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 zhiyixingpiyan )

脂溢性皮炎症状_脂溢性皮炎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白屑风
,
面游风

下面是关于脂溢性皮炎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医宗金鉴》中白屑风为:"此证初生发内,延及面目,耳项燥痒,日久飞起白屑,脱去又生。"而面游风为:"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
病机:
因肌热当风,风邪入侵毛孔,郁久血燥,致肌肤失养而成;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及油腻,湿热内蕴,外受风侵,以致阳明胃经湿热挟风而成。若发生在头部称为白屑风;在面部,则为面游风。
诊断:
本病辨证主要分清为血燥还是湿热证,由于二者在病因及证候上有所不同,其治则各异,故应对证而治。
1.风热血燥
皮损为黄红色、干燥脱屑性斑疹,在头部有大量灰白色糠秕样鳞屑,头发干枯脱落,舌红苔少,脉弦滑。
2.湿热外溢
皮损为红斑,表面有糜烂、渗液或灰黄色油腻性痂,味腥而粘,多发于腋窝,会阴等处,可伴胸闷,口苦,纳差,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
一、辨证选方
1.风热血燥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消风散加减。白茅根、生石膏、生地各30g,元参、白芍、知母、牛蒡子、荆芥、防风各9g,银花15g,甘草6g,升麻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湿热外溢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清热除湿饮。茯苓20g,白术12g,苍术12g,黄芩10g,茵陈10g,山栀12g,泽泻10g,竹叶10g,灯芯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苍耳子、苦参各30g,白鲜皮15g,明矾9g,水煎外洗。
2.苦参、野菊花、白鲜皮各30g,硫黄15g,水煎外洗。
3.蛇床子、苦参各40g,土槿皮20g,薄荷脑10g,75%酒精1000ml,浸泡7天后,外搽患处。
4.麻黄30g,羌活60g,升麻、防风各12g,当归9g,白及、白檀香各6g,香油310g,黄蜡15g。以上药入香油内浸泡5天。小火熬至药枯。加黄蜡熔化,搅至冷成膏,薄涂患处。
三、专方验方
1.银花30g,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各15g,青天葵10g,茵陈18g,栀子、大黄各30g。水煎取汁,日服2次,每日1剂。
2.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当归、白芍、川芎各10g,生地15g,何首乌12g,生甘草6g。水煎取汁,日服2次,每日1剂。
3.生地30g,元参、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各10g,天花粉、白蒺藜各12g。水煎取汁,日服2次,每日1剂。
4.威灵仙、苦参、苍术、川芎各6g,当归、赤茯苓、大胡麻、何首乌各10g,茺蔚子12g。杭菊花、山楂、虎杖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5.生地30g。玄参、生山楂、侧柏叶、土大黄、车前草、虎杖各10g,麦冬、白花蛇舌草、生石膏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6.黄芪20g,白术、防风各15g,黄芩、僵蚕、蝉衣各10g,当归、川芎、泽泻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7.山楂60~120g,陈皮30g,水煎,连渣及汤同食;或加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剂。
8.马齿苋30g,萝卜缨30g,苍术15g。水煎服每日1剂。
中药:
龙胆泻肝丸,每服6g,每日2次。祛风换肌丸,每服6g,每日3次。健脾丸,每服9g,每日2~3次。六味地黄丸,每服6~9g,每日2~3次。防风通圣丸,每服6g,每日2次。
针灸:
1.针刺疗法:脂溢性皮炎好发部位多属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结合背部挑刺穴位,选用风池、风府、承山以及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点刺不留针。
2.穴位注射:以5%当归注射液,取耳部穴位肾上腺、内分泌、神门、皮质下四穴,每次各选2个穴位,每穴位注入当归注射液0.1~0.2ml,隔日注射1次,10~20次为1疗程。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