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daizhuangpaozhen )

带状疱疹症状_带状疱疹怎么治疗_吃什么药?-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
蛇串疮

下面是关于带状疱疹的中医介绍、病因病机、类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请您查阅参考:

简介:
因其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或称"火带疮"、"蛇丹"。《外科启玄》称为:"蜘蛛疮"。
病机:
本病的形成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复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
诊断:
情志不畅,肝气不疏,气郁化火,外感毒邪,循经而发,故见皮肤起疱疹,多沿肝经循行路线分布,皮色鲜红,浸润明显。饮食不节,脾经湿盛,外感时邪、湿热毒邪,蕴阻肌肤,亦见皮肤起丘疱疹,皮色红,疱壁松弛;若水疱消失后患处仍疼痛明显,皮损色暗红,或年老体弱,血虚肝旺,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日久不减。总之,本病初起多属肝胆湿热或脾经湿热,日久或年老体弱多属气血凝滞。
1.肝胆湿热
证候: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疼,伴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析:①辨证:本病以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胆湿热,熏蒸肌肤而见水疱色红;湿热郁阻则灼热刺痛;热伤津液则口苦咽干、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肝为刚脏,肝胆湿热则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之象。
2.脾经湿盛
证候:丘疱疹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张,大便时溏,女性患者白带多,舌淡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疱疹皮色淡、口不渴、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饮食不节,脾运失司,湿热内生,湿阻气机,蕴滞肌肤而见皮肤起丘疱疹。因湿盛于热则皮色较淡,疱壁松弛;湿邪阻滞中焦则口不渴,食少腹胀,便溏。舌体胖大,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湿盛之象。
3.气滞血瘀
证候:水疱消退,局部疼痛不止,皮色暗红,灰褐色或色素沉着,疼痛以夜晚或阴雨天加重,舌暗苔白,脉弦细。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丘疱疹消退之后疼痛不止为辨证要点,老年人多见。②病机:年老体弱,气血不足,循行不畅;肝经湿热,脾经湿盛,均可阻滞气机;气血循行不畅,凝滞肌肤,不通则痛。湿热之邪虽退但气血凝滞未解,所以皮疹消退,疼痛不止。舌暗苔白、脉弦细为气滞血瘀
之象。
治疗:
本病的治疗以止痛为重点。病初以湿热为要,后期以气滞血瘀为主,尤以老年人为多见。
病初在清利湿热的同时就应酌情应用养血化瘀止痛之品,以防出现后遗神经痛。
一、辨证选方
1.肝经湿热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g,栀子10g,黄芩10g,当归15g,板蓝根30g,元胡10g,泽泻12g,车前子(包)3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脾经湿盛
治法:健脾化湿,解毒止痛。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10g,陈皮12g,茯苓30g,厚朴10g,板蓝根15g,元胡10g,苡仁30g,泽泻10g,车前子(包)30g,生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化瘀止痛,佐以解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当归15g,白芍12g,丹参20g,元胡10g,板蓝根15g,柴胡10g,桃仁10g,红花6g,制乳设备6g,陈皮12g,川楝子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水泡者用雄黄解毒散(雄黄30g,寒水石30g,生白矾120g)加化毒散(黄连、乳香、没药、贝母各60g,天花粉、大黄、赤芍各120g,雄黄60g,甘草45g,牛黄12g,冰片15g)水调外用。
2.新鲜马齿苋捣烂外用。
3.轻度糜烂者用祛湿散(大黄面30g,黄芩面30g,寒水石面30g,青黛3g),植物油调用。
4.黄柏30g,紫草20g,大黄15g,雄黄10g,白芷15g,冰片6g,白矾15g。上药共为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4次。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