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 zhiqiguankuozhang )

支气管扩张症状_支气管扩张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咯血
,
咳嗽
,
肺痈
,
肺痨
,
痰证

下面是关于支气管扩张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支气管扩张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以致支气管扩张和变形,造成痰液潴留、反复感染、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终末支扩张与吻合而形成血管瘤等病变。临床以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主要特征。
病因:
支气管扩张的基本原因,除少数先天性支气管扩张外,多数为支气管慢性感染阻塞因素导致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破坏,日久形成支气管扩张。
1.支气管腔内的感染和阻塞 支气管扩张绝大多数是由于支气管的感染和阻塞所致。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都可发生较严重的支气管和肺的感染,使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肥厚,造成管腔狭窄及部分阻塞。分泌物及痰液因不易排出而滞留,使管腔内压增高,管壁向外扩张。支气管粘膜的长期炎症,不但破坏支气管粘膜的组织结构,而且病变扩展至粘膜下层,甚至深达肌层及软骨层,使支气管壁及弹力组织破坏,失去原有强度和支持,因而容易发生扩张和变形。感染和阻塞二者相互影响,支气管扩张进一步加重。肿瘤、异物、支气管腔内粘稠液栓等,都可造成支气管阻塞性炎症、肺不张及支气管扩张。在儿童,由于支气管腔较成人为细,呼吸道感染又频繁,因此发生支气管扩张的机会也更多。
2.支气管外部压迫和牵拉 肺部或纵隔肿瘤、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可使受压远端支气管发生扩张。其发生机理与管腔内狭窄基本相同。在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因各种疾病(如肺结核)而发生纤维化及明显的胸膜增厚时,由于病变的收缩使支气管承受离心性牵引力,或肺不张时胸膜腔负压增加,增大支气管外离心性牵引力,都可促使形成支气管腔扩张。
3.遗传和先天性发育异常 各种遗传性或后天获得性的免疫缺陷病,因免疫功能异常,气道防御功能缺陷或低下,易于伴发气道感染,从而导致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先天发育不良,或伴发于其他先天性疾病,导致支气管环状软骨发育不良或缺如,可使吸气时支气管过度扩张,易发感染,也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4.其他因素 少数情况下,由于吸入腐蚀性化学物质(如碳氢化合物),造成支气管壁损伤,而致支气管扩张。
人群: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发病机理:
气管和主支气管扩张较少见,因为较大的支气管有完整的软骨环、呼吸道清除功能较好,且管径较大,肌层及弹力纤维也较厚,故不容易发生阻塞及支气管壁的严重破坏。肺段和亚段以下的小支气管管壁支架组织薄弱,管径小,容易发生痰液潴留和阻塞,而导致支气管扩张。
病理:
本病在支气管组织解剖结构上呈现不可复原性的扩张和变形。支气管扩张肉眼检查可见支气管壁明显增厚,伴有不同程度的变形,管腔可呈囊、柱状或梭状扩张。扩张的管腔内常有粘液充塞、粘膜明显炎症及溃疡,支气管壁有不同程度破坏及纤维组织增生。显微镜下可见支气管壁淋巴细胞浸润或淋巴样结节,粘液腺及淋巴细胞非常明显。支气管粘膜的柱状上皮常呈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壁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不能
见到正常结构,仅见若干肌肉及软骨碎片。管壁上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肺组织常有纤维化、萎陷或肺炎等病理改变。
病理生理:
一般炎症性支气管扩张多见于下叶。由于左侧总支气管较细长,与气管的交叉角度近于直角,因此痰液排出比右侧困难,特别是舌叶和下叶基底段更是易于引流不畅,导致继发感染,故左下叶支气管扩张较右下叶为多见。舌叶支气管开口接近下时背支,易受下叶的感染,故左下叶与舌叶的支气管扩张常同时存在。支气管扩张在上叶尖支或后支者多数为结核性所致。伴随支气管行走的肺动脉可有血栓形成,有的已重新沟通。支气管动脉也可肥厚、扩张。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间的吻合支明显增多。病变进展严重时,肺泡毛细血管广泛破坏,肺循环阻力增加,最后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心力衰竭。
诊断标准:
1.慢性咳嗽、大量脓性痰、反复咳血、血量不等,反复在同一部位发生肺部感染,病情反复时可伴有慢性感染的中毒症状,病变肺部可闻中度湿性啰音,部分患者有杵状指(趾)。
2.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紊乱;囊状支气管扩张可见蜂窝状(卷发状)阴影。断层摄影可见扩张和变形的支气管充气征。
3.支气管碘油造影以及经支气管镜选择性造影可明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性质和范围。
[附]病情分级
1.轻症:病变限局于一个肺段或以上,但不超越一个肺叶。咳白色痰,偶有黄痰或痰中带血,除支气管碘油造影明确病变具体部位外,x线胸片仅表现局部非特异性纹理增重,体检常呈阴性或仅有局部干湿啰音。中药、西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很易控制症状。
2.中度:病变可超越一个肺叶,但仅限于一侧肺,咳嗽,咯黄痰,时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反复肺部感染,除支气管碘油造影可确定具体肺段的分支外,x线胸片亦能显示肺的病变部位有蜂窝状阴影,听诊可闻到湿性啰音,即使经过系统抗炎治疗,局部湿性啰音亦不易完全消失,可采取手术治疗。
3.重度:两侧肺皆可显示病变,发热咳嗽,咯黄脓性痰,有绿脓杆菌感染时可咯黄绿色痰液,胸闷气短,常有杵状指(趾),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甚至大咯血,反复肺部感染,支气管碘油造影及胸部x线胸片皆可辨识本病,肺功能呈中重度损害,已失掉手术时机。
诊断依据:
