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晶状体突出的介绍
本文提供关于晶状体突出症状的系列资料,供患者和医生查询使用,期中包括晶状体突出的症状反应、晶状体突出的病因和病机、晶状体突出症状检查、晶状体突出的预防和治疗等资料信息。
晶状体突出是近视的症状之一。它是所有近视眼患者的共同毛病,有些人虽然表面看不出眼睛突出但实际上是向内突出的。因为眼轴的增长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眼睛一旦发生了近视,也就是眼轴已经变长,为此眼球会因前后轴长而显得稍有突出。
-
病因病理
-
晶状体突出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近视眼的原因,过去看法不统一,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种,简介如下:
1、内因
⑴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⑵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可到20D~25D或30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2、外因 即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收发室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肯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视力可能改善在完全恢复。因此,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但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球壁逐渐延伸,眼轴拉长,近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而且不能再被阿托品等所缓解。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不注意视觉卫生,是形成近视眼的直接原因。不注意全身健康更能促使近视眼的发展。
最近有人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观察“环境与遗传因素在近视患病中所起的作用。”其法为对于原视力正常的学生,在两年后的随访中对影响近视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其结果如在遗传因素方面:父母双方均无近视、一方有近视、双方均有近视的子女中,近视新患病率之比为1∶2.6∶3.8;在环境因素方面:课余阅读时间为1~2h∶3h∶4~5h的近视新患病率之比为1∶2.1∶3.2。因此,遗传和环境是影响学生发生近视的两个重要因素。
另外,从广义上说,大气中微量元素的污染,营养成分的改变和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教具等,亦为客观因素,且均有影响学生近视发生的报道。但这些因素与看近引起近视相比较,则是次要的。
-
症状检查
-
晶状体突出应该如何诊断?
1、视力 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D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D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
2、视力疲劳 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的的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3、眼位 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 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5、眼底 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眼轴的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
⑴豹纹状眼底:视网膜的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以致浅层色素消失,而使脉络膜血管外露,形成似豹纹状的眼底。
⑵近视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伸张力量的牵引下,从乳头颞侧脱开,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如眼球后极部继续扩展延伸,则脉络膜的脱开逐步由乳头颞侧伸展至视盘四周,终于形成环状斑。此斑内可见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⑶黄斑部 可发生形成不规则的、单独或融合的白色萎缩斑,有时可见出血。此外,在黄斑部附近偶见有变性病灶,表现为一个黑色环状区,较视盘略小,边界清楚,边缘可看到小的圆形出血,称为Foster-Fuchs斑。
⑷巩膜后葡萄肿 眼球后部的伸张,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从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称为巩膜后葡萄肿。这种萎缩性病灶如发生在黄斑处,可合并中心视力的操作。
⑸锯齿缘部囊样变性。
-
鉴别
-
晶状体突出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晶状体突出的鉴别诊断:
1、眼球突出:眼球突出是指眼球突出度超出正常范围。国人正常眼球突出度在12-14m,平均13mm,两眼差值不超过2mm。眼球突出可为眼病征象,也可为全身病的病征。除眶内本身病变外,常与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的疾病有密切关系。
2、限局性巩膜膨隆肿物:限局性巩膜膨隆肿物:当变性近视眼球后部显著增长时,其后极部可产生限局性巩膜膨隆形成葡萄肿,其边缘可为斜坡形,也可呈陡峭状。
-
预防
-
晶状体突出应该如何预防?
近视眼的病因比较复杂,有遗传和环境两种主要因素。在目前尚不能用遗传工程的办法来改造遗传基因的情况下,近视眼的防治重点,应放在改善视觉环境方面。
1、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成立防治近视眼的专门机构。使防治近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建立学生视力档案,发现视力降低者,应及时进行检查矫治。
2、改善视觉环境
⑴教室的采光及照明力求标准化。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积之比不低于1∶6。黑板不应有反光,并保持包乌黑或墨绿色。桌面上的照度不低于100Lx。光线应从左侧或左前方射来,写字时不使手的阴影遮住光线。
⑵课桌椅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适合于儿童身长及年龄的特征,使上课或做作业时,能保持正确的体位与姿势。阅读。写字时,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0cm左右,不能小于23cm。
⑶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和姿势:作业时间不宜过长,学习45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或向远方眺望,使睫状肌得到适当休息。也可作眼保健操。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在走路和开动的车厢里看书,也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或暗的路灯下阅读、写字,更不能在近距离下长时间看电视节目,以免引起视疲劳和调节紧张。
3、注意锻炼身体和营养,减轻学习负担,增强体质。
4、减少遗传因素的影响 近视眼与遗传有密切关系,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结婚后遗传机率极高,应注意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