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 gangdouyan )

肛窦炎症状_肛窦炎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肛隐窝炎
,
脏毒

下面是关于肛窦炎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本病是以肛门疼痛、灼热、坠胀感,排便后向会阴、臀部放射,肛窦红肿、有脓样物等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病因:
脏毒是因燥屎、腹泻,粪便留滞肛窦,湿热下注所致。
病机:
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温燥之品,或肠燥便秘,或肛门破溃感受湿热毒邪,或阴虚湿热下注、或气虚下陷,致使肛门气血失和,形成肛门不适、潮湿、瘙痒、疼痛等症。
诊断:
一、诊断:
1.有排便不尽之感,或肛内异物及下坠感,便带粘液及血丝。
2.肛内烧灼样疼痛,排便时疼痛加剧,或伴肛周皮肤湿痒。
二、辨证:本病总属虚实夹杂,有标实而本未虚,亦有本虚标实,因此辨证当首先明辨虚实标本。临床上可根据证候不同,分为以下几型:
1.湿热下注:
证候:肛门潮湿,瘙痒,有粘液及脓性分泌物流出,肛内坠胀,肿痛,排便时疼痛加重,伴里急后重,粪色黄褐,心烦,口渴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滑。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发病初期。以肛门坠胀疼痛,偶有刺痛,便时加剧,流粘液及脓性分泌物,大便次数增多或腹痛即泻,泻时不爽,里急后重,心烦口渴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湿热下注于肛门,郁结不散,久则化热,湿热蕴结肠络,致使肛门灼热,肉腐成脓而流脓液,气血运行不畅则肛门坠胀疼痛。
2.热毒炽盛:
证候:肛门灼热,肛周皮肤红肿,糜烂,疼痛,便时加重或腹泻,或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发病的早中期,邪盛而正未衰,以肛门灼热,肛周皮肤红肿,糜烂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者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因肠道燥热,积热下移壅结肛门,郁结而不散,久则灼热蒸内,肉腐成脓,则肛门肿痛,糜烂则流脓液。热邪耗伤津液则口干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3.阴虚内热:
证候:证见肛门不适,隐隐作痛,便时加重,肛门粘液溢出,混有血丝,手足心潮热,盗汗,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少苔,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发病的中晚期,以肛门不适、隐隐作痛、粘液中混有血丝,手足心烦热,盗汗,口干少津,便秘舌红苔黄或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因郁热邪毒灼伤津液,阴津亏损则见口干、手足心潮热,盗汗夜甚,大便秘结,粘液混有血丝等阴虚内热之象。
4.气虚下陷:
证候:证见坠胀不适,粘液外溢,伴有脱肛,面色huang白,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发病晚期,以肛门坠胀,粘液稀薄,少气懒言,脱肛,小腹下坠,面色huang白,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气虚升举无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因病久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升举无力,故出现肛门坠胀,脱出。脾失健运故见纳呆,便溏。面色huang白,少气懒言,均属气虚下陷之象。
类证:
1.肛瘘:肛瘘内口多在肛窦,肛镜检查时用组织钳牵拉瘘道外口,可见有肛瘘
内口的肛窦明显被牵动而凹陷。触诊可摸到窦道的条索物至直肠的终点与内口的肛窦相连。探针由外口沿窦道探查可从肛窦探出口内。
2.裂肛:疼痛时间长,表现为周期性疼痛,排便时多有便血。
3.息肉痔:生在齿线以上的直肠粘膜上,表面呈肉红色,圆球形,表层组织结
构为粘膜,易出血,不痛,多见于小儿。
治疗:
本病治疗当以清利湿热,泻火解毒为主。但要注意泻实补虚并举。临床上可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型论治,全面兼顾。可按每期病情的转归情况,灵活运用治疗法则,内外结合,补泻兼施,审因论治。
一、辨证选方:
1.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方药:化毒除湿汤或止痛如神汤加减加减,黄柏10克,银花2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桔梗6克,生薏仁20克,苍术10克,枳壳6克,通草6克,生甘草6克。便干加大黄、火麻仁、桃仁等。每日1剂,水煎服。
2.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银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10克。瘀血重者加红花、川芎;气滞加木香、元胡、枳壳。每日1剂,水煎服。
3.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止痛。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生地10克,当归12克,槐角8克,黄连6克,天花粉12克,甘草4克,升麻12克,赤芍12克,枳壳10克,黄芩10克。血热者加羚羊角、五味子。每日1剂,水煎服。
4.气虚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克,人参9克,炙甘草3克,归身12克,橘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2克,白术16克。虚寒者加干姜、肉桂;合并湿热者加苍术、黄柏、知母等。每日1剂,水煎服。
二、单方验方:
1.鱼腥草场:鱼腥草干100克(鲜250克),水煎浓缩成50~80毫升保留灌肠,二煎100毫升坐浴,每日2~3次。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肛周各类炎性病症。
2.猪胆汁:新鲜猪胆一个,浓白糖水送服新鲜猪胆汁,每日1次。每晚温盐水熏洗肛门,治疗3~5周可愈。本法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消肿散结,用于各类痔疮及肛周炎症。
3.蒲公英汤:用蒲公英100~150克水煎服,每天1剂,或煎水坐浴每日2~3次,消炎止痛。
4.坐熨法:用新砖块在纹炭上烧薰,待热后,加陈醋于砖上,用新酒渣洒在热砖上,患者坐于热砖上嚣蒸,每日1次,总用3~5次即可愈。有消肿散结,收敛止痛功效。
三、外治及其他治疗:
1.熏洗疗法:用苦参汤或五倍子汤或祛毒汤(甘草10克,枳壳10克,川椒10克,防风10克,苍术15克,葱白3根,马齿苋20克,朴硝12克,五倍子10克,侧柏叶16克),煎水,先熏后洗,2次/日。
2.敷贴疗法:用三黄膏,或酥胆痔疮膏,敷贴患处。
3.药栓疗法:熏洗后将九华痔疮栓,复方痔疮栓,消炎痛栓,或薄荷痔疮栓等一枚纳入肛内,每日2次。
4.灌肠疗法:用熏洗灌肠液,或复方芩柏颗粒剂,保留灌肠,每日早晚各1次。
5.手术治疗:单纯脏毒,或已成脓毒,宜沿肛窦作纵形切开疗法,脏毒伴有肛乳头肥大者,宜采用结扎切除疗法。
中药:
1.龙胆泻肝丸:可清泻肝胆湿热与实火用于肛周脓肿、湿疹、肛周热毒症。10克/次2次/日口服。
2.解毒消炎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每次口服4~6粒,每日3次。
3.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盗汗,下焦湿热,二便隐性出血等。
4. 参苓白术丸:健脾渗湿,用于脾虚型。
5.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用于元气亏损,中气不足和气虚下陷之症。
6.便秘服麻子仁丸或液状石蜡。大便稀溏,便次增多服香连片或黄连素。
针灸:
利用针灸方法以达到舒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取合谷穴,长强穴以泻法,每日一次。发热时加双侧曲池,大椎穴均可。6次为一疗程。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