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缬草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缬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缬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穿心排草、鹿子草、甘松、猫食菜、潢山香、抓地虎、拔地麻、七里香、大救驾、小救驾、香草、蜘蛛香、潢坡香、五里香
英文名:Valerian Root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缬草、黑水缬草、宽叶缬草的根、根茎。
化学成分:1.缬草 根含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β-蒎烯(α、β-piene),乙醇龙脑酯(bornyl acetate),异戊酸龙脑酯(bornyl isovalerate),丁香烯(caryophyllene)[1],隐日缬草酮醇(cryptofau-ronol)[2],橄榄醇(maali alcohol),1-桃金娘醇(-1myrtenol),异戊酸1-桃金娘酯(1-myrteny isovalerate),缬草萜酮(valera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松油醇(terpineol),乙酸阔叶缬草醇酯(kessyl acetate),阔叶缬草甘醇(kessoglycol),α-小茴香烯(α-fenchene),月桂烯(myrcene),水芹烯(phellandr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佛术烯(ermophi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荜澄茄烯(cadinene),缬草萘烯醇(valerianol),缬草萜烯醇酸(valerenolic acid),橙皮酸(hesperitinic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姜黄烯(curcumene),喇叭醇(ledol),芹子烯(selinene)等[3],紫罗兰酮(isonone),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4],左旋帕西飞哥醇(pacifigorgiol)[5],日缬草酮(faurinone)[6],缬草萜烯醇(valerenol),E、Z-缬草匝烯醇乙酸酯(E、Z-valerenyl acetate),E、Z-缬草萜烯醇异戊酸酯(E、Z-vale-renyl isovalerate),E、Z-缬草萜萜烯醇戊酸酯(E,Z-valerenyl valera-te),E、Z-缬草萜烯醇已酸酯(E、Z-valerenyl hexanoate),缬草萜烯醛(valerenal),羟基缬草萜烯酸(hydroxy valerenic acid),乙酰氧基缬草萜烯酸(acetoxy valerenic acid),缬草萜烯酸(valerenic acid)[7]。
汉语拼音:Xié Cǎo
原形态:1.缬草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达1-1.5m。根茎粗短呈头状,须根簇生,有香气。茎中空,有粗纵棱,被长粗毛。匍枝叶、基出叶和基部叶在花期常调萎。茎生叶对生,卵形至宽卵形,2-9对羽状深裂;中央裂片与两侧裂片同形同大,但常与第1对侧裂片合生成3裂状,裂片披针形或条形,先端渐窄,基部下廷,全缘或有疏锯齿,两面及柄轴多少被毛。花序顶生,成伞房产太三出降伞圆锥花序;苞片羽裂,长1-2cm;小苞片条形,长约1cm;花萼内卷;花冠淡紫红或白色,长约5mm,上部稍宽,5裂;雄蕊3,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瘦果长卵形,长约4mm,基部近平截,顶端有宿萼多条,羽毛状。花期5-7月,果期6-10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500m的山坡草地、林下、沟边。
性状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约2g,用乙醚5-10ml冷浸半小时,不断振摇。滤过,取滤液1ml,置水浴上蒸干,加2滴2,4-硝基苯肼,即产生橘黄色沉淀。
性味:味辛;苦;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感想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安心神;。主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癫狂;脏躁;风湿痹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
各家论述:1.《科学的民间药草》:用于神经衰弱,精神不安。
归经:归心;肝经
出处:出自《科学的民间药草》
附方:①治神经衰弱及神经病:缬草、五味子。煎服或浸酒服。(《四川中药志》)②治腰痛,腿痛,腹痛,跌打损伤,心悸,神经衰弱:缬草一钱。研为细末,水冲服,蔌加 童便冲服。(《新疆中草药手册》)③治神经官能症:缬草一两,五味子三钱,合欢皮三钱,酒半斤,浸泡七天,每次服10毫升 ,一日三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性状:性状鉴别 (1)缬草 根茎呈类圆柱表,较粗短,长0.5-2cm,直径0.4-1.5cm,表面黄棕色至褐以,粗糙,有叶柄残基,上端有残留茎基,中空,有的根茎有横生分枝,远端节部有茎基残留,节间长1-2cm,根茎周围和下端丛生多数细根,末端纤细,表面黄棕色至褐以,具纵皱纹。质稍韧,断面周围黄褐色或褐色,中心黄白色。有特异臭气,干品更浓。味微辣,后微苦,且有清凉感。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弱阴虚者慎用。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穿心排草(《物理小识》),鹿子草、甘松(《植物学大辞典》),猫食菜(《新疆药材》),满山香、小救驾、大救驾、七里香、拔地麻、抓地虎(《陕西中草药》),香草、蜘蛛香(《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缬草的根及根茎。9~10月间采挖,去掉茎叶及泥土,晒干。
此外,尚有东北缬草(东北),土名媳妇菜;毛节缬草(东北);黑水缬草(东北);西南缬草(四川、广西)亦均同供药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0~150厘米。茎直立,有纵条纹,具纺锤状根茎或多数细长须根。基生叶丛出,长卵形,为单数羽状复叶或不规则深裂,小叶片9~15,顶端裂片较大,全缘或具少数锯齿,叶柄长,基部呈鞘状;茎生叶对生,无柄抱茎,单数羽状全裂,裂片每边4~10,披针形,全缘或具不规则粗齿;向上叶渐小。伞房花序顶生,排列整齐;花小,白色或紫红色;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具纤毛;花萼退化;花冠管状,长约5毫米,5裂,裂片长圆形;雄蕊3,较花冠管稍长;子房下位,长圆形。蒴果光滑,具1种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
