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九里香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九里香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九里香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千里香、满山香(《生草药性备要》),月橘(《中山传信录》),五里香(《陆川本草》),水万年青(《南宁市药物志》),七里香(《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过山香(《福建中草药》),千只眼(《文山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的枝叶。全年可采。
汉语拼音:Jiǔ Lǐ Xiānɡ
原形态:灌木或乔木,木材极硬,高3~8米,秃净或幼嫩部被小柔毛。单数羽状复叶;长8~13厘米,小叶互生,3~9枚,有时退化为1枚;小叶变异大,由卵形、匙状倒卵形、椭圆形至近菱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或钝渐尖,有时稍稍凹入,基部阔楔尖或楔尖,有时略偏斜,全缘。伞房花序短,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通常有花数朵,花白色,极芳香,长1.2~1.5厘米;萼极小,5深裂;花瓣5,分离,覆瓦状排列;雄蕊10,花丝柔弱;子房上位,2室,花柱柔弱,柱头头状。果卵形或球形,肉质,红色,长8~12毫米,先端尖锐,有种子1~2颗。花期秋季。
资源分布:生长于山野,亦有栽培者。分布我国南部。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浸酒服。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用于局部麻醉及表面麻醉。以九里香注射液作局部麻醉行大小手术100例,初步观察效果稳定,无不良反应,术中和术后血压、脉搏、呼吸平稳,无肝、肾等损害或其它并发症,无出血、水肿、坏死等现象;镇痛时间长。49例胃次全切除术术后除2例外,均无明显疼痛。缺点是局部刺激较大,腹部手术时腹肌较紧张,对深部手术仍较困难。用量:一个胃次全切除术用12.5%注射液150~200毫升(切口浸润),6.25%注射液150~200毫升(内脏封闭);小手术则几十毫升不等。注射后约10~20分钟即产生麻醉作用,手术时间最长达3小时。小手术均不用术前药,对胃次全切除术术前一般用苯巴比妥钠0.1克或度冷丁50~100毫克肌注,对精神较紧张的患者,术时加用冬眠I号半量或全量。用九里香制成表面麻醉剂,涂于咽喉部粘膜表面,作扁桃体挤切术108例,效果良好。涂药后数分钟即出现麻醉作用,痛觉减退。麻醉时间可维持10分钟左右。制剂:取九里香茎、叶1斤,洗净、碾碎,加三花酒或50%酒精10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过滤备用。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心、肝、肺三经。"
出处:《岭南采药录》
附方:治湿疹:九里香鲜枝叶,水煎,擦洗患处。(《福建中草药》)
性状:干燥茎细圆形,一般截成长3~6厘米的段,直径最大不超过7毫米;外表灰黄色,有细纵纹,栓皮剥落,露出肉色木质部;横切面中心颜色较淡,质坚硬。干燥叶带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约2~7厘米,宽约1~3厘米,呈黄绿色,基部楔形,全缘,主脉在背面明显突出。叶柄极短。气香。
注意:《广西中药志》:"阴虚火亢者忌用。"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千里香、满山香(《生草药性备要》),月橘(《中山传信录》),五里香(《陆川本草》),水万年青(《南宁市药物志》),七里香(《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过山香(《福建中草药》),千只眼(《文山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的枝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或乔木,木材极硬,高3~8米,秃净或幼嫩部被小柔毛。单数羽状复叶;长8~13厘米,小叶互生,3~9枚,有时退化为1枚;小叶变异大,由卵形、匙状倒卵形、椭圆形至近菱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或钝渐尖,有时稍稍凹入,基部阔楔尖或楔尖,有时略偏斜,全缘。伞房花序短,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通常有花数朵,花白色,极芳香,长1.2~1.5厘米;萼极小,5深裂;花瓣5,分离,覆瓦状排列;雄蕊10,花丝柔弱;子房上位,2室,花柱柔弱,柱头头状。果卵形或球形,肉质,红色,长8~12毫米,先端尖锐,有种子1~2颗。花期秋季。
资源分布:生长于山野,亦有栽培者。分布我国南部。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鉴别:干燥茎细圆形,一般截成长3~6厘米的段,直径最大不超过7毫米;外表灰黄色,有细纵纹,栓皮剥落,露出肉色木质部;横切面中心颜色较淡,质坚硬。干燥叶带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约2~7厘米,宽约1~3厘米,呈黄绿色,基部楔形,全缘,主脉在背面明显突出。叶柄极短。气香。
性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温。
