缺铁性贫血:( quetiexingpinxue )

别名:
萎黄
,
黄肿
,
虚损

下面是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这种贫血的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器官、组织中缺乏贮存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铁饱和度均低,在典型的病例中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呈现色素低、细胞小的表现。为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
病因:
铁缺乏症有一个发展过程,包括贮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最后才是缺铁性贫血期。铁缺乏的原因不外有铁摄入不足、或需铁量增多,铁的损失过多,铁的吸收不良,游离铁丧失增加等因素。
1.摄入不足及需铁量增加:单纯因饮食中缺少铁而发生缺铁性贫血是少见的,但可以发生于婴幼儿、青春期男女、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的妇女。另外,有一些人长期素食,即使没有失血,也可能发生轻度缺血性贫血,因谷物和蔬菜中的铁含量本来就低,再加上这些食物中的肌醇六磷酸、磷酸、碳酸能使铁变成不溶解的沉淀而不易被吸收,故从食物中摄取的铁,可以少到不够身体所需。
2.铁的吸收不良:因肠道对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多见于胃肠手术后(胃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由于食物迅速通过胃至空肠影响了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肠粘膜病变、脂肪泄或肠道功能紊乱,均可使铁吸收不良。
3.铁损失过多:慢性失血占缺铁原因的首位,但是几次急性大出血也可造成缺铁性贫血。钩虫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食道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胃炎、胃癌、肠癌、痔疮等是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膈疝、肠道憩室炎、胃肠道息肉、肠道远端微血管扩张症等,引起的出血在临床上易被忽视。近年发现服用水杨酸盐也是胃肠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反复咯血,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此外,反复鼻衄、血红蛋白尿、人工瓣膜机械溶血等使铁丢失,终致贮存铁耗尽而引起缺铁性贫血。供血者如供血时间相隔过短,也常发生缺铁性贫血。
4.游离铁丢失增加肠道上皮细胞内含有游离铁,衰老的肠上皮细胞不断脱落,游离铁随之丢失。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及脂肪泄等不仅有铁的吸收不良,且因上皮细胞更新加快,游离铁丢失,加重了铁的负平衡。
5、原因不明的缺铁见于用铁剂口服治疗有效。此种贫血目前尚未找到真正的原因,故称为特发性低色素性贫血。应注意除外早期肿瘤的可能。
人群:
婴幼儿、青春期男女、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绝经期妇女、长期素食者及胃肠手术后的病人等。
发病机理:
机体对铁的缺乏可分三个阶段:首先是贮存铁耗尽,称为缺铁:继之发生红细胞内缺铁,称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最后才出现缺铁性贫血。
病理生理:
缺铁性贫血最明显的改变是许多组织中缺少铁。体内铁的分布最早受影响的是骨髓、肝、脾等贮藏铁的器官。组织中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消失,接着幼红细胞中的铁小粒也消失。血清铁浓度降低至正常范围以下,最后出现贫血。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出现于晚期缺铁较严重时。作为对贫血的功能代偿,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髓量增多。铁与原叶啉结合形成血红素,铁还在甘氨酸与琥珀璃酸辅酶a缩合成δ-氨基果糖酸中作为一种辅酶。在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性贫血。由于含铁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脂类、蛋白质及糖类在幼红细胞内合成的障碍及成熟红细胞内部的缺陷,此类红细胞寿命缩短,易在脾内破坏,补充铁剂可使红细胞寿命恢复正常。 体内含铁酶类的缺乏,如横纹肌里的α-甘油磷酸脱氢酶、线粒体酶;中枢神经介质里的单胺氧化酶、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缺乏,使这些酶在肌肉、脑、心、肝、肾脏的活力降低,引起组织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临床上即出现肌肉疲劳,中枢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障碍也与某些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有关,如恶性贫血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对内因子及胃壁细胞的抗体),对抗胃粘膜细胞,并使之退化。由于胃酸缺乏,即可使恶性贫血并发缺铁性贫血。
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一、有引起缺铁的病史,如慢性失血(常见于月经过多、溃疡病、胃肠道肿瘤、钩虫病及痔),吸收障碍(如萎缩性胃炎、胃肠道术后),营养不良和铁需要量增加(如偏食、妊娠、哺乳及儿童生长期)等。
二、症状
包括贫血及组织缺铁的各种表现,如毛发枯干、平甲、反甲、吞咽疼痛或困难等。
三、血液检查
1.血片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特点。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变化不大。
