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 duofaxinggusuiliu )
别名:
虚劳
,
血证
,
浆细胞骨髓病
,
骨痹
下面是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多发性骨髓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异常增殖的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骨骼及软组织,合成并分泌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或其多肽链亚单位(轻链)是本病的病理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骨质破坏、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出血、反覆感染、肾功能损害等。 |
病因: |
1.遗传因素 骨髓瘤具有一定的家族性,在一个家庭中可同时患浆细胞病。染色体研究所见为非特异性染色体异常,1号及4号染色体重排,3、5、7、9、11号染色体为三体性,8号及13号染色体为单体型。但一般认为众多染色体异常系继发性而非原发性改变。 2.电离辐射 高剂量的电离辐射可导致骨髓瘤,暴露于大于1gy (100rads)放射空气中者,其发生骨髓瘤比对照组高达5倍。 3.慢性抗原刺激 如胆囊炎、骨髓炎、类风湿关节炎、反复过敏原注射等曾被认为是骨髓瘤易发因素。 4.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可激活癌基因,有实验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点突变激活h一ras基因植入经eb病毒感染的人b淋巴细胞,导致b淋巴细胞转化为恶性浆细胞。 |
人群: |
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40岁者少见。男多于女。 |
发病机理: |
本病发生可能是遗传因素和某种获得因素综合影响,促使某一株浆细胞无限增殖,进而,合成和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链。关于骨髓瘤细胞的起源,目前认为起源于前b细胞或更早阶段,而表现于b淋巴细胞成熟阶段,实验证明患者前期b细胞胞浆中igm 可与抗该患者m蛋白单克隆抗体发生免疫反应。 |
病理: |
病变的骨小梁被破坏,骨髓腔内为灰白色瘤组织所充填,骨髓皮质变薄或被腐蚀,骨质变软而脆。瘤组织切面呈灰白色胶样,有出血则呈暗红色。瘤组织可穿破骨皮质、浸润骨膜及周围组织。显微镜下瘤细胞呈弥漫分布,间质量少而由纤维组织及薄壁血管构成。少部分肿瘤可有丰富的网状纤维。瘤细胞是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大多数患者的骨髓瘤细胞为不成熟的浆细胞。骨髓外浸润多见于肝、脾、淋巴结及其他网状内皮组织,亦可见于肾、肺、心、甲状腺、睾丸、卵巢、消化道、子宫、肾上腺及皮下组织。 |
诊断标准: |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1977年hoffbrand等提出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主要条件: Ⅰ.组织活检为浆细胞瘤 Ⅱ.骨髓内浆细胞增多>30% Ⅲ.m成分,伴有igg>3.5g/dl.或iga>2.0g/dl或尿轻链排泄>1.0g/24h 次要条件: a.骨髓浆细胞增高至10%~30% b.m成分,伴有igg c.溶骨病变 d.正常ig减少,igg 有症状者诊断依据: 1.Ⅰ+b,Ⅰ+c,Ⅰ+d 2.Ⅱ+b,Ⅱ+c,Ⅱ+d 3.Ⅲ 4.a+b+c,a+b+d [附1]1980年美国西南肿瘤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附2]骨髓瘤分期(见表14)表14 |
诊断依据: |
本病可根据下列各项做出诊断:①骨髓中出现较多的骨髓瘤细胞,浆细胞一般应>10%,并有形态异常,为最主要的诊断依据。②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或尿中出现凝溶蛋白。③x线检查表现有:弥漫性骨质疏松;溶骨病变表现为圆形穿凿样病变,为本病最典型的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和肋骨多见。④病理性骨折,如无骨骼损害表现者诊断本病时,骨髓的浆细胞数要求更多。 |
体征: |
1.性别年龄:多发于40~60岁男性。 2.部位:病变侵犯成人造血性骨髓,多发于椎骨、肋骨、颅骨、骼骨,晚期侵犯股骨、肱骨,但膝、肘以下骨受损者罕见。病变多发,"单发性"骨髓瘤实质上是全身弥漫性病变的一个局部病变。 3.局部表现:主要症状为疼痛,以骨痛或腰腿痛为主的周身疼痛。合并病理性骨折时疼痛加剧。病变部可出现肿胀、畸形。脊椎受侵犯时,可出现剧烈放射性疼痛或截瘫。 4.全身表现:主要有消瘦乏力、头晕、心悸、腹痛、恶心、呕吐、胸痛、气促、咳嗽及贫血、肺、肾脏损害。 |