②《福建中草药》:辛、苦,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浸酒服。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并有麻醉镇痛作用。治脘腹气痛,胃痛,风湿痹痛,肿毒,疥疮,皮肤瘙痒,跌打肿痛,牙痛,虫蛇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痛,消肿毒,通窍,能止疮痒,去皮风,杀疥。
②《岭南采药录》:患百子痰打,用叶一撮,捣烂煮粥,和糖服之。
③《广西中药志》:行气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肿痛,风湿,气痛。
用药禁忌:《广西中药志》:阴虚火亢者忌用。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心、肝、肺三经。
出处:《岭南采药录》
附方:治湿疹:九里香鲜枝叶,水煎,擦洗患处。(《福建中草药》)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千里香、满山香、五里香、过山香、千只眼、水万年青、千枝叶、千只眼跌打、臭千只眼。
英文名:Common Jasminorange, Leaf and Twig, Leaf and twig of Common Jasminorang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urraya paniculata (L.)jack.[Chalcas paniculata L.]2.Murraya paniculata (L.)jack.var.exotica(L.)Huang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和小叶九里香的茎叶。
采收和储藏:生长旺盛期结合摘心、整形修剪采叶,成林植株每年采收枝叶1-2次,晒干。
化学成分:1.九里香叶含多种香豆精类化合物,从广东、云南、海南、台湾等各地产品中已分离得到:九里香甲素(isomexoticin),九里香乙素(murpanidin),九里香丙素(mur-panicin),长叶九里香内酯二醇(murrangatin),长叶九里香醛(murralongin),5,7-二甲氧基-8-(3’-甲基-2'-酮基丁基)香豆精[5,7-dimethoxy-8-(3’-methyl-2’-oxobutyl)-coumarin],海南九里香内酯(hainanmurpanin),7-甲氧基-8-(2’-甲基-2’-甲酰基丙基)-香豆精[7-methoxy-8(2’-methyl-2'-formylpropyl)。Couma-rin],脱水长叶九里香内酯(phebalosin),8-异戊烯基柠檬油素(8-isopentenyllimettin),欧芹酚甲醚(osthole),月橘香豆素(coumurrayin),九里香香豆精(paniculatin),欧前胡内酯(in-peratorin),水合橙皮内酯(meranzin hydrate),九里香酸(paniculin),九里香内酯酮醇(murpaniculol),水合橙皮内酯甲酸酯(coumurrin),水合橙皮内酯异戊酸酯(murrayatin),小芸木呋喃内酯(microminutin),异橙皮内酯(isomeranzin),橙皮油内酯烯酸(auraptenol),长叶九里香内酯二醇乙酸酯(murrangatin acetate),异九里香内酯酮醇异戊酸酯(paniculonolisovalerate),九里香内酯醛(paniculal),异长叶九里香醇烟酸酯(isomurralonginol nicotinate),九里香内酯烯醇醛(panial),顺式欧芹烯酮酚甲醚(cis-osthenon)等。还含黄酮类化合物:3’,4 ’,5,5’,7-五甲氧基黄酮(3’,4’,5,5’,7-pentamethoxyflavone),3,3’,4’,5,5’,6,7-七甲氧基黄酮(3,3’,4’,5,5’,6,7-heptamethoxy flavone),3,3’,4’,5,5’,7,8-七甲氧基黄酮(3,3’,4’,5,5’,7,8-heptamethoxy flavone),3’,4’,5,5’,7,8-六甲氧基黄酮(3’,4’,5,5’,7,8-hexamethoxy flavone),月橘素(exoticin),4’-羟基-3,3’,5,5’,6, 7-六甲氧基黄酮(4’-hydroxy-3,3’,5,5’,6,7-hexamethoxy flavone)等。又含半胱氨酸(cysteine),丙氨酸(alanine),脯氨酸(proline),酪氨酸(tyrosine),亮氨酸(leucine)等游离氨基酸,以及催吐萝芙木醇(vomifoliol),二十八醇(octacosanol),三十一烷(hentriacotane),葡萄糖(glucose)。另含挥发油,油中有:左旋荜澄茄烯(cadinene),邻氨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anthranilate),甜没药烯(bisabol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牻牛儿醇(geraniol),3-蒈烯(3-carene),丁香油酚(eugenol),香茅醇(citronellol),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硫-愈创(S-guaiazulene)等。
汉语拼音:Jiǔ Lǐ Xiānɡ
原形态:1.九里香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8m。树皮苍灰色,分枝甚多,光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9枚,卵形、倒卵形至近菱形,长2-8cm,宽1-3cm,先端钝或钝渐尖,有时微凹,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光亮,下面青绿色,密生腺点,腺点干后褐黑色,中脉凸出,均无毛,纸质或厚纸质。3至数花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轴近于无毛;花大,直径达4cm,极芳香;花柄细长;萼片5,三角形,长约1-2mm,宿存;花瓣5,白色,倒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2-2.5cm,有透明腺点;雄蕊8-10,长短相间;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2胚珠,花往长4-6mm,柱头极增广,常较子房宽。浆果米红色,球形或卵形,长12-20mm,厚5-10mm,先端尖锐;有种子1-2颗,种皮具棉质毛。花期4-6月,果期9-11月。
