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肾损害的肝硬化有多种原因,肝炎后肝硬化、乙醇性肝硬化、门脉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及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等均可引起肾损害,而其中门脉性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硬化类型,约占所有肝硬化的半数。
引起门脉性肝硬化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是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缺乏、肠道感染、药物或工业物中毒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肝硬化性肾损害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缺乏、肠道感染、药物或工业毒物中毒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肝硬化时引起肾小球弥漫性硬化病变使肾脏解剖和功能发生异常。
(二)发病机制
肝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多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与免疫复合体有关 在肾小球沉积物有显著的IgA沉积,抗原可能来自于消化道的细菌、病毒或食物成分。
由于肝硬化肝细胞库普弗细胞功能障碍,病变肝脏不能清除来自肠道的外源性抗原,再由于侧支循环形成等,抗原物质未经处理直接进入血循环而激发抗体的产生。
有报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常有较高的大肠埃希杆菌抗体和免疫球蛋白,肝小叶结构的破坏和纤维化程度越严重,其水平越高。由于不少肝硬化患者是由病毒性肝炎演变而来,也有不少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长期携带HBsAg,因此乙型肝炎抗原所形成的免疫复合体可导致肾小球损伤,而自身免疫机制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2.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在失代偿性肝硬化中,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变化范围广泛,从超正常值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许多病例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但重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血浆流量大都减低。
肝硬化时总血浆容量增加,但由于它的分布集中于门脉和内脏的血管床,使有效血浆容量减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肾皮质缺血,肾血浆流量降低。给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以前列腺素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和尿钠排泄均增高。
给肝硬化伴有腹水的患者以血管紧张素,则引起利钠和利尿。腹水引起的腹内压力增高,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随腹腔穿刺放液,连续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和有效肾血浆流量,发现在行穿刺术后的1h内均有明显的上升。采取俯卧位躺着,肾小球滤过率有暂时的改善。移去少量腹水,心脏输出可暂时增高,而移去大量腹水则心输出量下降,因腹水重新产生造成血浆容量减少所致。
3.钠排泄受损 许多研究证明失代偿的门脉性肝硬化患者常有显著的钠潴留,排出的尿液几乎不含钠。钠负荷时形成腹水和水肿,并有晚上钠排出增加的颠倒情况。尿中氯化钠的排出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从肝硬化患者和动物实验中证明所有肾单位节段都增加氯化钠的重吸收。
肝硬化时肾小管对氯化钠重吸收增加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肾血流动力学,肾小管周围物理因素,醛固酮和利钠激素。
有证据强力支持肝硬化中钠潴留的机制为有效循环血浆容量的减少。将钠潴留的肝硬化患者放在水缸里浸到头颈可引起利钠和利尿。这是由于血容量重新分配,中央血容量增高,而总血容量和血浆成分没有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盐皮质激素有关,肝硬化患者的血浆醛固酮增高,由于肾上腺分泌增加,乃肾素-血管紧张素刺激的结果,使激素降解代谢降低。但有证据认为醛固酮在肝硬化氯化钠潴留中仅起有限的作用,因为抑制醛固酮不能发生利钠,而钠瞩潴留、水肿和腹水能发生在醛固酮分泌过多的肝硬化中。以上说明盐潴留尚有其他机制参与,认为可能有一种抑制近端肾单位重吸收钠的因素。
肾小管性酸中毒可以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疾病的肾脏表现,从这些患者(慢活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隐原性肝硬化)的肾活检中可显示远曲小管和间质组织被致敏的单核细胞或自身抗体所损害,其特点相似于尸体供肾移植后,因免疫学损害而发生的肾小管性酸中毒。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另一个发病机制可能与铜代谢紊乱有关。铜主要通过胆汁排泄,当疾病进展引起胆道阻塞,铜不能从肝排泄,则主要依靠血浆铜蓝蛋白的产生,但肝病中铜蓝蛋白合成速率降低,因此发生全身性铜潴留,铜毒性损害肾小管。在肝豆状核变性,全身组织(肝、肾、脑和角膜)有铜沉积,血清铜降低而尿中铜排泄增加,损害肾小管尿酸化作用,表现为近端型和远端型,归因于铜毒性的直接损害,并认为是可逆的。
