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经常会由于一些生理方面的原因而导致贫血气虚,浑身无力。那么你知道气虚怎么办吗?你知道补气养血的食物有哪些吗?今天小编推荐女性几款养血补虚药膳,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补气养血的食物 推荐女性几款养血补虚药膳-医学资源分享网

 

一、痛经

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可食用的药膳:

1、山楂酒

干山楂片洗净,去核,放入一斤装的细口瓶内约半瓶,再添加60度白酒至满瓶(约300毫升),密封瓶口,每天振摇一次,一周后可饮用,边用边添加白酒(约200毫升)。

每天2次,每次10—20毫升。可治劳动过力身痛疲倦和妇女痛经等症(最后所剩的山楂可拌白糖食用)。

2、红花酒

洁净的红花100克放入细口瓶内,加60度白酒400克,浸泡一周,每日振摇一次。必需时服用10毫升,也可兑凉白开水10毫升和加红糖适量。可治疗妇女血虚、血瘀性痛经症。

二、月经错后,量少者也可采用红花酒。

三、月经提前,量过少,崩漏

可食用的药膳:

1、乌梅蜜膏

乌梅500克,以冷水泡发,去核,加水适量,先以大火,后以小火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三次,合并煎液,继续以小火加热煎熬成膏状时,兑入一倍量蜂蜜,至沸,停火,待冷后装瓶备用。

每次一汤匙,以沸水冲化饮用,每天2—3次。也可治肠炎、细痢泄泻等症。

2、黑木耳糖

赤沙糖500克放在铝锅内,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入干黑木耳细粉200克,调匀,即停火。

趁热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将糖压平,用刀划成小块。冷却后即成棕黑色沙板糖。

本品有止血功效。经常食用可治疗月经过多,以及崩漏等症。

3、氽蛎黄

鲜蛎黄250克,鸡汤或精瘦肉白汤适量,加热烧开后,氽入蛎黄,略煮沸即可。调以食盐、味精,吃肉喝汤。

本品有滋阴养血功效。久病虚损,妇女月经过多,崩漏以及丹毒病人,食用相宜。

4、归地烧羊肉

肥羊肉500克洗净,切块,放入砂锅内,加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酱油、食盐、糖、黄酒适量,清水小火红烧,熟烂即可食用。

本品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功效。病后、产后体虚瘦弱,血虚宫冷崩漏等病人,食用相宜。

5、猪皮胶冻

猪皮1000克洗净,切小块,放锅中,加水适量,以小火煨炖至肉皮烂透,汁液稠粘时,加黄酒250毫升,红糖250克,调匀即可停火,倒入碗盆内,冷藏备用。

本品有养血滋阴,止血功效。经常食用,可治疗贫血消瘦,月经过多,崩漏,以及各种出血症。

四、闭经者

女子年过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来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

现代医学称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以后的停经,均属生理现象,不属闭经范畴。

先天性无子宫、无卵巢、无阴道或处女膜闭锁等器质性病变所致的闭经,非药物治疗所能奏效,不属这里讨论范围。

闭经时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或头晕、肢软、纳差、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白,脉细。

可食用的药膳:

月季花汤

开败的月季花3—5朵,洗净,加水两杯,小火煎至一杯,加冰糖30克。晾温顿服。可治疗血瘀性闭经、痛经,疮疖肿毒,以及创性肿痛等症。

六种家常补血食物

补血食物一:黑豆

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

黑豆的吃法随各人喜好,如果是在产后,建议用黑豆煮乌骨鸡。

补血食物二:发菜

发菜的颜色很黑,不好看,但发菜内所含的铁质较高,用发菜煮汤做菜,可以补血。

补血食物三: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用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

不过许多人不爱吃胡萝卜,我个人的做法是把胡萝卜榨汁,加入蜂蜜当饮料喝。

补血食物四:面筋

这是种民间食品。一般的素食馆、卤味摊都有供应,面筋的铁质含量相当丰富。而补血必须先补铁。

补血食物五:菠菜

这是最常见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补血食物,菠菜内含有丰富的铁质胡萝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爱吃胡萝卜,那就多吃点蔬菜吧。

补血食物六:金针菜

金针菜含铁数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铁质含量丰富,同时金针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C、蛋白质、脂肪及秋水仙醉碱等营养素。

总结: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几款养血补虚药膳怎么做了吗?你知道补气养血的食物有哪些了吗?女性朋友们不妨多多尝试以上几款药膳,会给你带来许多神奇的功效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