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yichuanxingzhongxinglixibaojianshaozheng )

下面是关于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包括一组疾病。出生后2周—1岁的婴儿血内中性粒细胞数少于1.0xl0α/l。按中性粒细胞数的多少,又分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易得感染,其严重程一般与粒细胞降低程度平行,但由于免疫功能完整,感染可很轻。
体征:
1、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为幼稚细胞增殖的血清因子缺乏引起。多于第一年起病,除反覆感染外.少数伴其他畸形。末梢血白细胞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明显减少,骨髓粒细胞增生减低,停滞于中幼粒阶段。淋巴、单核及浆细胞相对增多。患者多在婴儿期死亡。
2、家族性良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于小儿期发病,易发生反覆感染,以口腔感染为多见,可有脾脏大并伴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末梢血中可有单核细胞代偿性增多。骨髓象中幼粒以下各阶段减少。病程长,多为自限性,一般无需治疗。
3、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于出生后6—20个月发病,多数于一年内恢复,部分伴家族史。末梢血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可代偿性增多,骨髓细胞数正常或伴轻度粒系成熟障碍。应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或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可升高但仍不能达正常。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有些患者有效。4岁后常自愈。
4、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体质缺陷:可表现为①先天性角化不良综合征伴全血细胞减少(见“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条)。②软骨发育不全及软骨-毛发发育不全伴粒细胞减少、免疫缺陷。③小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伴智力发育延迟。
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或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发病率低。伴丙种球蛋白缺乏。粒细胞的减少可为持久性、波动性或周期性。骨髓早期幼稚粒细胞增多,成熟障碍,多于幼年死亡。
6、伴先天性代谢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异常包括高甘氨酸血症、异戊酸血症、甲基二酸血症。临床上的特征为新生儿期嗜睡、呕吐、酮血症、脱水、反覆感染、生长发育迟缓。
7、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有胰腺功能不全:见“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条。
8、无效性粒细胞生成:本病罕见。婴幼儿期反覆感染为主要表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伴细胞形态异常。骨髓中粒细胞系无成熟障碍,但有退行性变。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证明骨髓释放粒细胞功能下降,粒细胞早期死亡。移动和吞噬功能均较弱。
9、懒惰白细胞综合征:骨髓释放中性粒细胞受抑,致骨髓象虽正常而末梢血白细胞数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减弱。临床表现为长期低热,反覆发作口腔炎、中耳炎及齿龈炎等。
10、网状细胞生成障碍:见“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条。
11、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为一少见且具有规律性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常有家族史,1/4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婴儿及儿童期发病。粒细胞最低值的间隔期为21±3d,粒细胞减少时,患儿有感染,历时3—10d后,粒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亦消失。粒细胞减少程度每次减少不一致,单核细胞代偿性增多,淋巴、嗜酸粒细胞亦可增多。末梢血粒细胞减少前,骨髓粒细胞系统成熟己停滞于中幼粒阶段,血粒细胞减少时,骨髓粒细胞系统已恢复正常,随年龄增长,大多数患者发作逐渐减轻,有的可于5—10年后恢复正常,10%死于感染。
治疗:
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病程长,多为自限性,一般无需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或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治疗可每月肌注一次丙种球蛋白。
伴先天性代谢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高甘氨酸血症者有紫斑及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可给低蛋白饮食加苯甲酸钠(安息香酸钠)治疗。异戊酸血症者有汗脚并有恶臭,可给予低亮氨酸饮食。甲基丙二酸血症者有紫斑及骨质疏松,可给大量维生素12。
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脾切除对脾肿大及年长患者能使症状改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可减少并减轻发作。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如有反覆感染时,均可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