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manxinghuanongxinggusuiyan )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症状_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附骨疽

下面是关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属中医附骨疽的范畴。凡是导致骨骼病变的疽病,称之为附骨疽。
病机:
附骨疽的发病多由病后正虚虚弱,余毒末尽所致。正气虚弱,多表现为血虚寒凝,气血两虚和肝肾不足。
诊断: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附骨疽是由附骨痈发展而来,病程较长,有死骨形成以后发展为本病。正气耗损,患者多表现为气血两虚、肝肾不足、寒邪入侵的症状。寒邪化热成毒,可表现热毒蕴结。
1.血虚寒凝:证候:患肢长期隐痛、痠痛,时轻时重;局部压痛、叩击痛、皮肤上有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窦道、脓水稀薄、创口肉色组织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辨析: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出现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脓水清稀、肉色不鲜;血虚疮口难敛;寒凝经络阻塞患肢隐痛、痠痛。
2.气血两虚:证候:病变经年累月、局部窦道经久不愈,局部肌肉萎缩、形体消瘦、面色huang白,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舌淡,苔薄白,脉虚弱。辨析:久病耗伤气血,窦道久不收口脓水淋漓,伤及气血。形体消瘦、肌肉萎缩是气血虚弱,肌肉失养之征;死骨不脱是气血虚弱,经络阻塞于骨,正虚不能托毒外出之象;气血两虚临床可见面色huang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虚弱之象。
3.肝肾不足:证候:皮肤上有凹陷性窦道,紧贴骨面,周围有色素沉着,可触及病骨表面凸凹不光,肢软无力,低热盗汗或自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白,膝痠肢软,畏寒怕冷,舌淡胖、苔薄,脉虚弱。辨证:肾主骨,肾虚骨失所养,症见余毒未尽,窦道不愈,骨凸凹不平;肝不养筋,肢软无力;肾虚、气血不和,可见色素沉着;低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偏阴虚之征;面色huan白,自汗,膝痠肢软,畏寒为偏阳虚之证。
4.热毒蕴结:证候:疮口愈合数月或数年后,或窦道脓液排出不畅,局部突发肿痛、红热,全身恶寒发热,脓出稠厚、量多,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余毒未尽,化热成毒。热毒为患,局部红肿热痛,热盛肉腐成脓;舌红苔黄,脉数为热象。
治疗:
附骨疽病程缓慢,反复发作。"久病必虚",导致正气不足,余毒未尽,出现虚中挟实,实中挟虚的虚实夹杂证。采用扶正祛邪、内外同治的治疗原则。
一、辨证选方:
1.血虚寒凝: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g,细辛3g,桂枝10g,桑寄生15g,牛膝g,茯苓12g,防已10g,当归12g,川芎12g,白术12g,生甘草6g。体虚者加党参12g,杜仲12g;病在上肢加羌洽9g,姜黄10g。
2.气血两虚:
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白芍15g,熟地9g,黄芪15g,肉桂1g(冲服),炙甘草6g。
3.肝肾不足:
治法:阴虚者,养阴清热;阳虚者,温阳散寒。方药:阴虚者:秦艽鳖甲汤加减。地骨皮、柴胡各30g,秦艽、知母各15g,鳖甲30g,当归15g,玄参9g。阳虚者:阳和汤加减。熟地30g,白芥子6g,炮姜3g,麻黄3g,甘草3g,肉桂3g,鹿角胶9g(烊化冲服),补骨脂10g,白术10g,茯苓12g。
4.热毒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方药:五味消毒饮合托里透脓散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5g,野菊花15g,地丁15g,党参12g,白术12g,生黄芪12g,当归15g,山甲10g,角刺15g。热盛者加黄连9g,黄芩9g,栀子9g,去党参、白术、黄芪。
二、专方验方:
(一)独角莲膏药组成及制法:鲜独角莲2份,樟丹1份,香油2份。先将独角莲切成片,将香油熬开后下独角莲炸其成黄褐色,后取出弃之。炼药油至滴水成珠后,加入樟丹、搅拌、成黑色后、倒入冷水中拔火毒即成膏药。用竹签将药肉摊在纸上或布上备用。用法:加热局部外贴。适应症:急、慢性骨髓炎(选自《千家妙方》下册)。
(二)黄升丹组成及制法:水银30g,白矾24g,火硝21g,将上述三药用升华方法制成,色黄者为黄升丹,色红者为红升丹。药用久存者为佳。用法:以75%酒精浸泡过的细棉绳沾药适量后,插入窦道到底端。初次用药量可稍多,后逐次减少,毒尽腐脱停用。对汞过敏者禁用。适应证:慢性骨髓炎窦道形成、腐肉未脱之时。(选自《千家妙方》下册)。
四、其他疗法外治法:皮肤窦道有大量脓液者,可用中药外洗(黄柏30g,苍术20g,公英30g,地丁30%,苦参30g);窦道久不愈合者,用八二丹或九一丹药捻提脓祛腐,外用太乙膏或拔毒膏;触及有死骨松动者,用镊子夹出;疮口大小时可采用扩创,以利于死骨外出;脓液腐肉已尽,新肉将生之时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
中药:
1.万灵丹(《医宗金鉴》):用量及用法:每服1粒,葱头、豆鼓煎汤或温酒送下。适应证:附骨疽风寒湿邪为患。
2.抗炎灵片:每次4片、每日3次,适应证:临床症状已消的附骨疽、巩固治疗。
3.六味地黄丸:每服8丸,每日3次。适应证:肝肾不足。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