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性肾衰竭的介绍
本文提供关于慢性肾衰竭症状的系列资料,供患者和医生查询使用,期中包括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反应、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和病机、慢性肾衰竭症状检查、慢性肾衰竭的预防和治疗等资料信息。
-
病因病理
-
慢性肾衰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 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阶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2.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
3.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4.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
5. 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6.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
7.中毒性肾病:如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
8.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
另外,大约有6%~9%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病因难以确定。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在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占第一位的是糖尿病肾病,约为27.7%,第二位的是高血压肾损害,约占22.7%,,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三位,约为21.2%,多囊肾为3.9%,其他各种病因共占24.5%。我国目前尚没有慢性肾衰竭病因大规模调查的资料,从临床经验上来看,我国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其次是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
症状检查
-
慢性肾衰竭应该如何诊断?
既往多有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痛风病等病史,早期常有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和夜尿多。逐渐出现少尿、浮肿或血压高多数病人口中有异味,口腔粘膜溃疡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可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肢体麻木嗜睡或躁动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有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者提示并发尿毒症性心肌病咳嗽咯痰或咯血夜间不能平卧者提示并发肺水肿或尿毒症性肺炎;少数病人胸闷持续性心前区疼痛或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可能为心包积液;如皮肤瘙痒骨痛或肌肉抽搐甚至行走不便,提示并发继发性甲旁亢或肾性骨病;病人易罹患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等。
(一)尿常规: 尿比重下降或固定尿蛋白阳性有不同程度血尿和管型。
(二)血常规: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压积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部分病人血三系细胞减少。
(三)生化检查:
GFR50~80ml/min血尿素氮肌酐正常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50~20ml/min血肌酐186~442μmol/L尿素氮超过7.1mmol/L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FR20~10ml/min血肌酐451~707μmol/L尿素氮17.9~28.6m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
GFR小于10ml/min血肌酐高于707μmol/L尿素氮28.6mmol/L以上为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时常伴有低钙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
(四)影象学检查:
B超示双肾体积缩小肾皮质回声增强;核素肾动态显象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核素骨扫描示肾性骨营养不良征;胸部X线可见肺淤血或肺水肿心胸比例增大或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
(五)肾活检可能有助于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病的诊断。
-
鉴别
-
慢性肾衰竭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
1.肾功能衰竭 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
-
预防
-
预防:慢性“肾衰”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采用血液净化疗法和肾移植的费用昂贵且在数量上供不应求,因此如何预防和延缓肾功能衰竭是目前高度重视的问题。
慢性“肾衰”的防治可分为三级:
一级预防:是指对已有的原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或可能引起继发性肾脏损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衰”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的及时治疗,防止尿毒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指对早期的尿毒症病人及时治疗,防止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