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血,中草药名称。为秋海棠科绿色植物一点血秋海棠的地下茎。遍布于四川、贵州省等地。具备益气养血补血补气,散瘀止疼之作用。用以病后孱弱,虚损,气血两虚肝郁肾虚,月经崩漏,分泌物,呕血,咯血,衄血,创伤流血,跌打损伤肿疼。
作用
益气养血补血补气,散瘀止疼。
主冶
用以病后孱弱,虚损,气血两虚肝郁肾虚,月经崩漏,分泌物,呕血,咯血,衄血,创伤流血,跌打损伤肿疼。
有关搭配
1、治孱弱清稀:一点血,一朵云,共研末,煮肉服用。(《四川中药志》1960年)
2、治气血两虚肝郁肾虚:一点血、鹿衔草各30g,牛膝10g,用蓝布缝起来的政15g。炖乌鸡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红崩分泌物,女人干病:一口血15-30g。煮肉或鸡服。(《恩施中草药手册》)
4、治冲任失养的月经崩漏,虚损呕血,咯血:一点血60g,阴地蕨30g。炖乌鸡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使用方法使用量
口服:煎汤,15-30g;绞汁,煮肉或浸酒。外敷:适当,生鲜捣敷。
收集生产加工
立秋后采收取地下茎,清洗,切成片,晾干或鲜用。
形状特点
多年生长 无茎草本植物。根状茎横走,粗大,呈佛珠状,长2-5cm,直徑8-12(-15)mm,表层凸凹不齐,节位长6-8mm,周边长出大部分长细纤维之源。叶所有基生,一般1(-2),具长柄;叶子两边略不相同至显著不相同,轮廊棱形至宽卵型,稀长卵型,长12-20cm,宽8-18cm,顶端长尾关键词尖,尖部心型,微倾斜至甚倾斜,窄侧正圆形,宽侧下增加1-2cm,呈宽圆耳状,边沿常3-7(-9)浅裂,裂片三角形,并有大小不一三角形之齿,齿尖经常出现短芒,上边墨绿色,下边浅绿色,有时候双面均带紫红色,双面近没毛,掌状6-7条脉,窄侧2-3条,宽侧3-4条,脉均直通叶缘;叶茎长11-19(-25)cm,近没毛;托叶卵状披针形,早落。花葶高4-12cm,软弱,没毛;花淡粉色,5-10朵,排列成2-3回二歧聚伞形,头状花序梗长8-35(-50)mm,没毛;花柄软弱,长1-1.8(-22)cm,没毛;苞片和小苞片均膜质,卵状披针形,约长5mm,宽约2mm,顶端渐尖;雄花:花被片4,外轮2枚,卵型至宽卵型,长1-1.4cm,宽8-10Mm,顶端圆,尖部近环形,外边没毛,内轮2枚,扁圆倒卵形,约长8mm,宽约4mm,顶端圆,尖部契形,雌蕊8-10枚,花丝长2-3mm,离生,花药倒卵长环形,约长2mm,顶部圆或微凹;雌花:花被片3,外轮2枚,宽长环形或近环形,约长10Mm,宽约9mm,顶端圆,内轮1,椭圆型,长5-6mm,宽约2mm,顶端钝,尖部契形;子房纺锤形,没毛,3室,有后轴胎座,每室胎座具1裂片;花柱3,尖部或1/2的一部分合生,柱子3裂,顶部向外彭大呈头状或环形并长刺状乳突。角果松驰,果梗长1-1.5cm,没毛,轮廊纺锤形,长1-1.2cm,直徑3-5mm,没毛,无翅,具3棱;種子极大部分,小,长环形,浅褐色。开花期8月,结果期9月刚开始。
生长发育自然环境
生在潮湿石岩处。遍布于四川、贵州省等地。
中药材辨别
地下茎粗大横走,呈不规律长小块,约长2.7cm,直径2.1cm。表层深褐色或深褐色,密生根须,残余茎的尖部有黄棕色长毛绒。材质绵软,易断裂,横断面呈鲜红色,气微,味苦甘。
当代运用
用以病后气血虚、女性清稀、支气管扩张、作用失衡性子宫异常出血、创伤流血、跌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