影响诊断: |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但不甚敏感,仅当骨质脱钙>30%时,x线才可显示出异常现象。x线检查有以下4种表现:1.溶骨性病变 表现为多个圆形、边缘清楚如钻凿状的骨质缺损阴影。常见颅骨、骨盆、脊椎、股骨,肋骨及弘骨头。2.弥漫性骨质疏松 常见于脊椎骨、肋骨、骨盆和颅骨,亦可见于四肢骨。3.病理性骨折 常见胸椎和上腰椎,多为压缩性骨折。其次为肋骨、胸骨、锁骨、骨盆骨和四肢骨。4. 骨质硬化 仅见于少数患者,多为局限性硬化,并发生在溶骨性病变周围。 |
实验室诊断: |
(一)骨髓象 骨髓象检查对本病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骨髓常增生活跃,骨髓瘤细胞一般都在5%以 上,多者可达95%。瘤细胞有时呈不均匀分布,须多部位多次骨穿方能确诊。孤立性骨髓瘤在x线确定位置后骨髓穿刺确诊率高。本病瘤细胞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分化良好者与正常成熟浆细胞形态近似;分化不良者与恶性网状细胞相似。多数患者的骨髓瘤细胞形态为原始及幼稚浆细胞。 (二)尿本周蛋白(又称凝溶蛋白) 为多余轻链通过肾小球排至尿中所形成。约50%的本病患者尿中可查出此蛋白。凝溶蛋白来自于血液,由尿中排出,因此尿中凝溶蛋白多时,血中m成分反而减少或不易发现高峰。 若将尿浓缩300倍,可提高凝溶蛋白检测阳性率。 |
尿: |
多数病人有蛋白尿,少量有血尿和管型,草酸钙结晶、碱性磷酸盐明显增高;尿凝溶虽白(苯-琼bence-jones蛋白)出现阳性,早期可间隙出现。但凝溶蛋白并非是特异性表现。 |
鉴别诊断: |
本病需与下列浆细胞病相鉴别: 1.巨球蛋白血症 其特点是血清中m成分为igm,骨髓中为淋巴细胞样浆细胞增生,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内质网、线粒体增多,聚核糖体呈管状排列。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该细胞。 表面及胞浆含igm。常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尿中可有本周蛋白,但很少有骨骼破坏及肾功能损害。 2.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为淋巴网状系统受到慢性感染刺激所致的良性反应性增生。多可查到原发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慢性感染等。其特点为骨髓中浆细胞>3%,但一般不超过10%,而且为成熟浆细胞,免疫球蛋白正常或稍增高,以igg增高较为常见。无骨骼损害。 3.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临床上无多发性骨髓瘤特点,仅有血中单克隆球蛋白增多,不超过30g/l,且保持数年不变,骨髓中浆细胞在10%以下,无幼稚及异型浆细胞。部分患者可发展成为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淀粉样变等,约1/5的患者最终演变成多发性骨髓瘤,称为骨髓瘤前期。以下方法有助于鉴别:①用同位素法测定浆细胞标记指数,骨髓瘤前期高于正常;②血清中β2球蛋白水平骨髓瘤前期多高于正常。若以骨痛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者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骨髓转移癌 多数先有原发癌症状,相继出现骨骼疼痛及贫血。血中无m成分,尿中无本周蛋白。x线示骨质破坏,边缘模糊,缺乏弥漫性骨质疏松征象。病灶处骨髓穿刺可发现成堆及大小不一的转移癌细胞。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该病除有溶骨性病变、高钙血症及肾功能损害外,常有骨质反应性增生,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骨髓中浆细胞无明显增多,而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多见。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亦无本周蛋白。 3.骨结核 多见于年轻人,有中毒症状,有时出现寒性脓肿,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的结核灶。x线检查有骨质破坏,但一般单部位发病,疼痛及贫血不重。骨髓穿刺阴性。抗痨治疗有效。 另外,多发性骨髓瘤以贫血及肾损害为主要表现时,常被误诊为肾炎。后者可有贫血、蛋白尿、管型尿、氮质血症,但常有急性肾炎病史,往往伴有高血压,而无骨痛、骨肿瘤及骨质破坏,血中无m成分,骨髓检查无浆细胞增多。因此,对老年患者有肾损害、贫血及血沉明显加快者、应进行有关多发性骨髓瘤方面的检查,以免误诊。 |
疗效评定标准: |
