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 jixingyixianyan )

急性胰腺炎症状_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心胃痛
,
腹痛
,
脾心痛
,
呕吐
,
脘痛
,
腹满
,
结胸

下面是关于急性胰腺炎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
病因:
引起胰腺炎的病因很多。病毒或细菌感染、胆道疾病、酗酒或暴饮暴食、结缔组织病及某些药物均可引起本病。儿科患者多伴发于流行性腮腺炎,胆道蛔虫引起胰胆管返流所致者也不少见。上述病变可引起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胰管,激活胰蛋白酶、磷脂酶a、弹性硬蛋白酶等,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而发病。
病理:
病理分型:
(1)水肿型:水肿型病理改变轻,表现为胰腺充血、水肿,而无明显出血坏死现象。
(2)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病变较重,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胰腺肿大变硬、腺泡及脂肪组织坏死及血管坏死出血。
体征:
1.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为突然发作。疼痛较剧烈,可呈持续钝痛、钻痛、刀割样痛或绞痛,常位于上腹中部,亦可稍偏于左侧或右侧,多向左侧腰背部带状放射。进食后腹痛加重,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一般病例腹痛持续3~5天缓解。出血坏死型腹痛时间较长,病情进展较快,疼痛可弥漫至全腹。
2.恶心呕吐:为常见症状,有时持续恶心并频繁呕吐,甚至可吐出胆汁。出血坏死型伴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可暂缓解,但同时出现明显腹胀。
3.发热:水肿型常有中度发热,少数可高热,不伴寒战,一般持续3~5天。出血坏死型多持续高热,继发感染时尤为明显,常呈弛张热。
4.休克:见于出血坏死型,可逐渐或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或呈花斑状,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5.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出血坏死型常有明显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重症可因出现低钙血症而引起手足搐搦。
6、体征:水肿型多无明显体征,可有上腹部中等程度压痛,伴腹肌紧张。出血坏死型常出现急性腹膜炎体征,可因肠麻痹而明显腹胀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病例腹壁皮肤变为蓝色或棕色。可伴有黄疸及胸膜反应。偶可发生皮下、骨髓、纵隔等处脂肪坏死,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影响诊断:
1、x线腹部平片:严重病例合并肠麻痹时可有阳性发现,此项检查还有助于排除其他急腹症。
2.腹部b超: 可见胰腺弥漫性肿大,回声增强且不均匀,有一定诊断意义。出血坏死型可见腹腔积液。
实验室诊断:
1.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测定多采用苏氏法,正常值为60~200单位,超过500单位可确诊本病。尿淀粉酶测定常用温氏法,正常值8~32单位,急性胰腺炎患儿常超过256单位。
2.血清脂肪酶测定:正常值为1.5单位以下,急性胰腺炎时常超过1.5单位。
3.血糖、胆红素及钙测定:血糖升高较为常见,其发生可能与胰岛素释放减少、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有关。10%的病人伴高胆红素血症,多为暂时性,一般在发病后4~7天恢复正常。约25%的病例合并低钙血症,在出血坏死型更常见,如低于1.75mmol/l则提示预后不良。
鉴别诊断:
1.急性胃肠炎:多在不洁饮食后短期内发病,除有恶心、呕吐、腹痛外,常有腹泻及肠鸣音亢迸,血、尿淀粉酶正常。
2.急性肠穿孔:多有溃疡病等病史,起病急骤,腹痛剧烈,板状腹。肝浊音界大多消失,x线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可升高,但不超过500苏氏单位。
3.肠套叠:发病年龄较小,可有肠炎、过敏性紫癜等诱因,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便血,腹部扪及包块。淀粉酶不升高。结肠充气造影可确诊。
预后:
水肿型预后良好,出血坏死型病死率高达20%-30%。
并发症:
多见于出血坏死型。可发生脓肿、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也可发生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心力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全身并发症。偶可发生猝死。
治疗:
本病治疗以内科保守疗法为主,如并发脓肿、假性囊肿或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应采取手术治疗。
一、内科治疗:
1.抑制胰腺分泌:可采用:①禁食及胃肠减压;②制酸药,可酌情给予抗胆碱能药物等;③乙酰唑胺每日10~3omg/kg,分2~3次口服。
2.解痉镇痛:疼痛严重者可用杜冷丁1mg/kg,加阿托品0.01~0.03mg/kg,肌肉注射。可酌情于4~8小时后重复一次。
3.抑制胰酶活性:可用抑肽酶每日10万~20万单位,分2次静脉滴注。
4.抗生素:出血坏死型合并感染时应及时给予有效抗生素。
5.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禁食期间应给予静脉补充生理需要量,异常丢失量(呕吐、胃肠减压等)应予补充。如出现休克,应及时抢救,特别应注意维持有效血容量和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二、外科治疗
部分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内科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外科治疗。手术指征包括:①诊断不清楚,疑有腹腔脏器穿孔;②黄疸迅速加重;③并发脓肿或假性囊肿;④弥漫性腹膜炎,抗生素治疗无效。
中西医结合:
1、治疗急性胰腺炎西医常规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及抑肽酶治疗。但抗胆碱能药物能使肠道平滑肌松弛,减少肠蠕动,不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及肠腔内有害物质排泄,甚至加重腹胀成肠麻痹。抑肽酶反复使用常常出现过敏反应,且疗效不确切。配合中医中药能减少以上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目前,通里攻下和疏肝理气的应用受到重视。中医通下药物能增强肠蠕动,改善胃的功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消除肠麻痹和瘀滞状态。理气开郁的药物能减少胃液分泌及游离酸度,从而使胰液的分泌减少,有利于胰腺组织康复。同时可促进胆汁分泌,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降低胰腺导管的压力,促进胰腺炎症的缓解和胰腺功能的恢复。
2、目前常用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一方面通过胃管定时注入大承气汤,促进胃肠蠕动,使病人在2-4小时内开始腹泻,迅速解除病人肠麻痹。另一方面,采取补液,纠正酸中毒,胃肠减压等到措施,使病人安全渡过急性期。另外,中药还可以采用保留灌肠,局部外敷,静脉滴注与肌注等方法给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针刺、按摩等综合措施也可以提高疗效。总之,通里攻下药与解痉止痛西药有机配合,清热解毒药与抗生素合用,胃肠减压与胃管注入中药的合理使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