肝硬化性肾损害的症状
(一)临床特征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及肝功能失代偿期两期,有的可长期停留在代偿期,不一定进入失代偿期。
1.肝功能代偿期
(1)是肝硬化的早期,症状较轻。常见有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腹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大便正常或稀便等症状。面色萎黄,在面、颈、上胸、背部、两肩及上肢可见蜘蛛痣或毛细血管扩张。
(2)肝掌,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光滑、质地偏硬、有轻度压痛,脾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
2.肝功能失代偿期
(1)会出现消瘦、乏力、不规则低热、面色黝黑灰暗、色素沉着、贫血等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稀便、腹胀等症状及鼻、齿龈、胃肠道等出血及紫癜等各种消化道症状,有轻度至中度黄疸。
(2)男性病人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乳房发育;女性患者有闭经、不孕。
(3)有门脉高压的表现,脾大,伴有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常因破裂出现呕血、黑便及休克,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痔核形成破裂时引起便血。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
(4)肝脏大小不一,一般是先大后小,质地较硬,呈结节状,有时有压痛。
(5)约半数以上病人血清胆红素含量轻度增高,总胆固醇特别是胆固醇常低于正常,清蛋白/球蛋白比例降低或倒置,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增加,以IgG为最显著。HBsAg可呈阳性反应,部分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反应阳性。
3.肝硬化继发肾损害时
(1)患者可发生肝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酸中毒,早期患者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少量蛋白尿。
(2)肝硬化继发IgA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转为缓慢,呈良性过程。部分病人有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或)上皮细胞增殖,伴有系膜区及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这些病人常有蛋白尿及血尿,也可出现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二)病理诊断:
首先应明确肝硬化的诊断,临床可根据病史,明显的肝、脾大后期肝萎缩、变硬,肝功能试验阳性,食管X线吞钡检查显示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发现假小叶形成等典型症状可作出明确诊断。
(1)当肝硬化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时应考虑肝硬化伴有肾小球损害的可能。患者做肾活检可帮助确诊。本病组织学检查主要有肾小球内免疫球蛋白沉积,以IgA为主和少量的IgG、IgM和(或)C3。某些患者有系膜沉积物而无细胞增殖。
(2)肾小球增殖包括系膜、内皮或上皮细胞,伴有系膜和内皮下沉积物。其免疫形态学特点为:
1.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基质有颗粒状沉积物。
2.肾小球硬化。
3.基膜及某些沉积物中出现圆形稀疏区。
4.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A及C3沉积。
以上若四项俱全,则认为是肝性肾小球硬化的特殊改变。肝性肾小球硬化在不同时期可有不同改变,在早期只有肾小球硬化,而无沉积物,至晚期则出现上述典型病变。化验检查患者可有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的实验室改变,如蛋白尿、血尿、碱性尿、高钙尿及鸟路结石等,并有低钠钾血症及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升高,血IgA升高尤为突出,血清C3水平下降时,则诊断可成立。
肝硬化性肾损害的诊断
肝硬化性肾损害的检查化验
1.尿液检查 有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常为肉眼血尿。一般认为肾衰不是肾小球病变所致,肝病性肾小管性酸中毒可表现为持续性碱性尿、高钙尿、低枸橼酸尿,可合并尿路结石等。
2.血清检查 血清检查可见多种免疫球蛋白增生,尤以IgA最为突出。IgA浓度增高,冷球蛋白血症和血清C3浓度减低。肝病性肾小管酸中毒时除肾脏排泌H 的能力减低外,还常伴有明显的低钾血症。
3.肾活检 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基质有颗粒状沉积物如肾小球硬化;基膜及某些沉积物中出现圆形稀疏区;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A及C3沉积。若四项俱全,则为肝性肾小球硬化的特殊改变。肝性肾小球硬化在不同时期可有不同改变,在早期只有肾小球硬化,而无沉积物,至晚期则出现上述典型病变。
4.其他检查 常规做肝、胆、脾、肾B超、X线检查,可发现典型的肝脾肿大或萎缩硬化的表现。以及肾脏形状改变及尿路结石等。
5.病理改变
(1)肝硬化的病理改变:
①肝脏明显缩小,硬度增加,重量减轻,肝表面呈弥漫性细结节。
②组织学改变,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被假小叶替代,假小叶内的肝细胞可呈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再生。
