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denggerehedenggechuxuere )
下面是关于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借伊蚊传播,前者有高热、皮疹、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等,后者以高热、出血、休克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
地区: |
本病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和美洲加勒比海地区有广泛流行,我国有一些省市为本病的易感区。 |
人群: |
无论男女老幼对本病普遍易感。在新流行区以成年人居多,在地方性流行区中,成年人血清中皆可检出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
发病机理: |
登革热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后,即侵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在细胞内繁殖复制后,再度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 |
病理生理: |
登革热病毒在各脏器如肝、肾、心、脑的实质细胞中可引起非特异性退行性变。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心内膜、心包膜、胸膜、腹膜、胃肠粘膜、肌肉、皮肤和脑等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登革出血热大多为二次感染,故在发病前血液中已存在抗登革热病毒的抗体,但水平不高,不足以中和登革热病毒,再感染登革热病毒时,抗体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后者与血液中大单核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可产生免疫促进作用,促进登革热病毒在大单核细胞内大量复制,大单核和巨噬细胞被免疫复合物激活后,可释出裂解补体c3的蛋白酶,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过敏毒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血液浓缩和休克。同时,大单核和巨噬细胞还可释出白细胞凝血活酶,激活凝血系统,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诊断标准: |
登革热诊断标准:(1981年全国登革热防治科研会议于广州制订的试行方案) 1.临床诊断依据: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或来自流行区15天内,凡具有登革热临床表现,且排除其它疾患者可作为临床诊断,首例(批)病人和新发疫区的确定必须以血清学和病原学作为确诊的依据。 2.临床分型:登革热临床表现除一般发热、全身疼痛、乏力症状外,主要以出血倾向和皮疹为其特点。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三型。 登革热: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发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肌肉痛,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出现出血倾向, 颜面潮红如酒醉样,皮疹、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典型登革热。 症状不典型,或表现较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的为轻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具有典型登革热表现和肝肿大,伴有皮肤、粘膜、 鼻腔、阴道、子宫、消化道、泌尿道等任何一个以上器官的较大量出血。血球容积增加21%以上,血小板低于10万/mm3者。 登革热休克综合征:少数病人在发热过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出现皮肤变冷、湿润、脉弱、昏睡、烦躁、血压下降或脉压差低等征象,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小时内死亡。 3.实验诊断:血清学试验的病毒学分离,是确诊本病的最可靠手段,也能为流行病学分析、指导防治和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血清学试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例初诊时,在发病3日内者应尽快用无菌手段和器材采取到静脉血2~3ml,分离血清后密封编号,低温保存,待3~4周(恢复期)取血清后,冷冻下连同送检单一起上送,作双相血清学试验。 (2)常用血清学试验结果判断: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和双相血清滴度,呈四倍或四倍以上增长者,可判为阳性;单项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滴度≥1/32、血凝抑制试验滴度≥1/1280、中和试验的中和指数≥50可判为阳性。 (3)病毒分离:目前采用白纹伊蚊细胞纯系c6/36株或1~3日龄乳鼠分离的方法。乳鼠接种最好在病人床前进行,可提高病毒分离阳性率。上送血清或全血标本必须冷藏,有条件时,用液氮罐保存更好。 |
体征: |
1.多见于寒冷地区,冬春季流行,3~4月为高峰。发病前三周内有疫区生活史和被虱叮咬史。 2.起病急骤、高热、剧烈头痛、身痛、关节痛、鼻衄等。 3.有皮疹、结合膜充血、肝脾肿大及脑膜刺激征,但脑脊液无明显变化。 4.白细胞总数正常,少数偏低或稍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细胞减少。 5.外斐(weil-felix)试验双份血清(ox19)效价呈4倍以上增高者有诊断意义。 6.有条件时作立克次体血清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或动物接种。 |
实验室诊断: |
病毒分离,取急性期患者血接种于乳鼠(小白鼠)脑内,可分离出登革热病毒,近年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3/3b),敏感性远较乳鼠为高,分离得病毒后尚须经特异性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
尿: |
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及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
其他诊断: |
诊断依据为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查如外斐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补结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火箭免疫电泳等以及病原分离。外斐试验常呈强阳性,2或3份血清标本的效价有4倍以上递增者具诊断价值,但多数病例于病程第8 12d始出现阳性结果,因此无助于早期诊断,且特异性也不如以立克次体为抗原的其他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微量立克次体凝集试验均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前者具组特异性,后者更具种特异性)、出现日期早,且快速而节省抗原。补结试验特异性强,出现于病程第5- 7d,阳性结果持续较长时间,可作流行病学调查之用,但操作较繁复,抗原用量多。病原体分离可用发病5d内的病人血液接种雄性豚鼠腹腔或鸡胚卵黄囊中,组织培养用鸡胚细胞。豚鼠对普氏立克次体敏感,有发热反应时剖取睾丸鞘膜、脑或脾作涂片检查,可发现位于胞质内的大量立克次体。 |
鉴别诊断: |
登革热需与流行性感冒、黄热病、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疟疾、伤寒、麻疹、猩红热、药疹等鉴别。登革出血热需与流行性出血热、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立克次体病等相区别。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症状消失,体力恢复;谷草转氨酶及心电图正常。 |
治疗: |
治疗宜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高热病人可酌情静脉输液,每日1000-l500ml,但需注意防止输液反应,有输液反应时立即给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并观察病情变化。登革出血热,有休克、出血等严重症状,需积极处理。休克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可选用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葡萄糖盐水等,首次液体300-500ml快速静脉输入,必要时可输血浆或加用血管活性药。大出血病人应输新鲜血液,上消化道出血者,可服氢氧化铝凝胶、云南白药、西咪替丁(甲氰咪胍)等。对子宫出血者,可用宫缩剂。有脑水肿者,用20%甘露醇250mi和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抽搐者可用地西泮(安定)缓慢静脉注射。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