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大家都比较熟悉。产后强迫的普遍程度并不比产后抑郁低,给产妇带来的精神折磨也并不比产后抑郁轻,只是还未被大家所熟知。

歌手孙悦在访谈节目《说出你的故事》中讲述了自己产后强迫的难忘经历。生产之后,孙悦慢慢对家里的卫生有了超高的要求:不顾生产之后身体虚弱亲自动手摆正沙发、更换窗帘、擦拭餐桌。收拾家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孙悦对卫生的要求显然有些过了,甚至发展到达不到她的要求就一直收拾到半夜的地步。老公慢慢地感觉到不对劲了,便带着孙悦去就医。原来是产后强迫惹的祸。孙悦开始在医生帮助下,对症下药,接受治疗,才慢慢走出了这种情绪。

在孙悦的故事里,丈夫发现妻子产后的行为产生了比较大的偏差,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妻子意识到自己是情绪上得了疾病,也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接受治疗,最终让整个家庭走出了产后强迫的困扰。但不是所有的小夫妻都有这么好的运气,他们往往对产后强迫缺乏基本的了解。在临床心理咨询中,普遍碰到的情况是,妻子声泪俱下地控诉丈夫不爱干净,孩子的奶瓶不洗干净,回家不勤洗手,对孩子不好。丈夫却非常委屈地说,自己已经忍受到了极限:回家后要在妻子的监视下洗两三遍手,只要跟孩子接触都要先洗手,对妻子的要求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夫妻俩几乎天天为这些问题吵架。丈夫说妻子有病,妻子说丈夫不爱干净,不爱孩子。殊不知,这是产后强迫惹的祸。

产后强迫是指在产后发生的强迫症状,与普通的强迫不同,其强迫症状多数指向与伤害婴儿有关的可能:奶瓶没洗干净,孩子会得病;丈夫手没洗干净就抱孩子,会传染各种疾病;保姆看孩子,会不小心伤害孩子,甚至保姆照顾不好会导致婴儿死亡等念头。这些念头往往挥之不去,无法自控。但产妇往往缺乏对这些侵入性想法的觉察与自知,在这些恐惧念头的支配下,疯狂地控制丈夫、保姆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最后达到大家都无法忍耐的地步。

美国一项研究调查显示,新妈妈患产后强迫的几率比普通人高5倍左右,达到10%左右。在美国,新妈妈在第一次生养孩子的过程中,可能有1/10的人会得产后强迫。此项研究跟踪调查了461位女性,这些女性都因为生育而检查出焦虑、沮丧和强迫的症状。在跟踪调查的一半案例中,强迫症行为在生产6个月后开始有所改善。但仍有些女性在生育一年后强迫症状仍未消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她们反复检查细菌和污垢,以确保自己没有犯错。所幸的是,当抚养第二、第三个孩子的时候,产后强迫的症状往往会减弱很多。产妇有了第一次抚养孩子的成功经验后,

会相当容易地通过抚养第一个孩子的事实经验明白,自己在抚养孩子之初的很多焦虑与担心都是多余的。但第一次,难免会有更多的焦虑与担心。第一次抚养孩子时,她们把孩子看得过分重要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我国现实国情下,女性往往一生只有这一次抚养孩子的机会,情绪会更加严重一些。把抚养孩子当作最重要的事情不过分,但有个病与非病的度,否则,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妻子与丈夫,还有年幼的孩子。过度地关注孩子的卫生与健康,最终会增加孩子长大了也出现强迫症状的概率。

因为卫生条件差,伤害到孩子的确让人担心,但母亲强迫的情绪一直笼罩着年幼的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更难以治愈的情绪伤害,这样的孩子更加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的情绪。或许有一天,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也会在她产后继续延续产后强迫,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发现产妇的强迫症状后,最好是积极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接受心理咨询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

产后强迫是相当普遍的,读到这里也不必大惊小怪,只是以前我们认识不足,而且往往在孩子诞生6个月之后有一个自动消退的过程,很多年轻的妈妈,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抚养之后,可以自动修正最初很多过分担心的念头,然后慢慢恢复到正常照顾、抚养孩子的喜悦情绪中。但依然有少部分妈妈会在生产6个月后持续这种症状,这往往就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了,这往有可能是患者在生产之前就带着一定的强迫症状或者强迫人格特点,生养新生命所必需的精细与细心诱发了患者心中蛰伏已久的强迫情绪。

把孩子当作重中之重是无可厚非的,但年轻的妈妈首先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与心理健康,才可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情绪!孩子的身体健康重要,孩子的情绪健康同样重要!

【小建议】

第一步:确认病情。由于产后强迫并不像产后抑郁那样广为人知,患者很难接受自己有产后强迫症的事实,更容易把自己对孩子健康的过度担心,解释为对孩子的呵护与关心,并认为丈夫、保姆等人对新生儿不够关心与照顾。明确自己对孩子的过度担心是一种病态,是走向康复的第一步。

第二步:肯定丈夫、保姆、外公、外婆等人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可能照顾新生儿的能力有差异,但都具备照顾婴儿的基本能力,这是事实。患者反复担心其他人可能因为各种失误而导致新生儿生病,甚至死去的想法往往是脱离现实的。肯定他人对新生儿有着与自己一样的爱与呵护的能力,是患者从自己扭曲的想象走到现实的关键一步。

第三步:与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作斗争。一旦内心又出现强迫性担心的想法,就马上在心里报警:「这些病态的想法又出来了。」拿张纸记录下自己的病态想法,并写出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例如:病态想法——要是我不盯保姆,保姆一定照顾不好孩子,孩子一定会得病,甚至死亡。客观事实——很多时候我都无法盯着保姆,但孩子也未因此出事,何况保姆也照顾过很多孩子,还从未听说保姆把哪个孩子照顾出了大问题。

  内容来自性悦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