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褥期谵妄状态的介绍

  本文提供关于产褥期谵妄状态症状的系列资料,供患者和医生查询使用,期中包括产褥期谵妄状态的症状反应、产褥期谵妄状态的病因和病机、产褥期谵妄状态症状检查、产褥期谵妄状态的预防和治疗等资料信息。

病因病理


产褥期谵妄状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众多研究认为其发病的相关因素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1.生物学因素


  (1)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其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分娩后胎儿胎盘娩出,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于产后1周内可达到非孕期水平。此生理特点恰与PPD发病的高峰期相吻合。近来有学者采用小剂量雌、孕激素防治PPD取得了明显效果,这将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2)有研究显示产后HCG水平明显下降、催乳素水平迅速上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变、甲状腺功能低下均与产后发生PPD有关。


  (3)另有研究发现,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降低与产后忧郁症有关,而这类神经体质增加又与产后躁狂症有关。并认为产后β-内啡肽迅速下降,而α2-肾上腺受体升高与产后忧郁症也有关。


  (4)本次分娩因素:临产时间较长、产钳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泌乳不足或新生儿因素如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孕产期有并发症与合并症者产后忧郁症的发病率也增高。


  2.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妇女在孕产期均有心理变化、感情脆弱、依赖性强等变化,故孕产期各种刺激都可能引起心理异常。除上述因素外,非计划妊娠、对分娩的忧虑、恐惧、胎婴儿的健康、婴儿性别非所愿,对成为母亲照料孩子的焦虑等均可造成心理压力。


  3.社会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婚姻破裂或关系紧张、夫妻分离、家庭不和睦、生活困难、缺少丈夫和家人及社会的关心帮助、文化水平低、围生期保健服务少等均可能是PPD发病的诱因。


  (二)发病机制


  据研究,产后精神病与双相型情感障碍家族史、既往双相型情感障碍史、初产妇、丈夫支持不良等因素有关。说明产后精神病的发病与遗传、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缺陷、躯体因素及产后积累的激素变化有关。有人认为强迫型人格和不成熟人格妇女容易发生产后精神病。Wieck等(1991)提出了内分泌机制,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产后即可采用吗啡刺实验来预测,产后脱水吗啡实验显示激素分泌增加的产妇最容易发生产后精神病。但该实验未能被Meakin等(1995)所重视。

症状检查


产褥期谵妄状态应该如何诊断?


  起病多在产后早期。初期可有失眠、烦躁、情绪不稳、食欲不振等,以后发展成对新生儿过分担心,易激惹,猜疑,然后很快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紊乱,伴有各种幻觉,听到婴儿哭泣声及别人议论她等。

鉴别


产褥期谵妄状态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产褥期精神病的最大特点是病理性思维的出现,根据发病时间、思维特点,结合精神病学量表可以作出诊断,与其他产褥期精神障碍相鉴别。一旦作出产褥期精神病的诊断,对患者及其家庭均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诊断应极其慎重,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师会诊确定。


  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内发生,产程4~6周症状明显。临床表现与产后抑郁综合征症状相同,但程度更严重,甚至出现自杀或伤婴倾向。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评分总分相加≥13分者可以诊断为产后抑郁;也可以采用美国精神学会(1994)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制定的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进行性鉴别。


预防


产褥期谵妄状态应该如何预防?


  1.精神障碍的一般预防


  (1)加强婚前保健:婚前通过各种健康教育形式,使欲婚青年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计划受孕和避孕方法的正确选择;孕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和影响男女婚育的常见疾病及遗传病等医学知识。婚前保健对提高妇女生殖健康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对已婚夫妇掌握科学的避孕方法,减少计划外妊娠,起到了积极作用。


