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zhongshu )

中暑症状_中暑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伤暑
,
热射病
,
暑厥
,
热衰竭
,
暑闭
,
热痉挛

下面是关于中暑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本病是以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神昏抽搐,或呕恶腹痛、头痛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病。
病机:
中暑指因夏季在高温或烈日下劳作,或处于气候炎热湿闷的环境,暑热或暑湿秽浊之邪卒中脏腑,热闭心神,或热盛津伤,引动肝风,或暑闭气机。
诊断:
辨证:
1.暑热(内郁)证:壮热,烦躁,头痛,头晕,口渴多饮,汗多,体倦,面赤气粗,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洪大。
2.暑热闭神证:发热口渴,神志躁扰不宁或昏迷,身灼热,尿短黄,息粗气喘,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沉实。
3.暑热动风证:壮热不退,躁扰不宁甚或神昏,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双目上视,面赤息粗,舌红苔黄少津,脉弦数。
4.暑闭气机证:发热无汗,烦躁,胸闷脘痞,恶心呕吐,剧烈腹痛或头痛而胀,甚或神昏、耳聋、肢厥,舌红苔黄,脉弦或沉伏。
5.暑伤津气证:发热,口渴,汗多或无汗,心烦,神疲思睡,气短乏力,尿短黄,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无力。
6.阳脱证: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尿量减少,面色苍白,呼吸浅促,脉细欲绝。回阳固脱。
7.阴虚动风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胸闷汗出,四肢抽搐或痉挛疼痛,或肢体麻木、震颤,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8.暑伤肺络证:感受暑热,骤然咳血、衄血,身热,口渴,咳嗽气喘,头目不清,舌红,苔黄,脉洪数无力。
类证:
1.伤暑:症状较轻,无高热、神昏、抽搐,腹痛、呕吐,剧烈头痛、眩晕,面色苍白、冷汗肢厥之类表现。
2.中风:多冬春发病,常于情志刺激,或劳累、饱食饮酒后发病,昏倒后多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一般无高热汗出,胸闷呕恶等症状。
3.暑温[瘟]、瘴疟、疫毒痢:可作脑脊液检查,血片查疟原虫,大便常规或培养等进行鉴别。
4.痫病:非暑季特发病,无感受暑热病史,突然仆倒,口吐涎沫,或有抽搐,不发热,移时苏醒如故。
治疗:
辨证论治:
1.暑热(内郁)证:祛暑清热,白虎汤加参须、淡竹叶,西瓜翠衣等:
2.暑热闭神证:祛暑开窍。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
3.暑热动风证:祛暑熄风。羚角钩藤汤加减,配服紫雪丹。
4.暑闭气机证:祛暑开闭。木香顺气散,配服玉枢丹,或行军散。
5.暑伤津气证:清暑益气。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6.阳脱证:回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7.阴虚动风证:滋阴熄风。三甲复脉汤加味。
8.暑伤肺络证:清暑宣肺。犀角地黄汤合清络饮加减。
针灸:
(1)中暑阳证及暑厥[闭」、暑风「痉],以针为主,百会、人中、风池、风府、大椎、少商、商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为常用穴,暑风患者,除必刺百会、人中、大椎以外,并可针刺少商、商阳、委中出血。
(2)中暑阴证及暑脱,以灸为主,气海、关元、肾俞等为常用穴。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