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水射肺:( hanshuishefei )
别名: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
支气管哮喘
,
渗出性胸膜炎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肾病综合征
,
慢性肾功能衰竭
,
慢性心功能不全
下面是关于寒水射肺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本证为寒实之证,或阴虚阴寒之证,为临床上常见的急重证候。 |
病机: |
本证为寒实之证,或阴虚阴寒之证,为临床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宿罹痰饮或水肿,复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所致。因饮邪犯胸肺,肺气上逆;或饮停胸胁,水邪迫肺;或肾阳虚衰,水气上逆于肺而出现痰饮、水肿、喘证等疾病。证多属本虚标实、阳衰阴盛之候,病之本虚责之脾肾,病之标实则因胸肺停有水饮。 |
治疗: |
治疗法则: 温肺化饮,温补肿肾,逐水祛饮。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小青龙汤加减:麻黄10克、桂枝6克、干姜6克、细辛3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五味子6克、白芍10克。本方适用于外寒内饮之溢饮、支饮、哮证、喘证患者。 (2)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肉桂6克、附子1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茯苓24克、白术10克、车前子15克、生姜3片、白芍10克、牛膝10克。本方适用于肾阳虚衰,水邪上凌犯肺之水肿诸症。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口服,日1剂。 2.加减变化:若喘咳痰多,可基本方(1)加杏仁10克、苏子10克、白前10克、橘皮10克;若肢体浮肿明显,尿少,可加猪苓15克、泽泻10克;若郁久化热,伴发热,烦躁,苔白兼黄,可加石膏以清内热;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痰盛不得息,可加葶苈子15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陈皮10克。若饮停胸胁,症见咳唾引痛,但胸胁痛势较初期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偏侧胸廓隆起,舌苔薄白而腻,脉沉弦或弦滑,宜逐水祛饮,甘遂、大戟、芫花等量为末,装入胶囊,从0.5克至3克递增,空腹顿服,或去芫花加白芥子为丸,宜小量递增,连服3~5日,必要时停二、三日再服。同时可用川椒目10克、瓜萎10克、葶苈子10克、桑白皮10克、苏子10克、半夏10克、茯苓24克、橘红6克、生姜3片、杏仁10克;如饮停胸胁,水饮久停难去,胸胁支满,体弱,食少者,加桂枝6克、白术10克、甘草6克。若水邪凌肺,肾不纳气,症见面浮身肿,喘促,汗出,脉虚或数,宜用基本方(2)加用人参6克、蛤蚧6克、五味子10克、牡蛎30克,或吞服黑锡丹,梧桐子大30~40丸,日2次。 (二)外敷药物: 法夏6克、陈皮6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厚朴6克、干姜3克、甘遂3克、大戟2克、白芥子3克,炒热在包,熨背部。如以咳喘、痰饮为主证者,可参照寒痰阻肋证治的外敷药物。饮食疗法::宜选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避免过酸、过咸,对诱发哮证的食构要避免进食。须戒除烟酒。其食疗方的选用,可参照寒痰阻肺证治。 施治要点: (一)由于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治疗当以温化为原则。因本证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证,故健脾、温肾为其正治,发汗、利水、攻逐乃属治标的权宜之法,待水饮渐去,仍当温补脾肾,扶正固本,以杜水饮生成之源。治标可选用干姜、桂枝、附子、细辛、半夏、茯苓、白木之类以温肺涤饮,麻黄、杏仁之类以宣肺降逆,如小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射干麻黄汤皆品;治本可用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以温补脾肾。 (二)同时还当分别标本缓急,根据表里虚实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处理,水饮壅盛者祛饮治标,阳微气虚者,温阳治本;在表者宜温散发汗,在里者,宜温化利水;正虚者宜补,邪实者当攻,如同邪实正虚,治当消补兼施,饮热相杂者又当温凉并用。 |
针灸: |
哮喘针刺天突、定喘、内关、列缺,咳嗽加孔最,痰多加丰隆、足三里,胸闷加膻中、气海,多用泻法。如脾肾阳虚,寒水上凌犯肺,针刺肾俞、三阴交、大肠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脾俞、三焦俞、命门、膀胱俞,刺后艾灸。如饮停胸胁,针刺主穴取:天突、上脘、中脘、水分;配穴取:列缺、曲池、合谷透后溪、大横;发热可加刺大椎,呼吸困难泻上脘、中脘、水分;胸痛甚者泻支沟、内关;胸腔积液增多刺大横。针剂上述诸穴,对缓解症状有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