  (2)开展孕产期心理保健:孕产妇心理保健已成为围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产前检查时应常规包括心理指导与咨询;应当告诉孕产妇在孕产期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心理障碍,使她们及其家属提高认知、能早期识别异常;若发现异常,及早向医师反映,求得帮助并在治疗中能与医师很好的配合;注意对诱发因素的认识,对筛查出具有各种发生心理障碍危险因素的孕妇给予特殊的干预。当然必须有包括患者丈夫在内的家庭协助。精神障碍患者对其夫隐瞒疾病至妊娠结束的例子并不少见,这增加了患者的紧张并成为易复发的重要原因。患者丈夫或主要亲属应与患者共同接受医师指导,充分了解病情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并愿意说出身心的变化。产后、特别是照料婴儿的劳累易成为发病原因,因此通过家庭协助减轻患者负担相当重要。另外办好孕妇学校,讲授孕产期生理、心理知识及主要保健内容,介绍正常分娩过程和不同手术分娩方式的利弊,尤其对阴道助产手术有所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使孕产妇消除对分娩的神秘恐惧感,提高她们对妊娠与分娩自然生物学过程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以乐观态度正确对待并积极配合分娩。加强产时保健,开展以有经验助产士陪伴的Doula分娩,及时帮助孕产妇排除心理困扰,消除负性情绪,持续地给予产妇生理和心理的科学支持,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安全分娩。积极开展产褥期保健,重视产后精神心理护理和科学育婴指导,使她们以良好的心态承担起母亲的角色,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3)普及、推广家庭化Doula分娩:无专人照顾、陪伴的集中住院分娩,使孕产妇感到陌生、孤单并产生精神紧张与不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周围环境对产妇的影响,尤其重视只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难产使产科干预率上升的问题。金辉等(1996)对孕妇心理分析显示,93%孕妇期望分娩时有亲人陪伴。很多研究表明,整洁、舒适的家庭化产科病房,使孕妇住院、分娩时有丈夫或家属陪伴,可增加对她们心理支持与安全感,无形的力量使产妇增强了自信心和耐心。陪伴者给予产妇体贴、关怀、抚摸、安慰,使产妇情绪稳定,很好地利用宫缩间歇时间休息,体力消耗减少,以利于顺利分娩和产后恢复。家庭化病房恰顺应了孕妇的心理需求。同时围生保健工作者要彻底转变纯医疗服务的观点,进一步提高围生保健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注意其心理状态,重视精神鼓励、安慰与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选择对母婴最佳处理方案,为她们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特别是临产后,提供配备有专门助产人员Doula陪伴分娩的服务,消除其产妇的恐惧、焦虑及疲惫,以减少产时并发症及心理异常的发生。


  (4)提倡母乳喂养:产褥早期大部分母亲在产院中度过,产科实施的早吸吮、母婴同室、责任制护理等均对成功的母乳喂养铺平了第一步,但产妇以上情绪却可对乳汁分泌产生负性作用,影响乳汁分泌,从而又影响了新生儿健康,加重母亲的心理障碍而成为恶性循环。在母乳喂养中还要发挥哺乳母亲之间的相互关心和鼓励,实践证明母婴同室比家庭化修养室母乳喂养成功率高,重要原因是母亲间的相互关心鼓励、相互交流。实行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是母婴互相依存关系的继续,通过母乳喂养婴儿时之间相互交流、影响与作用,可促进母婴联结(mother-child interaction),培养早期母婴交流感情,避免冷落感。目前在我国已开展创建爱婴医院、提倡母乳喂养的行动取得了很好效果,继续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可有助于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5)提高围生保健服务:随着新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围生保健中有关社会心理因素的保健及疾病的防治研究也必须列入日程。围生保健工作者应掌握孕产妇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咨询与心理护理技能。重视孕产妇心理活动特征,正确认识、承认其感受,发挥语言效应,用真挚的言词,柔和的语调,耐心的倾听她们的诉说,给予精神安慰与鼓励。注意及早识别诱发因素,采取有效地保健措施,解除其顾虑和精神压力。培养社区妇幼保健人员,掌握预测产妇情绪状态的心理测验适宜技术,提高她们对产后抑郁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管理能力。


  (6)同精神科医生合作:在指导患者要坚持接受精神科诊治的同时,妇产科医师应根据需要同精神科医师保持联系,以便掌握患者的性格和病情特点而早期发现疾病的复发。一旦复发时,应将患者移至适当场所(自己家中或医院等),及时请心理医师进行心理及药物治疗并解除其育儿负担,做好紧急处理。


  2.按照各个产妇心理因素或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心理干预,将有助于减少PPD的发生。


  (1)加强孕期保健,重视孕妇心理卫生的咨询与指导、对不良个性、既往有PPD史或家族史、筛查出有精神症状的高危孕妇进行监测和必要的干预。重视办好孕妇学校,鼓励孕妇及其丈夫一起来上课,学习认识妊娠和分娩的相关知识,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时的放松技术与助产人员的配合,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消极情绪。


  (2)改善分娩环境,建立家庭化分娩室,以替代以往封闭式的产房,提高产妇对分娩自然过程的感悟。开展导乐式分娩,临产后有丈夫或其他亲人陪伴,可减少其并发症及心理异常的发生。


  (3)重视产褥期保健,尤其要重视产妇心理保健。对分娩时间长、难产或有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应给予重点心理护理,注意保护性医疗,避免精神刺激。实行母婴同室、鼓励指导母乳喂养,并做好新生儿的保健指导工作,减轻产妇的体力和心理负担。辅导产妇家属共同做好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保健工作。对以往有精神抑郁史、或出现有情绪忧郁的产妇要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识别,并予以适当的处理,防止产后忧郁症的发生。


  (4)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应注意主动医疗服务,掌握孕产妇心理学特点和心理咨询技巧,提高服务技能和质量。要重视社区围生期孕产妇心理保健工作。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