③汇管区因结缔组织增生而显著增宽,其中可见程度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并见多数呈小胆管样结构(假胆管)。电镜观察证明,这些假胆管实际上是由新生的肝细胞构成,可能是肝细胞再生的一种表现和肾钙质沉着引起的肾结石。
(2)肝硬化肾损害病理改变:
①系膜基质增宽,并可插入GBM与内皮细胞间呈双轨征,产生类似GBM增厚样变化。
②系膜区有弥漫性以IgA为主的沉积,伴IgG和(或)IgM和(或)C3沉积。
③在肾小球系膜区和(或)毛细血管壁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④基底膜样物质和某些沉积物中可见圆形疏松区。
⑤肾小球硬化。
此外,肝硬化患者可表现为膜性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新月体性肾炎及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类型。也有报道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可表现为IgM相关性膜性肾病和皮肤血管炎。
肝硬化性肾损害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继发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非肝病者相似,应与此相鉴别。另外肝大者需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鉴别,腹水需与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鉴别。
1、肝硬化继发肾小管酸中毒
(1) 绝大多数为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少数病人有多尿、多饮夜尿尿浓缩不良及低血钾肌无力等表现,病人多有严重肝病症状和体征,同时也有持续性碱性尿、高钙尿、低枸橼酸尿等,可合并尿路结石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2) 肝病性肾小管酸中毒时除肾脏排泌H+的能力减低外还常伴有明显的低钾血症。此外由于肾脏排泄氨的能力降低,故可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2、慢性活动性肝炎
此病病程长,超过一年,可持续几年至几十年不愈。患者乏力,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持续存在,更会出现肝脾肿大、阳痿、女子月经不调等现象。
3、原发性肝癌
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大类。
4、结核性腹膜炎
绝大多数继发于其它器官的结核病变,本病的感染途径可由腹腔内结核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多数起病较缓,患者常有乏力、发热、腹胀腹痛、畏寒、高热等症状。
5、缩窄性心包炎
常见病因有结核和化脓性感染其次为霉菌或病毒感染等,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疲乏、食欲不振、上腹胀或疼痛;呼吸困难为劳力性,主要与心搏量降低有关。
肝硬化性肾损害的并发症
肝硬化性肾损害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细菌性感染和肝肾综合征。
1.上消化道出血 此病为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50%表现为大出血,出血后72h再出血率高达40%。临床症状有呕血(呈暗红色或鲜红色)、黑便。肝硬化时,因肝组织纤维化和结缔组织增生,肝脏内血管受到损害,发生闭塞,引起门静脉血流受阻。更因血液循环,使静脉血管淤血、扩张、静脉血管管壁变薄,此时若进食粗糙食物,化学性刺激及腹腔内压力增高等因素会引起破裂而出血。
2.肝性脑病 蛋白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是含有氮元素的物质。这些含氮物质在血中滞留超过一定水平时,若来自肠道的有害物质进入脑部,会引起以神经精神异常和昏迷为主要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3.细菌性感染 肝硬化患者由于抵抗力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容易受到肠道细菌和毒素的侵袭,并发如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结核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等各种感染。
4.肝肾综合征 其是肝硬化肾功能异常的晚期阶段,非常危险。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等因素,可发生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即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尿量少于400ml/d)、氮质血症、低血钠、尿钠排出量减少。此时尿常规检查常无明显异常,肾组织学检查也显示正常或病变轻微。
5.肾结石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严重并发症是肾钙质沉着和肾结石。持续碱性尿、高钙尿和低枸橼酸尿环境,使钙盐容易沉着于肾脏和尿路中,继发甲状旁腺亢进,血中钙、磷水平降低可引起骨软化症和自发性骨折;H -Na 交换减少,K -Na 交换增加,尿中丢钾,可引起低血钾;由于肾脏排泄氨的能力降低,可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肝硬化性肾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找到肝硬化伴有肾小球损害的较明确诱因,去除诱因,以预防肾小球损害。