美国慢性白血病-骨髓瘤专题组制订 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或几项者即为有效。 1. 客观疗效的直接指标:①血清m成分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②尿中凝溶蛋白在治疗前超过1g/24h者,治疗后应减少50%以上,尿中凝溶蛋白在治疗前为0.5~1.0g/24h者,治疗后应减少至0.1g/24h以下;③骨髓瘤两个最大直径之积减少50%以上;④x线证实骨质损坏愈合。 2. 客观疗效的间接指标:①血红蛋白增加2g以上(治疗前有贫血者);②体重在无水肿条件下增加4.1kg;③血清钙自12mg%降至10mg%以下;④血尿素氮在无脱水条件下从30mg%以上降至正常;⑤免疫球蛋白恢复正常;③血清白蛋白恢复正常;⑦骨髓中浆细胞至少达5%以下(如治疗前在20%以上);③肿大的淋巴结或脾的最大直径减少50%以上。 附:1980年美国西南肿瘤协会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 |
预后: |
未经任何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5~4.6个月,经化疗后中位生存期可达26~36个月。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及肾功能衰竭。有下列因素者预后多不良: 1.确诊时周身状况差,体重下降>10%者。 2.血红蛋白明显减少、氮质血症及血清钙>2.982mmol/l。 3.出现凝溶蛋白尿,其含量越高,肾脏损害越重,预后就越差。 4.化疗时血清m成分、尿中凝溶蛋白和骨髓中浆细胞迅速减少,但停止化疗后有迅速增多者,其预后不如逐渐下降者佳。 5.瘤细胞升高快且瘤细胞总数多者。 6.有明显多发性骨性病变预后较仅有骨质疏松者差。 7.瘤细胞分化不良及出现浆细胞白血病者。 8.igd型预后差,其次为iga型,再次为igg。轻链型预后差,其中λ链预后更差。 9.β2-微球蛋白及浆细胞标记指数升高者预后差。 |
并发症: |
少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病程中可演变成为浆细胞白血病,其诊断标准为:①临床上呈现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或多发性骨髓瘤的表现;②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③骨髓中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及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伴形态异常。 |
治疗: |
1.支持疗法 此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上具有积极作用,不应忽视,包括下列5个方面。 (1)纠正贫血:贫血严重时,应予以输血,并可同时应用雄性激素,以改善贫血状使患者能耐受化疗的毒副作用。 (2)防治感染:应加强预防措施,如房间消毒隔离,体表、口腔、会阴部清洁灭菌等。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选用有效足量抗生素使感染得到迅速控制,可配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白细胞降低明显时应给予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一csf)150~300万u皮下注射,直至白细胞达到理想水平。 (3)防治高钙血症:主要的预防方法为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使每日尿量达1500ml以上为宜,若出现高钙血症,应给强地松30~60mg/日,口服。 (4)控制尿酸血症:血尿酸增高者需口服别嘌呤醇300~600mg/日,持续约四周;碳酸氢钠2.0~3.0g/日,口服。 (5)降低血粘滞度:当血高粘滞综合证明显时,可口服青霉胺200~400mg/日,严重者可采用血浆置换法迅速除去异常免疫球蛋白。 2.化学药物治疗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首先是联合化疗。最常用的药物为卡氮芥、马法兰、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常用的方案如下(1)mp ,melph 8mg/m2口服第1~4天 ,pred 40~60mg/m2 口服第1~7天,每28天重复1次,有效率(%)45~63。(2)m2 , vcr 0.03mg/kg静注第21天 。bcnu 0.5~1mg/kg 静注第1天 。ctx 10mg/kg静注第2天。melph 0.25mg/kg口服第1~4天。pred lmg/kg/日口服第1~7天。每35天重复1次 ,有效率(%)54~90(3)vcap, vcr lmg 静注第1天。ctx100mg/m2口服第1~4天 。adro 25mg/m2 静注第2天。pred 60mg/kg/日口服第1~4天。 每28天重复1次,有效率(%)57 (cr)。(4)vbap, vcrlmg静注第1天。bcnu 30mg/m2静注第1天adro25mg/m2 静注第1天。pred l00mg/日口服第1~4天。 每28天重复1次。(5)vad ,vcr 0·4mg/d 第1~4天,持续静脉滴注。adro 9~10mg/m2/日 第1~4天,持续静脉滴注。每25~35天重复。有效率(%)40~63。(6) dex 40mg/日口服1~4、9~12、17~20天。注:melph——马法兰, pred——强地松, vcr——长春新碱, bcnu——卡氮芥, ctx——环磷酰胺, adro——阿霉素, dex——地塞米松。 (1)诱导化疗: mp方案仍为目前治疗本病的标准化疗方案。