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炮制方法与标准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传统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下面是关于山茱萸炮制方法与标准,同时进一步的对炮制技术进行古今比对,从而助推中药药性的发挥。

  【药材来源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熬制(《雷公》)。宋代有麸炒、酒浸取肉(《总录》),微炒、焙制(《局方》),火炮(《百问》)等法。元代有微烧(《世医》)、酒蒸(《幼幼》)的方法。明代有“酒浸良久,取肉去核”(《普济方》)、酒蒸(《万氏》、《回春》)、蒸制(《准绳》)、酒制(《瑶函》)、慢火炒(《一草亭》)等炮制方法。清代有酒浸(《握灵》)、酒洗(《说约》)、羊油炙、盐炒(《本草述》)、酒浸蒸(《良朋》)等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山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核,洗净,晒干。

  2、酒山萸肉: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装罐内密封隔水炖或置蒸器内蒸制,用武火加热,至山萸肉色变黑润,取出干燥。山萸肉每100千克用黄酒20千克。

  3、蒸山萸肉:取山萸肉,置笼屉或适宜的蒸器内,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用文火,蒸至外皮呈紫黑色,熄火后闷过夜,取出干燥。

  【饮片性状】山萸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多破裂而皱缩,长1~1.8厘米,宽0.5~1厘米,厚1毫米,外表面紫红色,微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不光滑,对光透视有数条略突起的淡黄色纵线纹;质柔软,不易碎;气微,味酸、涩、微苦。酒蒸山萸肉表面紫黑色,质滋润柔软,微有酒气。蒸山萸肉表面紫黑色,质滋润柔软。

  【质量标准】山茱萸杂质不得过3%,水分不得过16.0%,总灰分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5%,浸出物不得少于50.0%,按干燥品计算,含马钱苷不得少于0.60%。酒萸肉马钱子苷不得少于0.50%。

  【炮制目的】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经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能。

  生山茱萸长于敛汗固脱,用于自汗或大汗不止,阴虚盗汗。山茱萸经蒸制后,补肝肾作用增强,多人滋补剂,酒蒸品比清蒸品滋补作用更强,二者用途基本相同。常用于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尿频,遗尿,月经过多或崩漏,腰部酸痛,胁肋疼痛,目暗不明等。

  【应用选择

  1、生用

  (1)虚汗不止:常与黄芪熟地五味子白芍等同用,能益气养血,敛汗固表,用于大病之后,气血大虚,腠理不能自闭,汗出不止,如摄阳汤(《辨证录》)。

  (2)大汗欲脱:常与野台参、龙骨、牡蛎、白芍等同用,有敛汗固脱之力,用于大汗淋漓,或嗝逆,或怔忡,势危欲脱之证,如来复汤(《参西录》)。

  (3)阴虚盗汗:常与熟地、地骨皮浮小麦、稽豆衣等同用,能滋阴养血,敛汗,可用于阴亏血少,虚热内扰,盗汗时作。若阴虚有火,盗汗发热,口干心烦,可与当归六黄汤合用,

  2、制用(酒蒸或滑蒸)

  (1)头目眩晕:常与龟甲、熟地、煅磁石、龙胆草等同用,能滋阴潜阳,清肝泻热,可用于肾水不足,肝热上升,头晕目眩,耳鸣重听,如耳鸣丸(《北京市中药成药选方集》)。

  (2)阳痿遗精:常与巴戟天金樱子补骨脂沙苑子等同用,能补肾壮阳,涩精止遗,用于肾气不足,阳痿遗精,体倦神疲,腰腿酸痛。

  (3)尿频、遗尿:常与盐益智仁、山药覆盆子、沙苑子等同用,能补肾缩尿,用于肾气不足,膀胱失约,小便频数,或余沥不净,或遗尿。

  (4)月经过多或崩漏:与白芍、乌贼骨、龙骨、棕榈炭、茜草等同用,有固经作用,用于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月经量多。用于崩漏则常与熟地黄(九蒸)、白芍(酒炒)、玄参、丹皮、龙骨等同用,如清海汤(《傅青主》)。

