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犯耳:( gandanshirefaner )

肝胆湿热犯耳症状_肝胆湿热犯耳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化脓性耳软骨膜炎
,
外耳道疖

下面是关于肝胆湿热犯耳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本证为脓耳、耳疖、耳疮、断耳疮等耳病的常见急重证候。多由风热湿邪外袭,内引肝胆之火,内外邪热结聚耳窍,蒸灼耳部肌肤,致血肉腐败化脓而成。
病机:
本证为脓耳、耳疖、耳疮、断耳疮等耳病的常见急重证候。多由风热湿邪外袭,内引肝胆之火,内外邪热结聚耳窍,蒸灼耳部肌肤,致血肉腐败化脓而成。证现湿热邪毒壅盛之候,属急性实效证,其病位虽在耳窍,内与肝胆功能失调,湿热上蒸密切相关,久之可损及脾、肾,使证情缠绵难愈。
治疗:
治疗法则:  清泄肝胆,利湿消肿,解毒排脓。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泽泻10
克、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当归6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甘草10克、野菊花12克、金银花12克。本方适用于肝胆湿热壅盛,口苦咽干、耳部肿胀明显者。
(2)仙方活命饮:金银花12克、甘草10克、天花粉12克、贝母10克、当归10克、赤
芍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穿山甲12克、皂角刺10克、陈皮10克。本方适用于血肉腐败化脓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湿,分3~4次服用,每日1~2剂。
2.加减变化:头痛者,基本方(1)加蔓荆子10克、杭菊花12克。大便秘结,基本
方(1)加大黄10克、芒硝10克。鼻塞涕多者,基本方(2)加玉米须12克、苍耳子10克、辛荑花10克。小儿患此证,易致烦躁,神昏。呕吐,基本方加钩藤10克、白芍10克、天竹黄10克、竹茹6克,以平肝熄风,化痰止痉。
(二)外治方法
1.敷贴:可根据不同证情,选用下列药物和方法。
(1)外耳道或耳周红肿处,用黄连膏或紫金锭涂敷,每日1次。
(2)耳后淋巴结肿大,敷黄连膏或用金黄散以蜂蜜调敷。每日1次。
(3)外耳道内局限性红肿处,用黄连膏棉栓,或鱼石脂棉栓塞敷,每日更换1次。
若疖肿已溃,则改用红汞棉栓塞敷,每日更换1次。
(4)外耳道或耳壳皮肤糜烂渗液时,先用淡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后,再用青黛散调敷,每日一次。
(5)湿热瘀阻,致耳道或鼓室生长息肉、肉芽时,先行摘除后再以鸦胆子油调敷。
(6)耳廓腐烂时,宜用五五丹或七三丹,均匀撤布创口上面,再贴以黄连膏纱布,
每日更换1~2次。腐烂已停止时,改用九一丹或生肌散均匀撤布伤面,上贴黄连膏纱布,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2.滴耳:方法及药物均参阅“风邪热毒犯耳证治”中的该疗法。
3.吹药:本疗法适用于鼓膜穿孔较大,溢脓者,方法及药物参阅“风邪热毒犯
耳证治”中的该疗法。
(三)饮食疗法
1.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不易消化食物。禁烟、戒酒,忌食公鸡、猪头肉等发物。
2.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果汁之类,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品,如赤小豆、苡仁米,莲子仁、西瓜、冬瓜等。
(四)切排放脓法:当耳壳红肿,脓成欲溃;耳道疖肿脓成欲溃,及鼓膜红肿外突欲穿孔之时,均可行切开排脓。
施治要点:
(一)本证乃肝胆湿热壅盛犯耳,常规施治当以清泄肝胆,利湿消肿攻邪为主。但本证之发生,常与风、热;湿邪外侵,加之局部搔挖损伤染毒有关。故证之早期,攻邪时宜注重疏风清热解毒,如重用金银花、连翘、黄芩、地丁等。又肝病易横逆犯脾,致脾胃运化失健:湿浊益盛,脓液难尽,故利湿消肿之时,当以健脾化湿为主,常用苡仁、山药、白术;茯苓、生黄芪等。
(二)因耳为清窍,以通为用。治疗中应重视耳窍脓液外出之畅通否,可采取清洗,滴药,吹药等外治方法,以便脓毒外泄,湿热早清,恢复耳之清空之性。
(三)本证是耳病中的急重证候,尤多发生于儿童,病后常导致听力下降,尚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治疗应及时有效,常采用汤药内服,同时配合多种疗法应用,必要时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
(1)外耳道或耳周红肿处,用黄连膏或紫金锭涂敷,每日1次。
(2)耳后淋巴结肿大,敷黄连膏或用金黄散以蜂蜜调敷。每日1次。
(3)外耳道内局限性红肿处,用黄连膏棉栓,或鱼石脂棉栓塞敷,每日更换1次。
若疖肿已溃,则改用红汞棉栓塞敷,每日更换1次。
(4)耳廓腐烂时,宜用五五丹或七三丹,均匀撤布创口上面,再贴以黄连膏纱布,
每日更换1~2次。腐烂已停止时,改用九一丹或生肌散均匀撤布伤面,上贴黄连膏纱布,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针灸:
1.针刺:取穴:听宫、听会、耳门、外关、曲池、合谷、阳陵泉、侠溪、翳风、丘墟.足三里等穴,每次据证选2~3穴,用捻转提插,较强刺激,每日1次。
2.耳穴:取肝、胆、三焦、耳等区压痛敏感点,进行针刺、埋针、或用王不留行贴压治疗。耳廓红肿时禁用此疗法。
3.艾灸:取穴翳风,将艾条—端点燃,距翳风穴1寸处熏灸,至局部皮肤红润有
灼热感即止。在艾灸之前,先用消毒棉花签,将外耳道内脓液擦净,滴入3%双氧水,再用消毒棉签将外耳道擦洗干净,然后艾灸,灸完结束后,耳道内放入引流条,以便排脓,每日1次,一般2~5次即愈。本疗法适用于耳膜穿孔流脓,红肿不明显者。
4.穴位注射:参阅“风邪热毒犯耳证治”中的该疗法。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