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症,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患者往往在冬季比较重视自己的血压,而一到炎夏的季节,以为危险期过去了,思想上就开始放松。结果,不少高血压患者出现了血压波动,甚至有的在气候突然变化时,发生了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

 

据门诊观察,不少高血压患者常常会走进以下三个误区。一是以症状代替血压。许多高血压患者只相信自我感觉,如没有头重、头晕等不适症状,就不去作血压检测。其实,血压高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症状,甚至发生中风时也不一定有感觉。二是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就凭自己的经验乱吃药,甚至随意加大药量。三是自以为长期吃一种药不好,自作主张更换药品。这两种情况均易造成血压失控或血压降得太低而诱发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患者除了要避免疲劳、要生活有规律、要注意平衡饮食、要适当运动外,还应注意两件事。一是要自己测量血压。有条件的在早上服药前和下午2~3时各测一次。二是一旦发生血压异常,应请专科医生调整药物,不要随意增减。这里需要特别关照的是,长效降压药的起效较慢,有的要一个月才起效,因此刚开始服此类药物的患者千万不要性急,有问题,应找医生解决,不要自行换药,出现头痛、头胀等副作用时,也应找医生解决。

1.脉压差增大危险多:所谓脉压差,是收缩压减去舒张压的差值。随着年龄的增大、病程的延长,脉压差会增大。过去,人们一直以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很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为自己“虽然高血高,但低压正常”的情况感到欣慰。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脉压差是反映动脉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真正原因是动脉硬化,而不仅仅是粥样硬化,还有纤维化。脉压差增大表示血管弹性差。

高血压病、糖尿病、衰老等都可以改变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使管壁变硬,弹性变差,动脉扩张,导致脉压增大。一般50岁以后脉压差开始增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一样,脉压差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数值越高,危险性越大。但是,当收缩压高于130mmHg时,收缩压越高且舒张压越低,则危险性越高。如收缩压为160mmHg水平时,75mmHg的舒张压比95mmHg的舒张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12%,这就是脉压差在起作用。

2.收缩压下降更能表明实际降压效果:以往,人们对舒张压的重视胜过收缩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血压病首先表现在舒张压增高。如一位4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不超过140mmHg,而舒张压已超过90mmHg,诊断是根据舒张压来定的,因而容易引起重视。二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收缩压增高是生理现象,而舒张压升高则为异常,所以更在意舒张压升高。其实,收缩压对健康的影响更重要,收缩压每升高20mmHg,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则加倍。

目前,对收缩压的控制相对比较困难。数据显示,舒张压的控制率可达90%,而收缩压的控制率只有60%。以往高血压病治疗是将控制舒张压作为目标,现在看来失之偏颇,控制血压必须两头兼顾。由于收缩压更难控制,所以收缩压的下降比舒张压下降更能表明实际减压效果。

3.低危的轻度高血压病有可能回归正常:所谓轻度高血压病,就是收缩压在140~159mmHg或舒张压在90~99mmHg,属于1级高血压病范畴。所谓低危,就是不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不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一段时间里,轻度高血压病有三种变化趋势:1/3人的血压上升,1/3人的维持原有血压水平,1/3人的下降至正常水平。从结果来看,有1/3的人血压可自然回归正常,他们显然并不需要用药治疗。进行非药物治疗,如吃得淡些,适当减肥,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少酒、戒烟,大部分低危的轻度高血压病可以回归正常。

因此,一旦查出高血压病,应该先请医生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通过血糖、血脂、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果轻度高血压病同时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应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减压治疗。如果不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应该观察6~12个月,同时进行非药物治疗。血压升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存在,如果观察6~12个月,就可以得到比较平均的客观水平。在此期间,最好每隔1~2周在同一时间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如果经过6~12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仍然升高,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进行降压治疗。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