1.患者有从幼年或青年时期发病史,有慢性咳嗽,咯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及肺部感染等典型病史和症状。下肺有持续存在的局限性细小湿罗音及杵状指(趾)等体征。
2.肺部胸片、支气管造影、ct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相应病理改变的阳性发现。
发病:
患者从幼年或青年时期发病
病史:
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及肺部感染等。
症状:
1. 慢性咳嗽、吐大量脓痰一般为反复间断性发作,每天早晨起床及晚上睡下时咳嗽,吐脓痰较多(与体位改变有关),每日可达100~400ml。咳痰通畅时患者自感轻松,若痰不能咳出,则感胸闷不适,全身症状明显。痰液呈黄绿色脓样,若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则有臭味。通常称为“湿性支气管扩张”。
2.咯血 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咯血,表现为痰中带血丝或小量咯血,亦有大量咯血者。部分患者平时无明显咳嗽及咯脓痰症状,仅表现为反复咯血,被称之为“干性支气管扩张”。这与病变局限,支气管引流通畅,感染较轻有关。由于支气管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体循环的支气管动脉,故咯血的血色比较鲜红。
3.肺部感染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炎症扩展到病变支气管周围肺组织。若反复继发感染,可引起周身症状,如发热、咳嗽加重、痰量增多、盗汗、食欲减退、消瘦和贫血等。当支气管扩张进一步发展引起周围肺组织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可并发代偿性及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可有气急或紫绀。当化脓性支气管炎局部蔓延时,能引起胸膜炎、脓胸或心包炎等。
体征:
患者的体征取决于病变范围及扩张程度,轻微的支气管扩张可无明显体征,一般在扩张部可听到大小不等的湿性罗音,其特点是持久存在。此外,可伴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或肺气肿的体征。在慢性病程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可见杵状指、趾及全身营养较差的情况。
体检:
在病灶部位听到罗音。约1/3病例可见杵状指。
影响诊断:
(一)x线检查
1.胸部平片 早期、轻症患者检查胸片可无明显异常发现或仅见一侧或两侧下肺有局限性肺纹理增多、增粗现象。后期患者胸片可见粗乱肺纹理,并有多个不规则环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蜂窝状或卷发样阴影,合并感染时在阴影内可出现液平。
2.支气管造影 此项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病变部位及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典型的病例支气管造影时能显示扩张的管腔呈圆管状、囊状或梭状样改变。
(二)ct检查 胸部ct检查对囊状改变的支气管扩张有诊断意义,尤其适合于不宜行碘油造影的患者。
(三)纤维支气管镜 可发现支气管阻塞原因及出血部位,对病因及定位的诊断均有意义。
实验室诊断:
痰涂片或培养:
痰镜检可见弹力纤维、脓细胞和大量细胞碎片。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如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茵、克雷白杆菌等。继发于活动性肺结核者,痰检查可发现结核杆菌。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脓肿等疾病相鉴别。
        1.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于春、冬季节咳嗽、咯痰症状明显,痰为白色粘液泡沫状,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晚期患者往往伴有支气管扩张。
        2.肺结核早期肺结核患者咳嗽轻,咯痰不多,伴有空洞者的痰液常呈粘液样或脓性,痰检查多能检出结核菌。全身情况可伴有乏力、消瘦、午后低热,盗汗等症状。
        3.肺脓疡  有起病急、畏寒、高热、咳嗽、咯大量黄或黄绿色脓痰的临床表现。肺病变部位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有湿罗音。x线检查可见带有液平的空洞,周围可见浓密炎性阴影。
疗效评定标准:
因本病支气管壁已破坏,内科治疗不可能根治,亦不可能痊愈,因此无痊愈项。
1.显效:经10天1个疗程后,咳嗽消失,或减轻90%以上,咯痰在20ml以下,痰已由黄变白色,不发烧,不咯血或亦无痰中带血,能参加一般工作,过正常生活,听诊肺部呼吸音清晰,除有限局部少许湿性啰音外,体征基本恢复至急性发作前。
2.好转:咳嗽已减轻30%以上,痰已降至原痰量的40%~50%,不发烧,不咯血,听诊湿性啰音己明显减少,精神体力好转。
3.无效:咳嗽减轻不足30%,痰量不减少,或减少不足40%~50%,体征同治疗前。
预后:
支气管扩张本身为不可逆性病理变化,积极控制感染,排除痰液,控制和减轻支气管扩张的发展,对本病预后的好坏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本病的根本病机为火热薰灼肺络,受损肺络难以复原,故潜伏病机始终存在。一般肺热壅盛,肝火犯肺等证候,以邪实力主,在初、中期治疗及时,调理得当,病情得以控制者,预后较好。如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大量咯血,形成阴虚火旺证候者,预后较差。
并发症:
胸膜炎、脓胸、心包炎及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心力衰竭。
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是促进痰液引流、控制感染以及必要的手术切除。
        (一)一般措施
        1.在幼年时期积极防治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疾病,以防止支气管腔受损而发展成为支气管扩张。
        2.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坚持参加适当体育锻炼,如跑步、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作。
