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介绍

  本文提供关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症状的系列资料,供患者和医生查询使用,期中包括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症状反应、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病因和病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症状检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预防和治疗等资料信息。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FGR)亦称胎盘功能不良综合征或称胎儿营养不良综合征,系指胎儿体重低于其孕龄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数或低于其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症状介绍_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医学资源分享网

病因病理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是指胎儿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十个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如果胎龄已达37周,新生儿体重低于2.5千克,也称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的原因有:


  ①母体因素,如孕妇营养不良、偏食、妊娠剧吐、摄入蛋白质及维生素不足、吸烟、吸毒、精神压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等;


  ②胎儿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及胎儿畸形、宫内病毒感染、多胎妊娠;


  ③胎盘因素,如胎盘发育不良、胎盘功能下降、脐带过长或扭转打结等。此外,孕妇孕期接触有害化学物品、X线照射、生活及工作周围环境污染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发生的原因,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却不太清楚,像“我”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就是由于妊娠合并红斑狼疮所致。

症状检查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应该如何诊断?


  1.病史中孕期可有营养不良,合并有妊高征、多胎、羊水过多、孕期出血、肾病、心肺疾病、糖尿病或感染等。过去有先天畸形或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分娩史。


  2.产前检查在孕28周后每周测量宫高,连续2次小于正常的第10百分位数,或孕妇体重连续三次不增长者,应怀疑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3.B超检测胎儿的双顶径、胸围、腹围、股骨长度等指标。


  4.NST及OCT检测可出现胎心异常,如晚期减速及变异减速等,提示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5.超声多普勒胎血流频谱图测定胎儿脐动脉的血流速,妊娠后期S/D比值>3为异常。


  6.尿雌三醇(E3或E/C比值及胎盘泌乳素(hPL)测定。


  7.查孕妇血糖,必要时作糖耐量度试验。


  8.抽羊水查肌酐、脂肪细胞计数,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与泡沫试验并结合遗传咨询,必要时作羊水细胞染色体培养与核型分析。

鉴别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在孕37周以后,如果胎儿体重低于该妊娠周数胎儿正常体重的10个百分点,又合并有母体或胎盘问题,例如,羊水过少或胎盘早期钙化,就可能是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胎儿窘迫: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窘迫。


  纸样胎儿:纸样胎儿是指双胎或多胎妊娠中,因胎儿生长受限,早期死亡被其他胎儿压成薄片的胎儿,这种纸样胎儿多发生在双胎输血综合征。故早期系统的产前监测是诊断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必要条件,正确的诊断、合理的干预、能减少胎儿围生期死亡率。


预防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应该如何预防?


  1.左侧卧位休息。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


  2.间断吸氧,每次1h,2~3/d。


  3.药物治疗


  (1)舒喘灵2.4mg口服,3/d。7d为一疗程。


  (2)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及丹参注射液8~16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l/d,7d为一疗程。以疏通微循环,改善胎盘功能。


  (3)复方氨基酸溶液100ml,静脉注射,1/d。7d为一疗程。


  4.加强监护


  (1)观察胎动,3/d。


  (2)胎儿监护,NST至少每周1次,NST无反应型应做OCT。OCT为阳性者酌情终止妊娠。


  (3)超声监测,羊水指数或羊水池最大深度,每周1次。


  (4)尿E3,或E/C比值测定,每周1次。


  5.产科处理


  (1)经治疗胎儿生长情况及胎儿胎盘功能均良好,可继续妊娠,但不能超过预产期。


  (2)经治疗无效而且胎儿胎盘功能测定有异常者,则在分娩前1~2d给泼尼松或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后,应尽快终止妊娠。


  (3)有下列情况应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①NST为无反应型,CST为阳性者。②B超测定羊水过少,并有羊水Ⅱ度以上胎粪污染者。③胎儿生长迟缓的孕母并发其他高危因素,且病情严重或合并产科异常者。


  6.宫内生长迟缓的新生儿处理


  (1)分娩前做好各项急救准备。


  (2)胎儿娩出后应立即在气管插管下彻底清除呼吸道羊水、胎粪,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3)保暖。


  (4)及早喂葡萄糖水或开奶。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