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 bingduxingnaoyan )
别名:
暑温
,
暴痉
,
暑风
下面是关于病毒性脑炎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
病毒性脑炎系指各种病毒所引起的脑部炎症。临床上以脑实质受累的症状体征为特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惊厥及颅内压增高,多伴有脑膜刺激征或全身感受染证候。 |
发病机理: |
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大多数病毒经过呼吸道或胃肠道侵入人体,造成病毒血症,然后通过因感染而受到一定损害的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少数病毒可能沿周围神经或鞘膜进入脑内,如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狂犬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病毒可百接侵犯邻近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也可能通过胶质细胞移行至易感神经元,或沿神经元的树突与轴突传播至其他神经元。部分病例可因病毒感染后的异常免疫反应而引起神经组织的病变。除少数病原外,本病缺乏特效疗法,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预后大多良好,严重病例可有肢体瘫痪、癫痫、智能减退等后遗症,或因脑损害严重、颅压高明显或脑疝而死亡。 |
诊断标准: |
小儿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诊断标准: 1.多在春夏及初秋发病,常有病毒感染史。 2.有发热、头痛、呕吐、腹泻、意识障碍,甚或惊厥昏迷等症状。婴幼儿前囟饱满。 3.脑膜刺激征阳性,有时可引出病理反射。 4.脑脊液外观清亮或微浑,压力轻度增高,细胞数大多在10~500/mm3之间,淋巴细胞占多数。蛋白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少数病例脑脊液无明显改变。有条件者可作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 5.脑电图:常出现弥漫性慢波。 |
体征: |
1.一般表现:可有全身性病毒血症所引起的证候,如发热、倦怠、淋巴结或肝脾肿大等。 2.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淡漠、嗜睡和反应迟钝,重者神志模糊、谵妄、烦躁不安、易激惹、惊叫,甚至昏迷。 3.颅内压增高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或外展神经麻痹,婴儿常有前囟隆起或张力增高,或有颅缝裂开。 4.惊厥:多为全身性阵挛或强直阵挛发作。也可为部分性运动性发作。严重者可呈惊厥持续状态。 5.精神障碍:部分患儿早期出现精神异常,或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患儿行为紊乱、记忆障碍、有定向力异常或幻觉、错觉。也可出现情感障碍、兴奋躁动或思维紊乱。 6.运动障碍:可出现偏瘫、双侧瘫、截瘫或单瘫。多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但在疾病早期可肌张力低下。颅神经麻痹亦较常见,多为中枢性,累及脑干则表现为周围性,颅压明显增高者可出现外展神经周围性麻痹。小脑和锥体外系受累者出现共济失调及各种不自主动作。 7.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般不如细菌性脑膜炎明显,或可缺如。 8.其他:可出现视力、听力异常,语言障碍及尿便潴留或失禁。 |
电诊断: |
脑电图:可呈不同程度的异常,多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活动,亦可伴有棘波、尖波等异常放电。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可能出现相对特征性的改变,在低幅慢波背景上以1~5秒的周期反复出现高波幅慢波或尖波,额颞部表现尤著。 |
影响诊断: |
ct或mri:视严重程度及病程可表现为脑水肿、梗塞、出血坏死或软化灶。部分病人常见脱髓鞘样改变。个别病例可见脑积水。 |
脑脊液: |
主要表现为细胞数增多,早期可能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稍后则以单核、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常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均无异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茌急性期升高,以igm明显。 |
鉴别诊断: |
1.细菌性脑膜炎:化脓性或结核性脑膜炎时均可见全身性感染症状及神经系统证候,急性期易与病毒性脑炎混淆。但细菌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常较为突出,脑脊液检查除细胞数增加外,糖或氯化物多有降低,蛋白升高较明显。 2.脑肿瘤或脑脓肿:小儿脑肿瘤亦可起病较急或伴有发热,脑脓肿的临床表现多不甚典型。二者均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及肢体运动障碍,惊厥也较常见,脑脊液可表现为压力增高、细胞及蛋白轻度升高,易与病毒性脑炎混淆。脑ct或mri检查可以明确。 3.脑囊虫病:可表现为颅正高、精神症状、惊厥,脑脊液可见细胞及蛋白轻度升高,与病毒性恼炎相似。但前者起病相对缓慢,多无明显发热,可有食水猪肉病史,mri可见脑内多发囊虫结节。血和脑脊液的脑囊虫血清学检查可以确诊。 4.急性脑病:儿童重症肺炎及中毒型菌痢可出现急性脑病,脑水肿明显,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惊厥、颅内压增高征为主。但神经系统证候出现较早或出现于原发病的极期,进展更迅速,脑脊液除压力增高外多无其他改变。结合原发病特点,不难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
疗效评定标准: |
小儿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精神及智能正常,不留任何后遗症。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正常。 2.好转:症状和体征接近消失,或留有后遗症。脑脊液正常或接近正常。 |
治疗: |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喂养。注意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于昏迷及瘫痪病人要勤翻身以防褥疮,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 二、对症治疗 1.积极控制惊厥:可给予安定每次0.3~0.5mg/kg,静脉注射,或苯妥英钠负荷量。惊厥频繁或有惊厥持续状态者,止惊后应给予维持剂量的止惊剂,如苯巴比妥每日3~5mg/kg,或卡马西平每日15~~20mg/kg。 2.控制脑水肿及颅内高压:每日液体入量应控制在800~1200ml/m2;可给予甘露醇每次0.5~1g/kg,静脉注射;或速尿每4~8小时1次,每次l~2mg/kg,每日1~3次;对脑水肿及颅压高严重或有脑疝危险者,可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退热:对高热病人应积极降温,可采用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 三、支持治疗 可给予新鲜血或血浆,每次5~10ml/kg,每日1次静脉输注,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每次0.l~0.4g/kg,每日1次,连用3~5次。 四、抗病毒药物 1.碘苷:又名疱疹净。干扰病毒dna合成。剂量为每日50~~60mg/kg,静脉注射,3~5日为一疗程。副作用较明显,常见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等。 2.阿糖胞苷:作用机制同碘苷,副作用也类似。剂量为每日l~4mg/kg,分l~2次静脉注射,共10日。 3.无环鸟苷:作用机制与上述二药类似。但其只在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的白细胞内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而抑制病毒dna合成,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故副作用不明显。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治疗作用是阿糖胞苷的160倍,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常用剂量为每日10~15mg/kg,静脉注射。10天为一疗程。 |
中西医结合: |
1、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可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2、西药在控制惊厥、降温、降颅压、防止循环、呼吸衰竭方面有肯定疗效。中药在急性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常可选用大青叶、板兰根、黄苓、柴胡、知母、生地、羚羊角、天竺黄、菖蒲、佩兰之类,能协同西药退热、止痉、醒神。 3、本病恢复期应发挥中药优势,综合中药、针炙、推拿等各种治疗方法,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此期中药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常用药的太子参、白术、山药、龟板、鳖甲、地骨皮、玄参、麦冬、赤白芍、当归、红花、鸡血藤、木瓜等。 |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