2、 注意保护肝脏,避免有害刺激,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损害以预防对肾脏的进行性损害。
肝硬化性肾损害的中医治疗
1、处方:菌陈、大腹皮各30克,山栀、知母各10克,生大黄5克,泽泻、猪苓各15克,防己、茯苓、滑石、葶苈子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攻下逐水。用于治疗肝硬化,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型。症见腹大坚满,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苔黄腻,脉滑数。
2、处方:制附子8克,党参、猪苓、茯苓、泽泻各15克,黄芪20克,白术、白芍各12克,干姜、甘草各6克,车前子(包)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剂。
功效主治:温阳化气行水。用于治疗肝硬化,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型。症见腹大胀满,脘闷纳呆,畏寒肢冷,面浮肢肿,小便不利而量少,大便溏泻,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细弱。
3、处方:柴胡、猪苓各10克,茯苓、赤芍各15克,枳壳、香附各12克,甘草、苍术各6克,陈皮、白术各9克,大腹皮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健脾化湿。用于治疗肝硬化,中医辨证属气滞湿阻型。症见胁下胀满,腹胀,饮食减少,嗳气不适,小便短少,大便可,舌苔白腻,脉弦。
4、处方:茯苓、大腹皮各30克,猪苓、车前子(包)各15克,山药、山茱萸、生地、熟地各12克,泽泻、丹皮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剂。
功效主治:攻逐水邪,滋养肝肾。用于治疗肝硬化,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腹大胀满,面色晦滞,牙龈出血,小便不通,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肝硬化性肾损害的西医治疗
1.肝硬化患者的治疗
(1)注意休息,晚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2)使用保肝药物及针对腹水进行治疗,对门脉高压症作脾肾静脉吻合术等,脾肿大且有脾功能亢进者可作脾切除术。
2.肝硬化伴有肾小球损害治疗 本病虽无特殊治疗,但由于本病是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HBsAg携带者转化而来的,可选择针对肝病本身的治疗。而对于肾炎的治疗可参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但若肝功能损害时忌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1)肝病性不完全性肾小管酸中毒时,如无低血钾及代谢性酸中毒时可不治疗。但这些病人使用利尿剂或静脉滴注葡萄糖过程中易诱发低钾血症,治疗中应引起注意。
(2)针对病因,保肝治疗:给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保证能量供应,给予多种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应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
(3)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泼尼松龙为首选。可合并使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
(4)纠酸补钾:纠酸用枸橼酸钠合剂(枸橼酸140g、枸橼酸钠98g,加水至1000ml),每次口服20~30ml,3次/d。若低钾明显者可加入枸橼酸钾98g于上述枸橼酸钠合剂中,或口服10%枸橼酸钾溶液10~20ml,3次/d。
(5)治疗骨病:可补充钙剂,常用碳酸钙1g,3次/d口服,亦可应用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但忌用氯化钙以免增加酸中毒。同时可用维生素D 20万~60万U/d口服或肌注。严重者可应用骨化三醇(罗钙全)0.25~0.5μg/d口服。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钙,以调整剂量或减少维持量。并应用丙酸睾酮25mg,每天或隔天肌注,或苯丙酸诺龙25mg,每周1~2次肌注,但要视肝功能情况而定。
肝硬化性肾损害的护理
由于本病是由肝硬化转化而来,应主要针对肝病本身进行治疗。
肝硬化性肾损害吃什么好?
(一)禁忌
1.严禁饮酒,以免加重对肝脏的损害;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适当限制动物脂肪、动物油的摄入,如猪板油等;
4.粗硬食物、煎烤食物、带碎骨的禽鱼类,要严格控制,以免诱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二)宜食
1.宜食高蛋白、高糖类、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物食,如瘦肉、鱼、蛋、蔬菜、水果等;
2.晚期肝硬化并有肝昏迷者,应低蛋白饮食。浮肿较重或伴有腹水者,应少盐或无盐饮食;
3.如伴便秘者,可多食麻油、蜂蜜、芝麻、香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积聚,防止肝昏迷。
(三)食疗方
早餐:大米粥(大米50克),馒头(面粉75克),肉松(猪肉松15克)
加餐:甜牛奶(鲜牛奶250克,白糖10克),苹果150克
午餐:大米饭(大米150克),烧带鱼(带鱼200克),素炒油菜(油菜150克)
加餐:冲藕粉(藕粉30克,白糖10克)
晚餐:大米饭(大米150克),烧鸡块(鸡块100克),西红柿炒豆腐(豆腐50克,西红柿100克)
全日用油25克。以上食谱含热能2422千卡(10120千焦耳)。
参看
- 肝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