2.血清铁低于9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可达71.6~89.5μmol/l(400~500μg/dl),铁饱和度少于0.15。血清铁蛋白少于15μg/dl。
四、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幼稚红细胞体积小,胞浆偏蓝。铁粒幼细胞和细胞外铁减少或缺如。
五、除外慢性感染和肝、肾疾病所致的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小细胞的表现,mchc
(2)贫血(以海平面计):生后10天内新生儿血红蛋白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3.血清铁
4.总铁结合力>60.7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
5.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0~+);铁粒幼细胞
6.红细胞原卟啉>500μg/l。
7.血清铁蛋白
8.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0g/l以上。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至少两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上以长期贫血症状为主,可能有反甲的出现。具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如女性多次妊娠以及慢性失血病灶的存在(如月经过多或异常的子宫出血),男性多由于溃疡病等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注意粪便的钩虫卵检查和反复作粪便的潜血试验将有助于诊断。实验室检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铁饱和度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骨髓铁消失,红细胞中游离原卟啉增高),诊断一般不难。但确诊后还需进一步追查缺铁的原因。
发病:
①发病缓慢;②通过病因调查一般约80%的病例可追及缺铁原因;③除一般贫血症状外,严重而长期患者可有一些特殊表现,如眼部病变、脑部水肿、口腔炎、反甲征及吞咽困难综合征等;④对铁剂治疗有良好反应。
症状:
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眩晕和晕厥,活动后心悸、气短,甚至心绞痛,心力衰竭。尚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
体征:
(一)贫血本身的表现:
      1.隐性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缺铁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缺铁初期,仅有贮存铁减少,即在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贮存备用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减少。血清铁不降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也维持在正常范围,细胞内含铁酶类亦不减少,当贮存铁耗尽,血清铁降低时,可仍无贫血表现,本阶段亦称缺铁潜伏期。
      2.缺铁性贫血早期:当贮存铁耗尽,血清铁开始下降,铁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减少,红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开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
      3.重度缺铁性贫血:当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含铁酶亦渐缺乏,血清铁亦下降或显著降低,铁饱和度降低至10%左右,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呈代偿性增生,此时临床上则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的中、重的缺铁性贫血,贫血症状显著。
      贫血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眩晕和晕厥,活动后心悸、气短,甚至心绞痛,心力衰竭。尚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即所谓贫血的一般症状。这些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带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组织缺氧表现,症状的轻重与贫血的发生程度不一定平行,很多自觉症状往往与贫血的发生程度。发病的缓急及机体各器官的代偿能力有关。
        (二)组织中缺铁和细胞含铁酶类减少引起细胞功能改变的表现:有一些症状不一定是贫血本身所引起,而是组织中缺铁或酶类的功能紊乱所引起。疲乏、 烦躁和头痛等在缺铁的妇女中较为多见,这些症状在贮存铁已消失而贫血尚未出现时即可出现,因此有可能这些症状与贫血关系不大,而是因组织中缺少含铁的酶或含铁的蛋白质(除去血红蛋白)而发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
        消化道粘膜病变:舌乳头萎缩,舌苔光红,舌有烧灼感,口腔粘膜变薄,上皮细胞角化, 口腔炎,舌炎,唇炎,口角皱裂等,均为组织细胞中缺铁和维生素b属缺乏所致。舌炎、吞咽困难、口痛同时存在者,称为plummer-vinson综合征或paterson-kel1y综合征,这种症状的发生大概与咽喉部粘膜萎缩,在环状软骨后引起蹼样组织的形成,同时有食道上段的痉挛有关。该综合征在国内少见。缺铁性贫血患者约有1/2的病例由于胃粘膜功能降低招致胃酸分泌缺乏,有时可发生萎缩性胃炎,后者又可使铁质吸收困难,使贫血进一步加重。消化道的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暖气、便秘为缺铁常见症状。有一些缺铁患者有异食痹,如嗜食泥土、煤球、冰块、粉笔、浆糊、石灰、生米等怪痹。
