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 shangjianxiachui )

上睑下垂症状_上睑下垂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上胞下垂
,
睢目
,
睑废
,
眼睑垂缓

下面是关于上睑下垂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以上睑提举无力或眼不能自然睁开,眼裂变窄,甚至遮盖瞳神,影响瞻视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病机:
本病属胞睑疾病,胞睑内应脾胃,脾主肌肉,其气血赖经脉上输于睑而司开合。若久病体虚,年老气弱、饮食不节等均可导致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脉络空虚;先夭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致中气不足,主肌无力,约束失用;另外,风邪夹痰,或头、眼部外伤,致气血瘀滞、胞络受阻,精气不能上承于胞睑,皆可发为本病。上胞下垂是因脾虚气弱,血虚不能养筋,或风邪中络所致。
诊断:
本病辨证应当区分先天与后天。自幼双眼上胞下垂,无力抬举,多属肾阳不足,脾失温煦;骤然发生上胞下垂,多为单侧,常与后天失养有关。若上胞下垂晨轻午后加重,伴有乏力者,多为中气不足;若伴有眼珠转动不灵,胞睑皮肤麻木不仁者,多属风痰阻络;若年老眩晕或有外伤史而致的上胞下垂,多属气滞血瘀,胞络不畅。
1.命门火衰,脾阳不足
证候:自幼双目上胞下垂,无力抬举,视物仰首举额张口,或以手提睑,伴有体乏无力,面色无华,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暗苔白,脉沉细。
辨析:①辨证:以自幼双眼上胞下垂,无力抬举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约束失养而抬举无力,脾阳不足,不能温煦眼肌,故胞睑垂缓难睁;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暗苔白,脉沉细,皆为阳虚之征。
2.脾虚失运,中气不足
证候: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症重者眼球转动失灵,视一为二,并有周身乏力,甚则吞咽困难,食欲不振,眩晕,脉虚无力。
辨析:①辨证:以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乏力,脉虚无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主肌肉,脾虚中气不足,睑肌无力故上胞下垂;乏力,食欲不振,脉虚无力皆为脾虚不运,中气不足之征。
3.风痰上壅,胞络受阻
证候:骤然发生上胞下垂,胞睑皮肤麻木不仁,眼球转动欠灵,伴有口眼歪斜或复视。
辨析:①辨证:以上胞下垂骤然发生,伴口眼歪斜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邪挟痰上壅,阻滞胞睑脉络,气血不能濡养筋肉,故上胞下垂;肌肤麻木不仁,口眼歪斜均为风痰阻络之征。
4.气血瘀滞,胞络失荣
证候:骤然发生单侧上胞下垂,伴有单侧头痛,多见干老年人有眩晕病史或外伤史。舌质紫暗,苔薄白或黄,脉弦。
辨析:①辨证:以老年人骤然发生上胞下垂或外伤所致的上胞下垂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老年或外伤气血运行不畅,胞络失于濡养,升提无力故上胞下垂;舌质紫暗,脉弦皆为气滞血瘀之征。
治疗:
本病辨证,应首先辨别虚实。虚证多在脏腑,实证多在经络,故治当以扶正祛邪立法。视其不同证情,分别应用温肾、补脾、祛风活血通络等法。同时配合运用有关外治法,以提高疗效。
(一)辨证选方
1.命门火衰,脾阳不足
治法:温肾阳,益化源。
方药:右归饮(《景岳全书》)加减,熟地黄15g,山药15g,枸杞15g,杜仲12g,山萸肉10g,炙甘草5g,肉桂9g,熟附子9g。可酌加人参,白术以助附子温补脾阳,共达补命门,助脾阳之功。
2.脾虚失运,中气不足
治法:升阳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加减。黄芪15g,炙甘草15g,人参9g,当归6g,橘皮9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宜酌加僵蚕、全蝎、木瓜、松节、伸筋草等加强注祛风通络之功。
3.风痰上壅,胞络受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方药:正容汤(《审视瑶函》)加减。羌活、白附子、防风、秦艽、胆南星、白僵蚕、制半夏、木瓜、甘草、黄松节(茯神心木)各等分,煎时加生姜3片,服时加酒适量,热服。宜适当选用川芎、赤芍、丹参之类行气活血药,以加强祛邪通络之功。
4.气滞血瘀,胞络失荣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0g,牛膝10g,川穹6g,赤芍6g,红花10g,枳壳6g,柴胡6g,桔梗6g,甘草3g。宜加丹参增强活血之功;外伤者,可加益母草、三棱、文术以破血行瘀,去瘀生新;或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二)其他疗法参见‘针灸’‘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栏。
中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g,一日之次。本方健脾益气,用于治疗本病中气不足型。
2·金匮肾气丸:每次服1丸,一日2次。本方温壮肾阳,用于治疗本病命门火衰型。
针灸:
1.针刺疗法:①命门火衰,脾阳不足者,可选用肾俞、命门、脾俞、陷谷、申脉、攒竹、丝竹空、睛明、鱼腰;胞络阻滞可选丝竹空透睛明穴,阳白透鱼腰,风池、合谷、翳明、外关、养老。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②脾虚下陷,中气不足者可选用攒竹透睛明,鱼腰透丝竹空,太阳透瞳子髎,并配以阳白、足三里、三阴交,眩晕者加气海,百会。以上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眼区腧穴捻转进针,不提插,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5天。
2.神经干电刺激疗法:取眶上神经与面神经刺激点(位于耳上迹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即面神经分布点),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级。每次20分钟左右,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二疗程。
3.敷贴疗法:制川乌、生草乌各30g,石菖蒲250g,姜黄90g,枳实30g,生大黄25g,冰片20g,樟脑20g,生附片120g,广丹280g,香油1000m1。诸药浸泡7天后用文火煎熬,制好后,将此药物10g放在每张直径2cm大小圆形牛皮纸上备用。外贴大椎、膻中、神厥、肝俞、肺俞、足三里穴位,3天换1次,15天为1疗程。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