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蚌粉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蚌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蚌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蚌蛤灰、蜃灰、蚌壳粉、蚌壳灰
英文名:powdered shell of freshwater mussel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蚌科动物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蚌等淡水产的贝壳制成的粉。
化学成分:各种河蚌的贝壳,常含微量的锶(Strontium,Sr)。它们有强大的集积锶的能力,故水中有否被 Sr90污染,可由分析其壳中的Sr90而知之。参见蚬壳条。
汉语拼音:Bànɡ Fěn
原形态:1.合渍珠母贝,贝壳为斜四方形,壳质较脆,壳长50-90mm,宽18-32mm,高与长相近,较大个体高可达100mm以上。壳顶位于前方,两侧有耳,前耳较后耳稍小。两壳不等,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陷。背缘平直;腹缘圆,壳面淡黄褐色,同心生长轮脉极细密,成片状,薄脆易脱落,壳中部常呈磨损状近腹缘的排列紧密,延伸成小舌末端稍翘起,足丝孔大,足丝呈毛发状。壳内面中部珍珠层厚而发达,具极强的珍珠光泽。有的外套膜受刺激后,上皮组织急剧裂殖,形成珍珠囊,且不断分泌珍珠质,才逐渐形成珍珠。壳内面边缘淡黄色,无珍珠层。铰合线直,有一突起主齿,沿铰合线下方有一长齿片。韧带紫褐色,前上掣肌痕明显,位于壳顶下方,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前端稍尖,位于壳中央稍近后方。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风浪较平静的海湾中,泥沙、岩礁或砾较多的海底,以足丝固着生活于岩礁或石块上,以潮流通畅、水质较肥的海区生长较好。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10m左右均有生长,通常在5m的深处较多。以硅藻为主食,适且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产卵期5-10月,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年壳高即可达70mm左右。
性味:味咸;性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3-6g。外用:适量,干糁;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将蚌壳研粉置铜锅中干炒,待药粉呈黄褐色,腥味挥发殆尽后冷却过筛。每服 1-2g,白天每小时1次,1日12-14次,4-8周为一疗程。治疗41例,服药14-79天不等。结果上腹部疼痛消失者28例,减轻者7例;上腹部压痛消失者28例,减轻者7例;上腹部压痛消失者23例,减轻者6例; X线复查21例,龛影消失者9例,变形消失者 1例,龛影缩小者6例。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
归经:肺;肝;胃经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附方:①治痰饮咳嗽:真蚌粉(新瓦上炒红),入青黛少许,用淡虀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内经类编试效方》)②治积聚涎块,结于心腹之间,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蚌粉一两,巴豆七粒(去壳及膜)。上二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子大。丈夫脐腹痛,炒茴香酒吞下二十丸;妇人血气,炒姜酒下;败血冲心,童便和当归酒服;常服姜酒下。(《世医得效方》炒粉丸)③治痈疽赤色肿有尖头者:醋和解蚌蛤灰涂,干者易之。(《千金方》)④治诸疮疽:川乌、蚌粉、草乌、海金砂、赤小豆、天南星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调,涂患处。(《普济方》消肿毒方)⑤治脚指湿烂:蚌蛤粉干搽之。(《寿域神方》)
注意:《本草汇言》:“诸病属脾肺虚寒而无火者,须禁用之。”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
药材基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贝壳制成的粉。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研成粉末或煅灰用。
化学成分:各种河蚌的贝壳,常含微量的锶。它们有强大的集积锶的能力,故水中有否被Sr污染,可由分析其壳中的Sr而知之。参见"蚬壳"条。
汉语拼音:Bànɡ Fěn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干掺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将蚌壳研粉置铜锅中干炒,待药粉呈黄褐色,腥味挥发殆尽后冷却过筛。每服1~2克,白天每小时1次,1日12~14次,4~8周为一疗程。治疗41例,服药14~79天不等。结果上腹部疼痛消失者28例,减轻者7例;上腹部压痛消失者23例,减轻者6例;X线复查21例,龛影消失者9例,变形消失者1例,龛影缩小者6例。
归经:入肺、肝、胃经。
出处:《日华子本草》
附方:①治痰饮咳嗽:真蚌粉(新瓦上炒红),入青黛少许,用淡虀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内经类编试效方》)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蚌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