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分支菌病:( zufenzhijunbing )
别名:
马杜拉病
下面是关于足分支菌病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足分支菌病是由多种放线菌或真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主要感染足部,以肿胀、窦道和颗粒为特征。 |
病因: |
引起本病的放线菌约6种,真菌约16种,患者由两种病原引起的,约各占50%。由于病原菌的不同,由放线菌引起的可称为放线菌性足分支菌病,由真菌引起的称真菌性足分支菌病,而各个菌种产生颗粒颜色,可有黄、红、 白、褐色或黑色等。 |
人群: |
它好发于热带、潮湿和多雨的地区和季节,赤足的劳动人民最易感染。儿童罕见,发病前患处常有轻度损伤史。 |
病理: |
组织病理基本与放线菌病一致,颗粒可在脓肿中找到,革兰染色有一定的鉴别价值,因为放线菌足分支菌病颗粒中的纤细分支菌丝系革兰阳性,而真菌性足分支菌病颗粒中的较宽分隔菌丝为革兰阴性。根据临床、颗粒镜检(革兰染色)和真菌培养,可以作出细菌性或真菌性足分支菌病的诊断。 |
体征: |
各种菌产生的症状基本一致,但治疗和预后则稍有不同,放线菌引起的足分支菌病,比由真菌引起者较易治疗,故预后亦较佳。损害开始时为丘疹,以后发展成结节、脓肿或小硬块。脓肿最后破溃形成瘘管,时好时坏,发展甚慢。逐渐扩展到深部组织,肌肉、筋膜、骨骼、肌腱均可受累。急性者可数月,但一般需10余年,患足才呈现典型的带球形的肿胀和畸形,大于正常1-2倍,此时患处皮肤变色,有凹陷性瘢痕、结节和多发性窦道;其下相互沟通,表面高低不平,炎症不著,皮肤感觉亦正常,在瘘管开口处,常排出少量血性浆液或油状脓液,其中含白、黄、红、褐或黑色颗粒,随菌种不同而定。显微镜和培养检查,大部可查出病原菌。 一般无全身反应,疼痛不著,亦不影响健康。 |
实验室诊断: |
x线摄片可提示足部的小骨受累,表现为破骨性和增殖性反应。近年来,其他组织和器官如骨骼、肺、脑、脑膜受累者亦偶有报道。 将瘘管排出物、脓液、损害刮下物,或活组织放于平皿内,用肉眼或放大镜寻找颗粒(0.5-2mm),颗粒卵圆或不规则形,呈黄、白、红、褐或黑色,放于玻片上,加一滴水或10%氢氧化钾,或作革兰染色,镜检鉴别菌丝的性质,也可用脓液或上述其他材料培养。如系一般脓液,应以生理盐水冲洗几次后再培养于葡萄糖琼脂上,待菌落长出时鉴别其菌种。 |
治疗: |
治疗效果随病原菌而异,放线菌所致者的效果较好,真菌性的较差。放线菌引起的,可用青霉素,星形奴卡菌引起的可用磺胺嘧啶。如系足肿放线菌、索马里链丝菌或peiletieri放线菌,大剂量链霉素可能有效。真菌性足分支菌病对氟胞嘧啶有时有效。根据病情可以考虑外科探查手术、引流、清创,必要时最后切除患足。避免赤足下田劳动,以免外伤而发生感染。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