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甘石炮制方法与标准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传统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下面是关于炉甘石炮制方法与标准,同时进一步的对炮制技术进行古今比对,从而助推中药药性的发挥。
【药材来源】炉甘石为三方晶系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Smithsonitum的矿石。主含碳酸锌。采挖后,洗净,晒干,除去杂石。
【古代炮制方法】宋以来基本采用煅法或煅后药液淬法。宋代有研极细末(《博济》);“水飞过”(《急救》);黄连制:半斤,用黄连四两如豆大,于银石器内煮一伏时,去黄连,取石研(《济生方》);黄连童便制:火煅以黄连汁童便共淬七八次研细(《急救》)。明代仍有煅制:烧赤(《普济方》);童便制:炉甘石,烧,童便浸淬五次(《普济方》);童便、黄连、龙胆草、当归制:五两,童便煅浸三十次,却研极细,用黄连、龙胆草一两,当归二钱,煎水两碗飞过讫,重汤蒸干,再研约百次,要冷如冰,面极细(《普济方》);童便、黄连、茶制:以炉甘石不拘多少,先用童便煅七次,次用黄连浓煎汁煅七次,次用谷雨前茶清浓煎煅七次,又并三汁余者一次,再煅三次,然后安放地上,一宿,出火气(《医学》);三黄汤制:用倾银罐煅红,倾出,在三黄汤内三五次尤佳,然后用三黄汤悬液煮干露一宿,焙干用(《粹言》);童便、灰、火硝制:童便浸七日,用灰,火硝银砂锅内煅,投入童便内共十日,晒干,细研(《保元》);黄连、童便、朱砂制:将炉甘石置倾银罐内,炭火煅成碧色取起,以连汁、童便淬之,如此煅淬七次,加朱砂三钱同研为末,水飞去脚,候干又研,极细如尘,收贮听用(《一草亭》)。清代尚有黄连、黄柏、黄芩、甘菊、薄荷、童便制(《拾遗》);黄连、归身、木贼、羌活、麻黄制(《治裁》);黄连、黄柏、荆芥制(《增广》);火煅醋淬制(《良朋》)。
【现代炮制方法】
1、炉甘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打碎。
2、煅炉甘石:取炉甘石,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立即倒入水中浸淬,搅拌,倾取上层水中混悬液,残渣继续煅淬3~4次,至不能混悬为度,合并混悬液,静置,待澄清后倾去上层清水,干燥。
3、制炉甘石:
(1)黄连汤制炉甘石:取黄连加水煎汤2~3次,过滤去渣,合并药汁浓缩,加入炉甘石细粉中拌匀,吸尽后,干燥。煅炉甘石细粉每100千克用黄连12.5千克。
(2)三黄汤制炉甘石:取黄连、黄柏、黄芩加水煮汤2~3次,至苦味淡薄,过滤去渣,加入煅炉甘石细粉中拌匀,吸尽后,干燥。煅炉甘石粉每100千克,用黄连、黄柏、黄芩各12.5kg。
【饮片性状】炉甘石为不规则碎块状,表面白色、灰白色、淡土黄色或淡红色,不平坦,具众多小孔,显粉性。体质轻重不一(体重者为菱锌矿,轻者为水锌矿),易碎,有土腥气,味淡微涩。煅炉甘石呈白色或灰白色或黄色的极细粉,质轻松。制炉甘石呈黄色或深黄色极细粉,质轻松,味苦。
【质量标准】炉甘石按干燥品计,含氧化锌不得少于40.0%。煅炉甘石含氧化锌不得少于56.0%。
【炮制目的】炉甘石味甘,性平。归肝经、胃经。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生肌敛疮的功能。
炉甘石应炮制后使用,不作内服,专作外用,一般多人外敷剂。经煅淬后,质地纯洁细腻,消除对黏膜、创面的刺激性,适用于眼科及皮肤科。采用黄连及三黄汤煅淬或拌制,可增强清热明目,敛疮收湿的功效。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应用选择】
1、目赤翳障,烂弦风眼配伍片脑、黄连,具有疗湿热,平风烂,住痛,明目去翳,退赤除风作用,可治外障,烂弦风眼,如炉甘石散(《准绳》)。配伍风化硝等分,化水点眼,可治目暴赤肿,如神应散(《御药院方》)。配伍青矾、朴硝等分,沸水化开.温洗,可治目生翳膜(《宣明方》)。配伍十大功劳制成眼膏外用,可治各种睑缘炎,如炉功眼膏(《中药制剂汇编》)。配伍冰片、麝香研末点眼,可治烂弦风眼,如炉甘石散(《医学》)。常配伍硼砂、冰片等,制成眼药点眼,可治多种目疾。
