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凝血涩:( xiaoerhanningxuese )

小儿寒凝血涩症状_小儿寒凝血涩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新生儿硬肿症

下面是关于小儿寒凝血涩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本证为新生儿的危重证候,主要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元阳不振,卫气不固,护理不当,保温较差,为风寒所袭,寒邪凝痼,经络闭阻,阳气不得宣透,气血不营,四肢筋脉、肌肉失于温养而成。
病机:
本证为新生儿的危重证候,主要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元阳不振,卫气不固,护理不当,保温较差,为风寒所袭,寒邪凝痼,经络闭阻,阳气不得宣透,气血不营,四肢筋脉、肌肉失于温养而成。证属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以阳气虚衰为主,标实则为寒凝血涩。病位在肝、脾、肾三脏。多见于胎寒和五硬病中。
治疗:
治疗法则: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6克、细辛1克、桂枝3克、赤芍6克、吴萸3克、木香3克、乌药3克。上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煎开,小火再煎15~30分钟,取汁50~100毫升,滴管喂服,若呕吐,不耐药液者,可先滴姜汁l~2滴。
2.加减变化:寒甚者加附片1.5克(先煎15~30分钟),以增强祛寒温经作用。兼有血瘀者,重用活血化瘀之品,加川芎6克、丹参6克、桃仁3克、红花1.5克,并加人参1.5克、黄芪6克,以增强益气之功,气行则血行。
(二)外敷药物
1.生姜、生葱、淡豆豉各30克,研碎混合,酒炒,热敷于四肢硬结处。
2.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克,丁香9克、川乌、草乌各7.5克,肉桂6克,乳香、没药各7.5克,共研细末,加羊毛脂100克,凡士林900克拌匀,用时将油膏均匀地涂在纱布上,然后将硬肿区包扎,每日换药1次。
3.韭菜l50克,切成1寸长短,入容器中加少量水煮熟,然后加适量白酒,侯温,用纱布蘸擦硬肿处,每日二次。
4.肉桂6克、丁香9克、红花、当归、川芎、透骨草、赤芍各15克、花椒3克,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7.5克,共研细末得100克,与900克凡士林配成软膏,用时涂于消毒纱布上,加温敷患处,加以固定,每日换药1次。
5.苋菜适量,洗净后加醋捣烂,外敷关元穴,每天换药1~2次。
6.鸡蛋黄油,用消毒棉棒蘸少许,擦硬肿部位,1日2~3次。
(三)饮食疗法
生姜1片、细辛1克,加水100毫升,浸泡后浓煎,取汁20毫升,加入50~l00毫升母乳内,以滴管频频喂服,能温胃散寒、宣通经络,使阳气通达四肢末端。舌质暗红,指纹紫滞者,加入红花1克同煎。
施治要点:
(一)寒凝血涩多是在阳气虚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阳虚则阴盛,阴盛则寒凝,因此治疗除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外,应重用温阳祛寒之品,如附片、干姜、细辛、桂枝等。
(二)寒凝血涩易致气滞血瘀,治疗时应注意运用活血化瘀法,方中酌加桃仁、红花之类,并在参、芪补气助阳同时,少佐行气之品,如木香、乌药,使气行则血亦行。
(三)本证患儿幼小、病情严重,进药困难,应积极探索中药针剂予静脉给药,临床常用的人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掖等都可选用。
(四)治疗本证的方法很多,既有内治、外治,亦有针灸、推拿等,应做到综合多种措施,多种方法,以逐步提高疗效。特别应注意复温处理和饮食营养的供给。
针灸:
1.消毒小号三棱针或大号缝衣针,在脐孔与耻骨联合连线及两侧腹股沟处,每距同身寸1寸许,点刺出血,每次选刺4~6寸,1日1次。如口不吮乳,任意针刺上下牙龈,使之出血少许。小便不通,加刺阴茎根部(女婴刺阴阜处)。
2.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后加灸,日1次。
3.艾条温灸局部,或艾条配生姜温灸局部,注意勿擦破或烧伤皮肤.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