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炮制方法与标准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传统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下面是关于黑芝麻炮制方法与标准,同时进一步的对炮制技术进行古今比对,从而助推中药药性的发挥。
【药材来源】黑芝麻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九蒸九曝(《千金》)的方法。宋代则有微炒、炒焦(《圣惠方》)等法。清代增加了酒蒸晒(《解要》)的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黑芝麻: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黑芝麻:取净黑芝麻,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裂声、逸出香气为度,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黑芝麻呈扁卵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网纹。一端圆,另一端尖,尖端有棕色点状种脐;种皮薄,子叶2,白色,富油性,味甘。炒黑芝麻微鼓起,有香气。
【质量标准】黑芝麻、炒黑芝麻杂质不得过3%,水分不得过6.0%,总灰分不得过8.0%。
【炮制目的】黑芝麻味甘,性平。归肝经、肾经、大肠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功能。
生品现已少用。古代医家认为生用滑痰,凉血解毒,可治小儿瘰疬,浸淫恶疮,小儿头疮等。一般多用炒黑芝麻,炒后香气浓,能补益肝肾,填精补血,润燥通便,用于肝肾不足的头痛、头昏,眼花耳鸣、须发早白或脱发,肠燥便秘,妇人乳少等。
【应用选择】
1、生用
(1)瘰疬:治小儿瘰疬,可用本品与连翘为末,频频食之(《简便单方》)。
(2)皮肤疮疡:《普济方》治浸淫恶疮,用本品生捣敷之。治小儿头疮,本品生用嚼敷(《从新》)。
2、制用
(1)肝肾不足或病后虚弱:可用黑芝麻(炒)、桑叶(去梗筋,晒枯)等分,为末,以糯米饮捣丸,常服,用于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皮肤燥涩等,有补益肝肾,养血润燥的作用,如桑麻丸(《医级》)。若病后虚弱,眩晕乏力等,可与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等同用。
(2)气虚肠燥便秘:可用炒黑芝麻(研末),与鸡蛋、蜂蜜,用沸水冲成蛋花糊,常服,治虚秘,对一般肾虚也有作用(《中药临床应用》)。
(3)乳汁缺乏:可用炒黑芝麻研末,加盐少许食之,治妇人乳少,有养血生乳的作用(《纲目》)。
【附】文献摘录:“九蒸九曝”(《千金》)。
【总结】黑芝麻的炮制虽然唐代就有记载,但至清代也仅蒸制、炒制和酒蒸几种方法。并认为生用不具补益作用,其不同炮制品用途也有所不同,如“滑痰生用,逐风酒蒸,入补蒸晒,炒食不生风病”(《得配》)。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尚须结合临床进行研究。
芝麻经炒后,能产生浓郁的香气,据分析气味的成分约有40种,主要是低分子的醛、呋喃及酮的衍生物,其中主要呈味质的是乙酰对二氮杂苯。
黑芝麻虽属补益佳品,但因其性滑润,故肠滑便溏及精气不固者,非其所宜。
最近更新时间:20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