  (5)腰部酸痛:常与鸡血藤杜仲续断、熟地黄等同用,能补肾壮腰,和血舒筋,可用于肝肾亏虚,腰部酸痛,精神疲惫,脚膝无力。若腰痛属肾阴亏损者,可用六味地黄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若属肾阳虚者,可用右归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

  (6)胁肋疼痛:山茱萸虽属酸收固涩之品,但酒制后又具条达之性,可用于肝虚络筋失养,疏泄失常,胁肋疼痛,日久不愈,常与白芍、当归、川楝子等同用,有柔肝止痛,疏理气血之功。

  (7)目暗不明:常与熟地黄、菊花枸杞子、刺蒺藜(盐水炒)等同用,能滋养肝肾,祛风明目,用于目涩羞明,肝虚目暗,视物模糊,迎风流泪,夜盲等证,如明目地黄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

  【现代研究】山茱萸主要含山茱萸苷、没食子酸、酒石酸、苹果酸、维生素A等成分。

  对山茱萸果肉和果核进行研究,薄层层析图谱显示,果肉和果核均含有没食子酸、苹果酸等多种相同成分。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山茱萸果肉和果核中的没食子酸和(dl)-苹果酸含量,结果,果肉含没食子酸0.0623%、(dl)-苹果酸0.907%;果核含没食子酸0.127%、(dl)-苹果酸0.544%。其毒性二者都很低,果核比果肉毒性更小(果核LD50为90.8克生药/千克,果肉LD50为53.55克生药/千克)Ⅲ。又有人对山茱萸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果肉、果核化学成分来看,果肉与果核基本相同。在某些营养成分方面,果核优于果肉,果核毒性很低,并且本草记载中果核可以打碎入药。因此,建议山茱萸可以合核入药,但应加大剂量。

  通过对山茱萸不同炮制品的不同溶媒提取物的薄层分析,结果表明,清蒸、酒蒸、生山萸肉,含有相同的化学成分。熊果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酒蒸品与生品相比,熊果酸的含量增加,而总皂苷含量有所下降。酒蒸山萸肉熊果酸含量最低。亦有研究证明,山萸肉炮制前后熊果酸含量无变化,但均低于《中国药典》规定。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工艺中酒的用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选,得到酒蒸山茱萸最佳炮制工艺为以酒的用量25%、闷2小时、蒸4小时。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醋蒸、醋拌润、盐水拌蒸、蜜水蒸等法。

  2、文献摘录“既干,皮甚薄,当以含核为用尔”(《证类》)。“酒拌,砂锅上蒸去核了,一斤取肉皮用,只秤成四两已来,凡蒸药用柳木甑,去水八九寸,水不泛上,余悉准此”(《大法》)。“核能滑精,切勿误用”(《通玄》)。

  【总结】山茱萸去核之说,始于雷院笥幸恍┮揭┲魈岢隽瞬煌捶ǎ衔擞牍饪梢徊⑷胍坏“核能滑精”及“取肉去核”的认识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中国药典》亦要求去核。近代有些研究结果倾向于果肉与果核差别不大。也有部分人作了临床观察(多为个例,不系统),其结果不一:有的遗精病人,连核用后,病情加重,去核用肉,则病情有明显好转;有的连核用则同样有效;有的则连核用比单用果肉作用稍弱;也有用果核粉末给健康人服用,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熊果酸是山茱萸主要成分之一,果核中的熊果酸含量约为果肉的1/6,且果核所占重量大,不去核必然会影响药的质量,故《中国药典》要求去核。山茱萸元代开始用酒蒸,明代蒸法则成为主要的炮制方法,尤其是酒蒸法一直沿用至今,并为《中国药典》采用。

  山茱萸药性平和,微温不燥,阴虚阳虚皆可应用。虽为固涩之品,但敛正气不敛邪气,且能流通血脉。为了增强补肝肾的作用,临床上除敛汗生用外,均以制品为主。实验证实:炮制后的山茱萸能使肾阴虚模型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时间明显增加、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增强、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说明山茱萸炮制后滋阴补肾作用增强。清蒸品与酒蒸品作用大致相同,但酒蒸品温性及流通血脉作用较清蒸品强,故温补肾阳的方剂及治腰部酸痛,胁肋或心腹痛有肝肾不足者,用酒蒸品效果稍胜一筹。

最近更新时间:2018-11-12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