患者可耐受性强,副作用较小,其他诸多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与mp方案相比,既不能显著提高有效率,也不能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期。对Ⅰ或Ⅱ期患者可选择较缓和的mp方案,而对Ⅱ、Ⅲ病例应在加强支持疗法的同时,进行较强烈的化疗方案。 (2)维持化疗:缓解后是否需要维持化疗尚无定论,维持治疗不能推迟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在维持化疗期间复发的患者再治疗有效率明显减低,故一般不主张用维持化疗。 (3)难治病例的治疗:难治性病例是指用标准mp方案或其他化疗方案不能使初治病例达到缓解者(良好反应),或不能使复发病例再次缓解者(良好反应)。其原因是骨髓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往往是多药耐药,此时细胞膜上p糖蛋白增多,该蛋白可将化疗药物从细胞内转运至细胞外,使瘤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下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可改善此现象。对难治性患者多采用vad方案,若同时加用异搏定80~120mg口服,每日3次,可使部分对vad耐药的患者获得缓解。对vad方案反应不佳及对其耐药者,可选择下列方案: ①大剂量马法兰:马法兰50~140mg/m2,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小时,有效率为44%~100%。中数有效率为69%。②中剂量马法兰联合化疗方案:马法兰25mg/m2,静脉注射,第1天;甲基强地松龙60mg/m2,第1~7天,每4~6周重复1次。有效率为35%。③大剂量或冲击量糖皮质激素:强地松100~200mg,隔日1次;或强地松每日60mg/m2,连用5天,每8天1疗程;甲基强地松龙每日1g/m2,连用5天,每3周1次。 3.放射治疗 其适应症是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脊髓压迫症、截瘫或椎板切除减压后,对局部骨骼剧烈疼痛及病理性骨折有减轻症状的作用。此外,对复发性或耐药性多发性骨髓瘤,也可用半身或周身治疗。一般照射剂量可达1500~2000cgy。照射200~300cgy骨骼疼痛亦可减轻。上半身放疗可照射625cgy,下半身照射850cgy。 4.干扰素 α-干扰素具有抗肿瘤效应。用法为(3~5)×106 单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至少应用4~6周, 单独应用干扰素治疗,对初治有效率为10%~30%,与化疗并用,不仅可提高初治病例的有效率。还可显著延长化疗有效反应期,而且能延长中数生存期。干扰素对难治性病例很难奏效。然而,干扰素是有效的维持治疗药物,应长期使用。 5.单克隆抗体 骨髓瘤细胞可分泌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一il-6,其表面又有il-6 受体,通过自身正反馈机制促进骨髓瘤细胞增殖,故有人应用抗il-6 单克隆抗体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 6.骨髓移植 鉴于化疗尚不能治愈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移植已试用于本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预处理多采用马法兰140~200mg/m2 和全身照射(tbi)850cgy分次照射。还可采用卡氮芥120mg/m2、足叶乙甙250mg/m2 连用2天、马法兰140mg/m2及tbi作为预处理方案。也有用环磷酰胺60mg/kg连用2天加tbi 1000 cgy一次性照射,或1200~1570cgy分6~7天照射。对年龄在50岁以下并有合适供髓者可考虑异基因骨髓移植。对于无合适供髓者或年龄较大者,可行自身骨髓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现存在的问题是自身骨髓移植回输的骨髓液含有骨髓瘤细胞,而外周血中含瘤细胞少。目前有用体外净化方法以去除骨髓液及外周血中存在的瘤细胞,包括4一氢过氧环磷酰胺、足叶乙甙、lak细胞、抗cd56和抗cd54单克隆抗体。 |
中西医结合: |
多发性骨髓瘤在诱导期以化疗为主,中药以益气养阴,补肾生血治法,其主要目的是对抗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其次为增加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促进正常造血功能恢复改善机体的一般状态,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取得良好反应后应以中药为主,重点采用益气养阴,解毒抗癌治法,延长患者的缓解期及生存期。常用的解毒抗癌中药有半枝莲、半边莲、龙葵、黄药子、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等。在病程中若出现感染发热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