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uanzanxingnaoquexuefazuo )
别名:
中风先兆
下面是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动脉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暂时性的供血不足,导致受累脑组织出现一过性的功能缺损而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持续时间短则数秒至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症状和体征全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
病因: |
本病的病因绝大多数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多因以下几种触发因素而发病。 1.微血栓: 主动脉-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血栓凝块的碎屑,可散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这种微栓子循血流进入视网膜或脑小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微栓子经酶的作用而分解,或因栓塞远端血管缺血扩张,使栓子移向末梢而不足为害,则血供恢复,症状消失。 2.血液动力学改变: 患者原已有某一脑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平时靠侧支循环尚能勉强维持该局部脑组织的血供。在一过性血压降低时,脑血流量下降,该处脑组织因侧支循环供血减少而发生缺血症状。 3.头部血流的改变和逆流: 急剧的头部转动和颈部伸屈,可能改变脑血流量而发生头昏和不平衡感,甚至触发tia,特别是有动脉硬化、颈椎病等更易发生本病。 4.血液成分的改变: 各种影响血氧、血糖血脂、血液粘度和凝固性的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液病理状态,如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能成为tia的触发因素。 |
病理: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缺血部位的脑组织常无病理改变。主动脉弓发出的大动脉、颈动脉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也可有动脉硬化改变,或可见动脉炎性浸润。 |
诊断标准: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 之一、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 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10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发作。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h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h内完全消失。 之二、美国关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标准(美国卒中对策协作委员会(jcsf),1975年) [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
诊断依据: |
tia的诊断主要是依据病人和家属提供的病史,而无客观检查的直接证据。临床诊断要点为:①突然的、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②常有反复发作史临床症状常刻板地出现;③发作间歇期无神经系统体征;④起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症;⑤无颅内压增高。 |
症状: |
1. 颈动脉系统的tia以偏侧肢体或单肢的发作性轻瘫为最常见。短暂的单眼失明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但并不常见。如主侧半球大脑皮质受累则常出现一过性失语、失用、失读、 失写等症状,短暂的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偶也可见。 2.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 以一过性眩晕、呕吐最常见,其次为一 过性视物成双、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单肢或双侧肢体力弱等。枕后部头痛、猝倒(突然四肢无力而跌倒,一般不伴有意识丧失),特别是在急剧转动头部或上肢运动后发生上述症状,均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
体征: |
本病发作间歇期无神经系统体征。当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时,出现一过性视野缺损,单肢或偏身感觉障碍(如感觉异常或减退)和(或)力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时可见眼球震颤,有时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如大脑后动脉分布区受累则可见一过性皮质盲。 |
影响诊断: |
(一)脑血管造影:在tia发作当时作全脑血管造影有可能发现脑血管有阻塞影像。但当临床症状恢复后,脑血管造影将不再有阳性发现。 (二)颅脑ct扫描:大多数tia病人在ct扫描中无阳性发现,但少 数患者有时可显示腔隙性病灶。 (三)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颅内外动脉的管腔是否狭窄及其血流速度,有时可为脑内血栓。栓塞的来源提供线索。 (四)颈椎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骨质增生、颈间盘病变、椎间孔狭窄等变化,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依据。 |
鉴别诊断: |
1.局限性癫痫 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局限性癫痫大多为症状性,并可能查到脑部器质性病灶。如过去有全身性癫痫发作史或有舌咬伤、尿失禁、意识障碍等症状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可助鉴别。 2.美尼尔综合征 本病以发作性耳鸣、眩晕、呕吐、听力减退为特征,容易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相混淆。但美尼尔综合征多发生于年轻人,多次发作后常导致听力减退,眼球震颤为末梢前庭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于中老年,耳鸣、耳聋少见,眼球震颤为中枢性,可用脑干诱发电位和眼震电图以资鉴别。 3.昏厥 也为短暂性发作,但多有意识丧失而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时血压过低。 4.偏头痛 其先兆期易与短暂性脑血发作混淆。但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和厌食、呕吐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较少表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时间较长。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消失,短期内不再发作。
[附]临床疗效指标:根据下列两点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
预后: |
根据有关文献统计, tia病人中约有20%~35%发生脑梗塞。 颈内动脉系统tia者发生脑梗塞的可能性更大,但对各个病人的预后目前尚无法预测。 |
治疗: |
tia多次发作容易导致脑梗塞。因此治疗本病的目的是为预防复发或减少复发。本病在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使用血管扩张药的同时,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降血压、降血脂、控制糖尿病、抗心律失常等。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量为30~50mg,每日1次,长期服用。如有溃疡病或出血倾向者禁用。 (2)低分子右旋糖酐: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可扩充血容量。急性发作后可静点500ml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有心、肾疾患慎用。 2.钙离子拮抗剂 本类药物可阻断钙离子通道,防止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并可使血管扩张。常用药物为脑益嗪25mg口服,每日2~3次。盐酸氟桂嗪5~10mg口服,每晚1次。尼 莫地平20mg口服,每日3次。 3.抗凝治疗 本疗法适用于tia反复发作者,但应严密监测凝血酶 原时间,以防出血。 ①肝素12500u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溶液1000ml 中,缓慢静脉点滴,以20滴/分的速度维持24~48小时,同时定期 查凝血时间调整滴数。 ②病情发展较缓慢者,可口服抗凝剂如新双香豆素300mg或华法林4~6mg,同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以调整口服药物剂量。 3.外科治疗 如能明确诊断tia是由于颅外部分的动脉病变所致者,可以考虑外科治疗。目前,对脑动脉闭塞性病变采用的手术方法有①动脉内膜剥离一修补术。②血管重建术,如动脉切除-移植术、动脉搭桥短路术等两类。 |
中西医结合: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发作时应中西医结合对症处理,在发作间歇期应重点辨证施治,根据辨证的结果予以不同的方药,并适当配服一些抗血小板聚集药及钙离子拮抗剂等,其中药或中西药并用的目的减少其发作次数,阻止或延缓其发展为脑梗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