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疣:( xunchangyou )

寻常疣症状_寻常疣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疣目
,
千日疣
,
枯筋箭

下面是关于寻常疣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以好发于手、足、头皮,大如黄豆,粗糙坚硬,表面呈刺状为主要表现的疣病类疾病。
病机
疣目是因肝血失养,燥瘀肌肤,兼感邪毒所致。
诊断:
1.风热毒
证候:赘疣新起,时间短,自觉痒而不适,疼痛明显,碰撞后易出血。伴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析:①辨证:以新起之疣、病程短、碰后出血、口渴、便干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热毒邪侵袭肌表,蕴结不散,凝滞肌肤而见皮肤起疣如花芯,热盛则血不循经则外溢,故碰伤后出血较明显,热伤津液则口渴、便干;风热毒盛,气血不通则瘙痒疼痛。
2.肝郁痰凝
证候:疣起日久,质地较硬,色暗褐,挤压疼痛,出血不多。伴性情烦闷易怒,胸闷不适,纳食不香,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
辨析:①辨证:以病程较长,质硬色暗褐,出血不多,胸闷,纳食不香,脉弦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郁则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行,凝结为痰,痰随气结,留于肌肤故见质硬色暗,出血量少。肝气不舒则胸闷,纳食不香。脉弦缓为肝郁痰凝之象。
本病发于手背、手指者多属肝郁痰凝,发于头面者多为风热毒盛;病程长,皮疹色暗,质硬,出血量少者为肝郁痰凝;病属新起,出血多,质略软者为风热毒盛。根据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
类证:
1.疣状痣:损害为淡褐色以至棕黑色的硬实丘疹或疣肿物。呈线状、条状或片状,多与神经分布走向一致,表面粗糙,大小与长短不一。常出生时即有,也可在几岁以后才出现,逐渐扩大,至一定程度才停止扩大。
2.鼠乳:米粒大球形丘疹,表面呈蜡样光泽,中心凹陷如脐窝状。
3.毛囊角化病:多发于少年儿童,有家族史,皮损分布在胸前,或以脸部、四肢为多,丘疹、赘生物易融合成片,表面有油腻性鳞屑。
治疗:
目前本病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手术切除易复发故多不用,全身治疗结果尚难肯定。提倡用中药养血活血平肝治疗,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疗效较好。
(一)辨证选方
1.风热毒盛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结。方药:紫兰方加味(赵炳南《简明中医皮肤病学》):马齿苋60,板蓝根30g,紫草根30g,苡米15g。便秘加大黄1og(后下),口渴加花粉15g。水煎服,每日1剂。
2.肝郁痰凝治法:疏肝活血,化痰软坚。方药:治疣汤加减:柴胡1og,桃仁1og,红花1og,板蓝根30g,熟地1og,白芍1og,川芎1og,夏枯草15,当归15g,山甲1og,牡蛎30g。水煎服,每日1剂。
3.风热血燥证:结节如豆,坚硬粗糙,色黄或红,舌红,苔薄,脉弦数。疏散风热。凉血润燥。银翘散加丹皮、茜草、生槐花等。
4.湿热血瘀证:结节疏松,色灰或褐,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清肌渗湿汤加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等。
(二)外治法
1.板蓝根30g,或苦参片30g,煎汤外洗。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2.水晶膏(石灰、碱饱和液),或鸭胆子油,点涂。
3.熏洗疗法:木贼草、银花、香附、白芷、桔梗、红花、马齿苋、板蓝根、大青叶、珍珠母、磁石、代赭石等,可择3~5味,煎水,先熏后洗。
4.推疣法:适用于明显高出皮面、损害较少的疣。在疣的根部用棉花棒或刮匙(刮匙头部用棉花包裹)与皮肤成30度角,向前推之(用力不可过猛),有的疣即可推除,推除后疮面压迫止血,或掺上桃花散少许,并用纱布盖贴,胶布固定。如疣体表面角化,则在局麻下进行推除。
5.板蓝根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4m1,1次/日,20大为1疗程。
针灸:
1.艾灸法:数目少者可用艾柱在疣上灸之,每日1次,至脱落为止。
2.针刺:用针尖从疣顶部到基底部,四周再用针刺以加强刺激,针后挤出少量血液,3~4天可以脱落。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