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 zigongneimoshangpineiliuyangbingbian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症状_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下面是关于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包括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腺瘤型增生过长。此两种病变均局限于上皮内,均属癌前病变。
病因: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鉴于多数患者无排卵、不孕;常合并多囊卵巢、内分泌功能性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或卵泡膜细胞瘤、垂体肿瘤):可由外源性雌激素引起等,公认长期雌激素刺激可能是主要因素。
人群:
多发生于较年青的不育妇女。
病理: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时,内膜增厚,呈息肉状,或不增厚,仅表面略为粗糙。显微镜下,病变为局灶性或波及全部内膜,形态与腺瘤型增生过长相似,唯尚有腺上皮细胞间变。腺体高度增生,数目增多。大小形态不规则的腺体紧邻,呈背靠背现象,腺体间仅极少量纤维间质相隔。腺上皮细胞增生,核大、深染,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呈假复层或多层,可向腺腔突出,形成芽胞、腔内桥梁,甚至实心细胞团;也可向腺腔外发展。形成子腺体。按照镜下所见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有时在组织形态上与分化良好的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很难鉴别。然而,前者常有较完整或压扁的表面上皮,后者多见坏死出血。
体征:
主要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稀发或闭经一段时间后出血。子宫内膜随雌激素水平的升降而增生或出血。在仅有雌激素而无孕激素作用的情况下,子宫内膜腺体增多,间质相对缺乏,组织变脆;血管增多,但发育不良一旦破裂,断端不易收缩关闭;内膜间质中起凝胶作用的酸性粘多糖持续存在,血管通透性下降,影响营养物质交换,使内膜表面易于坏死却脱落不全,血管开放。内膜脱落区域有赖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的提高而修复。一处内膜修复,另一处又坏死脱落,以致反覆出血,流血量较多且不易自止。
治疗:
癌变率与非典型增生的病变轻重程度有关:Ⅰ级,15%;Ⅱ级,24%;Ⅲ级达45%。因此,凡40岁以上妇女,诊断一旦明确,尤其是合并卵巢肿瘤者,宜行全子宫切除术以绝后患。至于年轻希望生育者,可考虑选用药物治疗以观后效:①应用促排卵药物,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氯米芬(氯芪酚胺),若能诱发排卵,不但可产生内源性黄体酮使内膜转化,尚有受孕机会。不过,即使妊娠,产后尚需警惕有复发可能。②应用孕激素类药物以拮抗雌激素,促使增生的内膜转化、萎缩或消退。黄体酮的作用在于增加子宫内膜雌二醇脱氢菌的活力,加速雌二醇代谢;抑制雌激素受体的合成而削弱内膜组织对雌激素的反应。病情轻者,可小剂量、周期性应用,3个月为一疗程。如黄体酮10—30mg/d,每月7日;氯地孕酮2—4mg/d,每月22日;甲羟孕酮酷酸酯(安宫黄体酮)8mg/d,每月22日。病情重者,需大剂量、长期持续用药,如甲地孕酮40mg/d;炔诺酮3—4mg/d;氯地孕酮10—20mg/d或己酸孕酮0.2—0.5g/d肌注(用药2—4周后,改为每周3次),连续3个月。疗程结束后,再行子宫吸刮术,复查内膜以观察药物疗效,且可清除局部病灶。药物疗效好者,镜下可见腺体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或有分泌现象,间质有蜕膜变或鳞状上皮化生。应继续用同一药物治疗3—6个月直至内膜完全恢复。疗效欠佳者,加用少量雌激素以促进内膜细胞合成黄体酮受体;增加内膜组织对黄体酮的敏感性,可提高疗效(20%左右)或更换药物。若长期大剂量用药后,内膜持续增生,或仅有短暂反应,或刮宫与药物治疗石能控制子宫出血者均应改用手术治疗,行全子宫切除术。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