      外胚叶组织病变: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出现直的条纹状隆起,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称为反甲。皮肤干燥。皱褶、萎缩。头发蓬松、干燥,脱落。主要由于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皮肤上皮细胞功能降低,同时伴有胱氨酸缺乏所致。
      贫血严重者,除面色晃白或苍黄外,皮肤常有微肿,这在严重钩虫病患者多见,农村称为“黄胖病”。有些儿童患者甚至表现发育障碍,这与营养不良、寄生虫病造成的缺铁与铁蛋白质都有关。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
体检:
贫血貌、反甲,舌乳头萎缩,舌苔光红,舌有烧灼感,口腔粘膜变薄,上皮细胞角化, 口腔炎,舌炎,唇炎,口角皱裂等,部分患者有异食痹和轻度脾肿大。
实验室诊断:
(一)铁动力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浆59fe半清除时间加速;血浆铁转换率大多正常,也可加速;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利用率正常或轻度增加。根据这些结果,结合血浆铁的浓度降低,表明在缺铁性贫血时,也有部分红细胞无效生成。
(二)铁耐量试验: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小剂量铁后,血清铁浓度迅速上升,可达53.7~71.6μmol/l(300~400μg/100m1)持续2~3小时。在非缺铁性贫血或正常人中血清铁的上升较慢,浓度较低,下降较快或呈平坦的曲线。近年用放射性铁59fe作试验,测定血清的放射计数,方法更加简便。
(三)红细胞生存时间:用df32p或ashby测定法,显示缺铁性贫血时的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至46~85天(正常120天)。
(四)胃液分析:常见有胃酸分泌减少或缺乏,即使用组织胺法也有1/4~1/2的患者无反应,贫血可致胃粘膜病变,而发生胃酸缺乏,也可能先有慢性胃炎,引起胃酸缺乏,然后导致缺铁性贫血。
组织学检验:
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但骨髓增生程度与贫血程度缺乏呈明显的平行关系。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在缺铁和贫血较重的病例中幼红细胞胞浆较少,胞浆迟迟不能血红蛋白化,体积较小,边缘不规则,核染色质致密,早幼红和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而晚幼红细胞减少。巨核细胞多无明显变化。用普鲁士蓝染色检查骨髓,可反映体内铁贮存情况,这就是骨髓铁染色。检查铁粒幼细胞和细胞外铁颗粒是诊断缺铁较为敏感和可靠的方法。因为缺铁的最早变化是骨髓铁消失,但在缺铁较轻的未经治疗的早期病例中,这种铁小粒不一定完全消失。缺铁性贫血时,骨髓内含铁血黄素阴性,极少找到铁粒幼细胞(正常人20%~90%左右的幼红细胞中,可见到1~5个铁小粒)。
鉴别诊断:
1.慢性感染性贫血: 多为正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偶见低色素小细性贫血。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降低,但骨髓铁可正常或增多,骨髓幼粒细胞常有中毒性改变。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铁利用率减少及红细胞的破坏增多造成的。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由于血红素在幼红细胞线粒体内的合成发生障碍,引起铁失利用性贫血。外周血片上可见双型性贫血表现(有的红细胞为正色素性,有的为低色素性),血清铁升高,总铁结合力下降,铁饱和度增高,骨髓内细胞夕)铁增力。,铁粒幼细胞特别是出现环状铁粒幼细胞。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一种类型。由于体内维生素b6代谢异常,铁失利用,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致。多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血清铁和骨髓铁均增高,色氨酸代谢异常,用维生素b6治疗有一定疗效。
3.地中海贫血: 本病亦为低色素性贫血,但有明显的家族史,除贫血症状外,具有特殊面容,可出现黄疸、脾大,血片上见较多靶细胞,网织红细胞增高达5%以上,血清铁及骨髓铁均增多,血红蛋白电泳异常,  hbf及hba2均升高,而缺铁性贫血hbf  1e常hba2反而减少。
疗效评定标准:
(一)治愈
1.临床:贫血症状消失。
2.血象:wbc,pt正常。hb:男>130g/l,女>120g/l[或rbc男>0.45×1o12/l(450万/mm3),女>0.4×1o12/l(400万/mm3)].
3.血浆铁>1.43μmol/l(80mg%)。
4.骨髓细胞内外铁含量正常。
(二)基本治愈
1.临床:贫血症状消失。
2.血象:wbc,pt正常。hb:男>110g/l(11g%),女>100g/l(10g%)。
(三)明显进步
1.临床症状改善。
2.血象:hb比治疗前增加30g/l(3g%)以上,但未达基本治愈标准。wbc,pt正常。
(四)无效
经充分治疗,临床症状、血象无改善。

[附]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①临床贫血症状消失。②血象: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红蛋白男性>130g/l,女性>120g/l,或红细胞数男性>4.5×1012/l,女性>4.o×1012/l。③血清铁>14.32μmol/l,骨髓细胞内外铁含量正常。
2.基本治愈:①临床贫血症状消失。②血象: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红蛋白男性>110g/l,女性>100g/l。
3.明显好转:①临床症状改善。②血红蛋白比治疗前增加30g/l,但未达治愈标准,白细胞、血小板正常。
4.无效:经充分治疗,临床症状、血象无改善。

预后:
缺铁性贫血一般预后良好,,如经过适当治疗,可以达到完全治愈。
并发症:
一、出血,如消化性溃疡。
二、月经过多可有痛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多等。
治疗:
1.去除病因去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较治疗贫血更为重要。例如驱除钩虫,控制慢性出血,请妇产科协助解决月经多以及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做好计划生育,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对生长期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给予含铁较多食物。
2.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这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最常用者为硫酸亚铁片每片0.3g,每0.1g含元素铁20~37mg  (参见硫酸亚铁中含结晶水多少而定)0.2g或0.3g,每日3次。左旋糖酐铁,每片含元素铁25mg。富马酸铁片,每片0.2g,含元素铁65mg。此外尚有乳酸亚铁,10%枸橼酸铁胺溶液,每次10m1,日服3次,在众多的口服铁剂中以硫酸亚铁疗效较好、安全,且价格低廉。作为成人治疗每日给元素铁100~200mg即够,儿童用成人量的一半。于进食时或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少数患者(约1/10)服药后可以感到胃部不适、腹痛腹泻,甚至恶心、呕吐,遇这种情况可暂停药数天,待症状消失后,重新开始治疗。最近有进口的口服铁剂力蜚能胶囊(niferex),是低分子多糖和铁的复合物,每个胶囊含元素铁150mg,其效果与硫酸亚铁片相当,由于其不含游离铁离子,无胃肠道副作用,但价格昂贵。
    口服铁剂注意事项:①要先从小剂量开始,渐达足量。②饭后服用,可减少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③同时服维生素c 100mg,一日3次;1%稀盐酸10~20滴,稀释后服,一日3次,可促进铁的吸收。④服药1小时左右,禁喝茶及咖啡等。⑤如因并发症需要服四环素时,应暂停服铁剂,因两者有互相阻碍吸收的作用。⑥如有溃疡病并用抗酸剂时,需与铁剂错开时间服用。⑦服铁剂后可出现黑便,应先说明,以免患者担心。
    如果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是正常的,而明显的出血已停止,则口服铁盐对一般病例见效颇速。口服铁剂4~5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2天达最高峰(4%~15%),以后逐渐下降,为铁剂治疗有效指标,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一般在治疗开始1周以后开始上升,2周间血红蛋白平均每天上升1.6g/l,贫血可在2个月阶恢复。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要继续服药4~6个月,甚至1年,以补充贮存铁,如果口服铁剂3~4周无效,可考虑以下因素:①诊断错误。②未按医嘱服药或剂量不足。③胃肠功能紊乱。④持续出血。⑤存在干扰铁利用的因素,如炎症、肿瘤、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⑥同时伴有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口服铁剂有消化道反应者,可服温胆汤、二陈汤、旋复代赭汤、六君子汤等。
(2)注射铁剂:缺铁性贫血也可用铁注射治疗,但注射铁剂毒性反应较多,有时甚至可以发生致命的过敏反应,且注射治疗既不方便,又不经济,故凡是可以采用口服治疗的,就不应用铁注射治疗。注射铁剂的应用指标如下:①口服铁剂消化道反应严重,不能耐受者。②原有胃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倾倒综合征)或妊娠时有持续呕吐等情况,口服铁盐后症状加重者。③妊娠晚期贫血严重,需要迅速纠正缺铁,并防止胎儿发生缺铁性贫血者。④慢性失血得不到有效控制,失血量超过肠道的铁吸收量。
常用的注射用铁剂有右旋糖酐铁,是氢氧化高铁与高分子葡萄糖的复合物,1ml含25mg元素铁,供肌注用,注射后72小时吸收50%~65%左右。山梨醇铁是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每毫升含铁50mg,肌注后吸收较快,24小时可吸收85%,25%从尿中排出,每日用量不超过100mg,铁剂注射后5%患者有头痛、头晕、面部潮红、肌肉关节疼痛等反应。局部可有疼痛、淋巴结肿痛反应。注射铁的用量可按以下方法计算,如以15g%为正常血红蛋自浓度,患者每100ml所缺血红蛋白为(15-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每1000ml(1l)血液中所缺血红蛋白为10g(15-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每克血红蛋白含铁3.4mg,每升血液缺铁量为10×(15-患者血红蛋白×3.4),人体血容量为体重(kg)×0.065l,可简化为以下公式:(150-患者hbg/l)×10×3.4×体重(kg)×0.065即(150-患者hbg/l)×体重(kg)×2.2。
      为补充贮备铁,可在上述结果中再加50%(即乘1.5)则为:(150-患者hbg/l)  ×体重(kg)×  3.3,即为所需补充铁的毫克数。
      此外,亦可用含糖氧化铁,复方卡古地铁。
3.辅助治疗
        (1)输血或输入红细胞,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输血,仅适用于严重病例,血红蛋白在30g/l以下,症状明显者。心功能不全者则宜少量而多次输血(100m1/次),或仅输红细胞。
        (2)缺铁患者往往伴有维生素e的缺乏,因此铁剂疗效不显著者,可加用维生素e。
        (3)适当补充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促进健康。
中西医结合:
缺铁性贫血用铁剂治疗效果良好,但其消化道副作用较重,有的患者甚至不能坚持治疗,而注射用铁剂反应较多,所以寻求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很有必要。治疗方法或以西药治疗为主,用中药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以消除或减弱西药的副作用,或以中药皂矾、绿矾、醋煅针砂等含铁中药加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治疗为主。有些患者中西药铁剂均不能使用,则纯用中药根据辨证施治补脾肾、益气血的原则治疗亦可取效。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