资源分布:生山坡草地,适于酸性肥沃土壤。分布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台湾、湖北等地。
性状鉴别:根茎呈钝圆锥形,黄棕色或暗棕色,长2~5厘米,粗1~3厘米,上端留有茎基或叶痕,四周密生无数细长不定根。根长达20厘米,粗约2毫米,外表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纵皱纹,并生有极细支根。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角质。有特异臭气,味先甜后稍苦辣。以须根粗长、整齐、外面黄棕色、断面黄白色、气味浓烈者为佳。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味辛苦,性温,有微毒。
②《新疆中草药手册》:味辛微甘,性温,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1.5钱;研末或浸酒。
功效与作用:治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①《科学的民间药草》:用于神经衰弱,精神不安。
②《山东中药》:治妇女经闭,月经困难。
③《四川中药志》:治脑神经及心、胃衰弱,慢性神经失常及尿崩。
④《陕西中药志》:治心悸及腰痛。
⑤《陕西中草药》:安神镇静,驱风解痉,生肌止血,止痛。治癔病,克山病,心脏病(心肌炎、产后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腰腿痛,胃肠痉挛,关节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药禁忌:《四川中药志》:体弱阴虚者慎用。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出处:《科学的民间药草》
附方:①治神经衰弱及神经病:缬草、五味子。煎服或浸酒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腰痛,腿痛,腹痛,跌打损伤,心悸,神经衰弱:缬草一钱。研为细末,水冲服,或加童便冲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神经官能症:缬草一两,五味子三钱,合欢皮三钱,酒半斤,浸泡七天,每次服10毫升,一日三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拔地麻、小救驾[陕西]、鹿子草、臭草
药材基源:败酱科缬草属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及黑水缬草V. amurensis P. Smirn.,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秋季采集,去净秧苗及泥土,晒干。
汉语拼音:Xié Cǎo
性味:辛、甘,温。
用法用量:1~2钱。
功效与作用:安神,理气,止痛。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癔病,癫痫,胃腹胀痛,腰腿痛,跌打损伤。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穿心排草(《物理小识》),鹿子草、甘松(《植物学大辞典》),猫食菜(《新疆药材》),满山香、小救驾、大救驾、七里香、拔地麻、抓地虎(《陕西中草药》),香草、蜘蛛香(《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缬草的根及根茎。9~10月间采挖,去掉茎叶及泥土,晒干。
化学成分:根含挥发油0.5~2%,主成分为异戊酸龙脑酯;还含龙脑、l-莰烯、α-蒎烯、d-松油醇、l-柠檬烯、吡咯基-α-甲基甲酮、α-葑烯、月桂烯。水芹烯、l-石竹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雅槛蓝树油烯、别香橙烯、毕澄茄烯、γ-芹子烯、缬草萜烯醇、橙皮酸、缬草烯酸、山萮酸、缬草萜醇酸、异戊酸、缬草酮、缬草烯醛、甘松香油醇、乙酸龙脑酯、l-桃金娘醇,乙酸桃金娘酯、异戊酸桃金娘酯、β-甜汉药烯、α-姜黄烯、喇叭醇等。又含缬草碱、鬃草宁碱、缬草生物碱A、缬草生物碱B、猕猴桃碱、缬草宁碱等生物碱。尚含缬草三酯、异戊酰氧基二氢缬草三酯、缬草环臭蚁醛酯甙、咖啡酸、绿原酸、鞣质、树脂、β-谷甾醇等。
汉语拼音:Xié Cǎo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0~150厘米。茎直立,有纵条纹,具纺锤状根茎或多数细长须根。基生叶丛出,长卵形,为单数羽状复叶或不规则深裂,小叶片9~15,顶端裂片较大,全缘或具少数锯齿,叶柄长,基部呈鞘状;茎生叶对生,无柄抱茎,单数羽状全裂,裂片每边4~10,披针形,全缘或具不规则粗齿;向上叶渐小。伞房花序顶生,排列整齐;花小,白色或紫红色;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具纤毛;花萼退化;花冠管状,长约5毫米,5裂,裂片长圆形;雄蕊3,较花冠管稍长;子房下位,长圆形。蒴果光滑,具1种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
资源分布:生山坡草地,适于酸性肥沃土壤。分布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台湾、湖北等地。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味辛苦,性温,有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1.5钱;研末或浸酒。
功效与作用:治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出处:《科学的民间药草》
附方:①治神经衰弱及神经病:缬草、五味子。煎服或浸酒服。(《四川中药志》)
性状:根茎呈钝圆锥形,黄棕色或暗棕色,长2~5厘米,粗1~3厘米,上端留有茎基或叶痕,四周密生无数细长不定根。根长达20厘米,粗约2毫米,外表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纵皱纹,并生有极细支根。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角质。有特异臭气,味先甜后稍苦辣。以须根粗长、整齐、外面黄棕色、断面黄白色、气味浓烈者为佳。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弱阴虚者慎用。"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缬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