2、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配伍真蛤粉、黄连、五倍子,共为末,扑敷,可治湿汗及阴茎、阴囊溃烂,如炉甘石散(《保命歌括》)。配伍赤石脂、甘油,加水制成洗剂外用,可治药物性皮炎,如炉甘洗剂(《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配伍五倍子、冰片、黄连,上为细末,油调成膏外用,可治湿疹(《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配伍氧化锌、甘油,加冷开水,制成洗剂,直接外涂,具有消炎、清凉、止痒作用,可治各种急性无渗出性炎症,单纯性皮肤瘙痒,热痱等,如炉甘石洗剂(《外伤科学》)。
【现代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生炉甘石由菱铁矿、水锌矿、方解石及白云石等矿物组成;煅后菱锌矿、水锌矿转化为氧化锌,方解石、白云石仍留在其中。炉甘石中主要组成矿物菱锌矿、水锌矿都易溶于酸。由于生样组分为锌的碳酸盐等,溶出物中Pb、Zn、Ca量处于同一数量级。煅样组分主要为锌的氧化物,溶出物中Pb量低于Zn量一个数量级,即生炉甘石,铅在溶出物中含量>3%,而煅、水飞后只占0.4%,故煅、水飞后,都减少了炉甘石的毒性成分。《中国药典》规定,炉甘石含锌量以氧化锌计算不得少于40%。只要菱锌矿占炉甘石中矿物组分的70%就已合乎此要求。
炉甘石煅烧后,部分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锌,氧化锌具有抗菌、消炎、防腐、生肌、收敛等作用。抑菌活性试验表明,炉甘石中起抑菌作用的是氧化锌,而炉甘石无抑菌活性,氧化锌含量直接影响炉甘石的抑菌活性。煅炉甘石的氧化锌含量大于炉甘石粉,二者抑菌活性不同;纳米炉甘石和纳米氧化锌的抑菌活性相同,而随着粒径变小,炉甘石的抑菌活性增强。纳米炉甘石抑菌活性与炉甘石有显著差异。
氧化锌内服不吸收,外敷于黏膜疮疡面有收敛吸湿消炎作用。在眼内吸收还可参与维生素A还原酶的构成,因而可治疗暗适应能力下降等症。用黄连汤等药汁制可增加新的成分,并可形成络合物促进锌的吸收。
正交试验得出,煅炉甘石最佳工艺条件是:700℃下恒温烧30分钟,水淬一次。这个温度恰为炉甘石煅烧“红透”的最低温度。煅后氧化锌的含量增加20%左右。另有报道,炉甘石煅制后氧化锌的含量约提高36%,三黄汤拌品及三黄汤淬后水飞品约提高18%。三黄汤拌品的小檗碱含量高于三黄汤淬后水飞品4倍,但三黄汤淬后水飞品抑菌作用优于拌制品。
有研究优选的炉甘石煅制及水飞工艺如下:2至7号筛药材300℃煅2小时,用10倍量水淬,静置20分钟,倾出上清液,沉淀转移至研钵中研磨研细,再加多量水研磨搅拌静置(5~10秒),倾出混悬液后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复操作18次,每次混悬搅拌的加水量:6倍,2次,5倍,2次,4倍,3次,3倍,4次,2倍,6次,1倍,除去杂质,合并混悬液,密封静置2~12小时后,倾出上清液,沉淀沸水浴挥干水分,105℃烘干至恒重。并初步建立炉甘石煅制水飞品的标准:外观为灰白色、细腻光滑。无土腥味,粒度为过9号筛的极细粉,氧化锌含量大于80%。
【附】文献摘录:“虚人糖拌炒,恐妨脾胃。”(《通玄》)“一切目疾,真炉甘石半斤,火煅,童尿淬五七次,用黄连四两锉豆大,水二碗,煮二伏时,去黄连为末……点眼。”(《握灵))“火煅醋淬五次,治下疳阴疮。”(《良朋》)“用三黄煎水而煅炼,善疗目疾。”(《便读》)
【总结】炉甘石始见于《外丹本草》。是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常用药。现今市售品种较多,其所含成分也相差很大,一般应选取质地轻而色白者为佳。
宋代《博济方》首先记载其炮制方法。“研极细末”。以后的医书中虽记载众多的炮制方法,有煅、烧、炒、研、飞等,但总以火煅、药汁淬、飞研细用为多。炉甘石煅法是使菱锌矿转变为氧化锌,增强了杀菌、消炎、收敛作用。药汁淬是根据医疗需要而选用,如黄连汤制、三黄汤制可增强其除湿泄火,清热解毒,协助退赤明目作用;童便咸寒走血,加黄连同制,尤助降火消瘀;眼翳多缘于肝有血积,用黄连、龙胆草、当归等行血与清肝药合剂,有助入肝活血。飞研极细用,可使质地纯洁细腻,消除了由于颗粒较粗而造成的对敏感部位的刺激,且能使铅的碳酸盐、硫酸盐转化为难溶的氧化物等致使铅的含量在煅及水飞过程中有所减少,降低了毒性。实验表明,生炉甘石铅在溶出物中含量>3%,而煅、水飞后只占0.4%,从这一点考虑,水飞时应只取其上部混悬液,沉而不浮者应弃去。
最近更新时间: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