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瘘:( changlou )

肠瘘症状_肠瘘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腹痛
,
腹泻
,
肠瘘管
,
肠盲瘘
,
肠瘘

下面是关于肠瘘的西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因各种原因所形成的胃肠道内两段肠管之间、肠管与其它脏器之间或一段肠管与体表之间的病理性通道称为肠瘘,开口于体表者为外瘘,位于腹腔脏器者为内瘘。均按发生部位而命名,内瘘者按沟通两个器官的名称来命名,又根据肠道的连续性存在与否,可分为侧瘘与端瘘。外瘘又根据瘘口形态分为管状瘘和唇状瘘;根据瘘管距屈氏韧带的距离分为高位瘘及低位瘘;根据每日排出瘘液的多少分为高流量瘘与低流量瘘。
病因:
肠瘘是外科领域中常见的严重情况之一,可由肠道本身病变或因外伤、手术创伤而造成。特别是高位或高排出量肠瘘,将导致消化液的丢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不良及各种维生素缺乏、局部及全身感染等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及严重并发症。
诊断标准:
肠瘘诊断标准:
1.多有腹部手术、外伤或腹腔内炎症病史。腹部创口有肠液、粪便或气体外溢。
2.口服骨炭粉或染料后由腹壁创口流出。
3.瘘口造影显示与肠腔相通。
4.x线检查有助诊断。手术探查确诊。
病史:
有腹部创伤、手术、腹腔炎症、肿瘤等病史。
体征:
根据病理过程其表现可分为如下几期:
1.腹膜炎期:肠内容物自肠壁流出引起腹膜炎性反应,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全腹或局限性压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抽出肠内容物。大部分病例因急性腹膜炎而施行引流术,另一部分因肠壁破口小、周围组织粘连及包裹而形成局限性脓肿
2.局限性腹内脓肿期:约在急性腹膜炎出现后3~5天内,除全身持续发热外,腹膜炎逐渐局限,在腹部某处可触及固定性压痛包块,并依脓肿所在部位不同而表现出肠梗阻或直肠刺激症状。
3.瘘管形成期:肠壁瘘发生后7~10天,脓肿可自发破溃到体表或周围器官,如破溃到体表,则内容物自体表排出、局部红肿、经久不愈。如为手术所致之吻合口瘘,可见大量肠内容物自切口流出。并可根据瘘液的外观确定肠瘘的部位及流量的大小。例如十二指肠瘘液中含大量胆汁和胰液,流量大,呈蛋花状,全身情况严重。而下段小肠瘘液中则胆汁量少,全身反应也较轻。回肠瘘排出肠液较稠,对皮肤刺激性也较小。结肠瘘排出多为半成形粪便,容易阻塞,往往造成严重后果。随着瘘液的外流,瘘口周围皮肤糜烂、伤口腐蚀,全身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障碍。
影响诊断:
(1)瘘管造影:经瘘管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检查,可显示出瘘的部位、大小、行走方向及引流通畅程度、周围肠管情况。一般应选用刺激性小的造影剂如泛影钠、12.5%的碘化钠。
(2)胃肠道钡剂检查:可了解消化道情况,如瘘的部位、肠道通畅度、有无远端梗阻等。
(3)b超检查:多用于寻找腹内脓肿,便于进一步治疗。
实验室诊断:
口服染料检查:口服染料如骨炭末、美蓝、靛胭脂等、自瘘口排出即证实瘘的存在。并根据排出的量和时间判断瘘的大小及可能的部位。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肠瘘闭合,能正常饮食,无并发症。
2.好转:治疗后瘘口缩小,肠内容物漏出很少,基本恢复正常饮食,全身症状有改善。
预后:
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进展,预后己大为改观。
治疗:
肠瘘的治疗应从全身和局部两个方面着手,现分述如下:
一、全身治疗急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脓肿期的治疗原则是控制全身感染,建立通畅的引流,加强支持。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先锋霉素、庆大霉素及甲硝唑等,并及时进行腹腔脓肿的引流。肠瘘形成的初期治疗原则是纠正脱水、补充电解质、治疗酸中毒、加强全身营养支持。采用胃肠外营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可根据水电解质及氮的测定补充水电解质及营养。当瘘口大,瘘液多时,应停止经口进食。瘘口小、位置低、瘘液少时,可进易吸收的要素饮食。对高位瘘者,也可将导管置于瘘的远端肠管内灌注营养。充分供给蛋白和各种维生素从而促进肠瘘愈合。
二、局部治疗
1.急性腹膜炎期及局限性腹内脓肿期:应在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尽早进行切开引流以解除中毒症状。
2.瘘管形成早期:采用双套管连续负压吸引。引流管的顶端尽量放在瘘口附近,便于迅速有效的引流出瘘管内的肠内容物,以免污染和腐蚀瘘口及周围组织。同时注意保护瘘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等。任何企图强制关闭肠瘘避免肠液外流的作法都是不妥当的。可采用冲洗引流的方法,即将每1000ml生理盐水中含庆大霉素8万μ及甲硝唑0.2g配成冲洗液,以头皮针导管置于瘘口内、肠壁之外接输液器,以每分钟5~10滴的速度进行冲洗,另用一导管置于瘘口内进行连续低流量负压吸引,也可用双套管这样处理。通过冲洗引流,以防止消化液对瘘口及其周围皮肤的腐蚀,减轻瘘的炎性反应,促进瘘口缩小及瘘管形成而达到自然愈合。
3.瘘管形成期:此期感染已控制,病人体质已恢复,瘘管已成为一个管道,周围已无炎性反应。在肠道瘘口远端无梗阻的情况下可采用堵的办法,如用医用胶粘合法。瘘管内外橡皮片堵压法,小的管口采用压迫法等。经过上述处理,一半以上的病人约在1~3月内愈合。还有部分病人仍不能愈合,则需要手术治疗。一般说来,若瘘口远肠道无梗阻、瘘口肠粘膜无唇样外翻、瘘口不到肠周径的1/3、经非手术及支持治疗有自愈可能,自愈率达70~80%。若经非手术疗法3个月以上仍未自愈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前应作造影检查以明确病情,作好充分准备。涉及结肠者,术前应作肠道准备。
手术方法有:①局部瘘管切除,肠壁楔形切除及肠壁缺损修补,②肠段部分切除对端吻合术。③肠瘘旷置、短路端侧吻合术。第一种适用于瘘口小、瘘管细的肠瘘,第三种适用于瘘管周围肠管粘连成团切除困难者。
中西医结合:
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及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肠瘘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即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两类方法。
一、局部治疗
针对肠瘘发生的时间、部位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出现急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腹膜炎腹腔内有脓肿时期以及瘘管形成早期。中医治疗常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的治法。常用方剂如大承气汤或白头翁汤,并可加二花、公英、地丁、连翘、败酱草等。西医治疗以控制感染,加强引流为主。以使肠瘘不发生或全身情况有所好转。如果瘘发生2~3月后仍不愈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二、全身治疗
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病情趋向平稳,这个时期的任务是:
1.中医辨证施治,除上述中医治疗外着重应补气血,常用方剂如八珍汤随证加减。
2.全身支持治疗:可给高蛋白营养物质、输血、输液等。
3.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应注意引流液的色、质、量,根据情况,对症处理。
4.全身抗炎治疗:对病情较轻者可联合用药,常用药如氨苄青霉素4~6g静滴,庆大霉素18~24万u静脉滴注,甲硝唑250ml~500ml静脉滴注,对病情重,腹腔内感染较甚者,可选用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并主张抗生素联合应用。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