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浊瘀阻咽喉:( tanzhuoyuzuyanhou )
别名:
扁桃体肥大症
,
增殖性咽炎
,
声带息肉
,
声带小结
,
喉囊肿
,
咽喉部肿瘤
下面是关于痰浊瘀阻咽喉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本证多因七情致伤,肝气郁结,或过食肥甘,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互结,阻于咽喉而发。证现痰瘀结滞之候。 |
病机: |
本证多因七情致伤,肝气郁结,或过食肥甘,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互结,阻于咽喉而发。证现痰瘀结滞之候。虽病变部位在咽喉,但其因当责之肝、脾功能失调。 |
治疗: |
治疗法则: 健脾利湿,化痰散结、舒肝解郁,行气散瘀。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清气化痰丸或指迷茯苓丸加减:栝蒌仁10克、黄芩10克、茯苓12克、枳实10克、杏仁10克、陈皮10克、胆星10克、半夏10克、姜汁10克。适用于增殖性咽炎、喉核肥大者。 (2)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l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贝母10克、山慈菇10克、桔梗10克、鸡内金12克。本方适用于痰浊瘀阻兼脾虚者。 (3)海藻玉壶汤化裁:海藻12克,贝母12克、陈皮10克、昆布12克、青皮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半夏10克、连翘10克、玄参15克、夏枯草12克、桔梗10克。适用于痰浊凝结致生息肉、囊肿、肿瘤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350毫升,温服,每日3~4次,每日1剂。 2.加减变化:胁痛者,基本方(1)加延胡索10克;气逆易呕者,基本方(1)加代赭石15克、竹茹10克。咽喉干痛者,基本方(1)加生地15克、赤芍12克、丹皮l0克、玄参15克。音哑者,基本方(3)加白僵蚕15克、蝉衣6克、玉蝴蝶10克。纳呆使溏者,基本方(2)加山药l5克、白术10克、建曲l5克、藿梗10克;夜眠不宁者,基本方(1)加合欢花l0克、夜交藤15克。 (二)外治方法 1.含漱:基本方法及药物,同风热犯喉证治该疗法。 2.噙化:用青果丸、清音丸等中成药含服。 3.雾化:用白毛夏枯草液,或竹沥油,或银黄汤行雾化吸入,每日l~2次。 4.吹药:用冰硼散、冰腐散或双料喉风散等作咽部吹入,1日3~4次。 (三)烙治疗法;适用于肥大的喉核,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基本方法同虚火灼喉证治该疗法。 (四)饮食疗法 1.禁食肥甘厚味、粘腻之食物,以免滞胃、助湿生痰。 2.食宜清淡,多进食具有利湿排浊,醒脾开胃化痰作用的食物,如西瓜、冬瓜、赤小豆、扁豆、莲米、山楂等。 (五)割治疗法:对痰浊瘀阻致生息肉、囊肿者,宜行手术割除或切开排放痰浊之物,只要与上述疗法配合得当,常可使该证疗程明显缩短。 施治要点: (一)本证治疗重在消痰、化浊、散结以攻邪,然攻邪时应注意,痰浊之生成在于肝气郁结,脾运失健,治之当以疏肝理气,健脾化浊,用药时当避用辛燥损肝、滋腻滞脾之药味,痰浊瘀久,每多生热,致痰热互结之证,故消痰多选具有溶化痰热之性的药物;痰浊瘀阻常致气滞血瘀,攻邪时少佐行气活血,则其效更速。 (二)因本证痰浊瘀阻咽喉中的不同部位,而有不同的临床见证,治疗方法也稍有差异,可选用不同的内服方药及外治方法。若已形成息肉、囊肿、肿瘤之类,若适时配合割治疗法多可缩短疗程,效果更佳。 |
针灸: |
1.针刺:取穴合谷、内关、太冲、丰隆,中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 或以毫针刺廉泉穴,针向上刺至舌根部,令患者作吞咽动作,至异物感消失为止。声带肥厚或生小结、息肉者,可取穴人迎、天突、脾俞、配合谷、三阴交,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钟输刺,7次为1疗程。 2.耳针:取咽喉、肺、扁桃体、每次选1~2处,埋针7~10天,两耳轮换取穴。 3.艾灸:取穴扶突,艾柱悬灸,每日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