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皮肤白喉的介绍
本文提供关于皮肤白喉症状的系列资料,供患者和医生查询使用,期中包括皮肤白喉的症状反应、皮肤白喉的病因和病机、皮肤白喉症状检查、皮肤白喉的预防和治疗等资料信息。
皮肤白喉(cutaneous diphtheria)为白喉杆菌侵入皮肤伤口或由鼻、咽、喉等部位的白喉自身感染。急性患者常先患喉部或其他部位的白喉,而慢性患者一般只有皮肤症状。临床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被有灰白色假膜的溃疡。
-
病因病理
-
皮肤白喉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是革兰阳性杆菌,属棒状杆菌属。主要传染源为白喉患者及带菌者,通过飞沫、污染病菌的手或食物带入鼻或口而致病。但皮肤白喉常由破伤的皮肤处入侵而感染。有的是由于鼻、咽、喉部白喉所引起的自身感染。
(二)发病机制
主要通过飞沫、污染病菌的手或食物带入鼻或口而致病。但皮肤白喉常由破伤的皮肤处入侵而感染。有的是由于鼻、咽、喉部白喉所引起的自身感染。
-
症状检查
-
皮肤白喉应该如何诊断?
皮肤白喉在我国罕见,多发生于儿童,偶然见于成人,一般不引起全身性症状,但在婴儿可有严重全身症状。如果病人鼻、咽、喉部亦患白喉,其相应部位可有黏着性、出血性结痂。皮肤损伤处被感染后,逐渐形成边缘穿凿隆起的溃疡,表面紧附有灰白色假膜,强行撕去,则引起表面出血;溃疡有黑色坏死组织,早期自觉疼痛。皮损亦可出现湿疹样、皮炎样,少数还可有痘疮样或紫癜样改变,但其表面均有灰白色假膜。
根据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处取标本涂片后用美蓝染色可发现白喉杆菌。并能在Loffler培养基上生长。组织病理:溃疡边缘表皮棘细胞增厚,真皮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溃疡表面有坏死细胞、纤维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坏死层内有大量白喉杆菌。即可诊断。
-
鉴别
-
皮肤白喉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粘膜有粘着性白斑: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的症状。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eous candidiasis)是皮肤、粘膜、毛发和指甲持续性念珠菌感染的细菌免疫缺陷病。本病与其他细胞免疫缺陷病不同,仅对白色念珠菌和少数抗原相关性真菌缺乏反应,而对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免疫则正常。本病系一些疾病的综合征,可合并各种内分泌器官功能减退、肿瘤和其他慢性衰竭性疾病,也可在应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发生。
皮下脂肪粒:脂肪粒是一种长在皮肤上的白色小疙瘩,约针头般大小,看起来像是一小个白芝麻,一般在脸上,特别是女性的眼周。脂肪粒的起因是皮肤上有微小伤口,而在皮肤自行修复的过程中,生成了 一个白色小囊肿。也有可能是由于皮脂被角质所覆盖,不能正常排至表皮,从而堆积与皮肤内形成的白色颗粒。
-
预防
-
皮肤白喉应该如何预防?
发现患者应立即隔离,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