        3.预防感冒,积极根治鼻炎、咽喉炎、慢性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4. 平时注意引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继发感染,有助于预防本病病情的发展。
        (二)西药治疗
        1.控制感染  在急性感染期,应积极进行抗菌治疗。一般选用青霉素40~80万u,每日2~4次,肌肉注射;链霉素1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其他抗生素的选用,最好先行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再选用敏感药物治疗为稳妥。一般在痰量明显减少,体温降至正常后一周左右即可停止治疗。在慢性发作期可选用青霉素2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20ml,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在体位引流痰液后雾化吸入,使药物均匀地分布于病灶之中,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期病人一般不必用药。
        2.清除痰液
        (1)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清除痰液的重要手段。原则是使患肺处于高位,促使痰液顺体位引流至气管而易于咯出。病变在下叶时,最适用的引流法是使患者俯卧,前胸靠近床沿, 两手撑地,头向下,进行深呼吸和咳痰。病变在上叶者,则宜采取坐位,以利引流。
        (2)祛痰药物,祛痰剂的应用使痰液稀薄而便于咳出。常选用氯化铵0.3~0.6g、必嗽平16mg、鲜竹沥水10ml,日服3次。或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及粘液溶解剂(如胰脱氧核糖核酸酶、α-糜蛋白酶等)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使痰中的主要粘性成分脱氧核糖核酸分解和减
    少,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3.对症治疗  有咯血时,患者宜卧床休息,同时应用镇静、止血等药物。小量咯血(1次咯血量<50ml),如痰中带血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适当减少活动量即可;大量咯血(咯血量>300ml)则应绝对卧床休息,以患侧卧床为宜,避免痰、血液溢入健侧肺。
        (1)镇静药物:对精神紧张者,必要时可给少量镇静药物,如安定10mg或苯巴比妥0.1 ~0.2g,肌肉注射;或口服安定、鲁米那、奋乃静等。咳嗽剧烈的大咯血,应适当加用镇咳药,如口服或皮下注射可待因0.03g,或口服克咳敏5mg,但禁用吗啡,以免过度抑制咳嗽,使血液及分泌物淤积气道而引起窒息。
        (2)止血药物:咯血持续、出血量多时,应酌情选用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内含催产素与加压素。加压素对血管有强烈的收缩作用,使肺小动脉收缩,使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而止血。首次可用该药5~10u,加5%葡萄糖液20~40ml稀释后静脉注射,作用可维持10小时,必要时间隔6小时重复应用。每次极量20u。有反复咯血者,可将该药10u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500ml内静脉点滴,维持3~5日。该药也可肌肉注射,每次5~10u,每
日1~2次。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及孕妇,原则上禁用垂体后素,如非用不可,宜从小剂量开始,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安络血,能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缩短出血时间。用法为每次1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口服每次2.5~5mg,每日3次。有癫痫及精神异常者忌用安络血。止血敏,能促使血小板循环量增加,增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粘附性,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而缩短凝血时间。用法为每次0.25~0.75g,肌注或静注,每日2~3次。静注速度过快可发生休克,应用中需加注意。维生素k,能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促进血凝。用法为维生素k1 每次10mg,每日1~2次,肌注或缓慢静注;维生素k3每次4~8mg,每日2~3次,肌注或口服。仙鹤草素,能缩短凝血时间,用法为每次10mg肌注,每日2次。氨己酸(6一氨基己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达到止血作用。用法为每次4~6g,5%~10%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0ml稀释,  15~30分钟内滴完,以后每小时滴入1g,维持12~24小时或更长时间。
        4.手术治疗  支气管扩张的外科手术切除,根据患者的病变性质和范围及一般情况来决定。一般病变不超过两叶的局限性支气管扩张,有反复大量咯血或感染者,是手术切除的适应症。病变广泛或伴发严重肺气肿、呼吸功能严重损害者,则为手术禁忌。
中西医结合:
本病在急性感染期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除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外,配合中医辨证 施治的方法,如采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等治法,利于缓解症状,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疗效。支气管扩张的肺部病变较为局限、有反复大量咯血者,是手术切除的适应证,以手术 治疗为宜。合并大量咯血、病情危重者,应采用多种积极的中西医综合抢救措施,如镇静、止血、补液,及中医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等治法,缓解病情,控制发展。病情缓解期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宣肺、化痰、止咳、益气、养阴、清热等治疗,祛邪补虚,扶正固本,巩固疗效。同时适当增加体能锻炼,预防感冒,提高抗病能力,对预防本病的反复发作有积极意义。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