2.小叶九里香 与九里香不同处: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3-7,小叶片较小,倒卵形,长2-4.5cm,宽1-2cm,中脉在两面不凸出,革质较厚;花序有花较多,花较小,直径2-3cm,雄蕊及雌蕊均较短小;花药背面有2颗突起的小腺体。子房每室仅1胚珠。果实较小,长8-10mm。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态环境:1.生于干旱的旷地或疏林中。
2.生于较干旱的旷地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1)九里香嫩枝呈圆柱形,直径1-4mm,表面深绿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羽状复叶有小叶3-9片,小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展争后呈卵形、椭圆形或近菱形,长2-7cm,宽1-3.5cm,最宽处在中部以下,深绿色,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略偏斜,全缘,上表面有透明腺点,小叶柄短或近无柄;质脆。有的带有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花冠直径约4cm。气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2)小叶九里香小叶片最宽处通常在中部以上,先端圆或钝。均以叶多、色绿、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散剂;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胃脘疼痛;跌扑肿痛;疮痈;蛇虫咬伤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止痛,消肿毒,通窍,能止疮痒,去皮风,杀疥。2.《岭南采药录》:患百子痰打,用叶一撮,捣烂煮粥,和糖服之。3.《广西中药志》:行气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肿痛,风湿,气痛。4.《本草纲目》引傅滋《医学集成》治肚痈,以九里香草捣碎浸酒服,疑即本品。
用药禁忌:广西中药志:阴虚火亢者忌用
归经:心;肝;肺经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附方:治湿疹:九里香鲜枝叶,水煎,擦洗患处。(《福建中草药》)
性状:性状鉴别 (1)九里香嫩枝呈圆柱形,直径1-4mm,表面深绿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羽状复叶有小叶3-9片,小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展争后呈卵形、椭圆形或近菱形,长2-7cm,宽1-3.5cm,最宽处在中部以下,深绿色,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略偏斜,全缘,上表面有透明腺点,小叶柄短或近无柄;质脆。有的带有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花冠直径约4cm。气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炮制:本品洗净、阴干、切段备用,也可捣碎浸酒服
注意:广西中药志:阴虚火亢者忌用
摘录出处④: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石辣椒、九秋香、九树香、七里香、千里香、万里香、过山香、黄金桂、山黄皮、千只眼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九里香属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以根及叶入药。四季可采,根晒干,叶阴干。
化学成分:从叶分离出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爱克受梯新(exoticin,为3,3’,4’,5,5’,6,7,8-八甲氧基黄酮)、3,3’,4’,5,5’,7,8-七甲氧基黄酮、8-异戊烯犁莓素(8-isopentenyllimetin)、3,3’,4’,5,5’,6,7-七甲氧基黄酮,费巴露新I[phebalosin I,经酸水解后产生7-甲氧基-8-(1-甲氧基2-羟基-3-甲基-3-丁烯基)香豆精],及7-甲氧基-8(1,2-二羟基-3甲基-3丁烯基)香豆精(C15H16O5),并含有挥发油约0.25%,油中成分为牻牛儿醇(geraniol)、3-蒈烯(3-ca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香茅醇(citronellol)等。
汉语拼音:Jiǔ Lǐ Xiān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树皮灰褐色,木材坚硬。多分枝,小枝圆柱形,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不具翅,小叶3~9片,互生,大小和形状变异均极大,由卵形、匙状倒卵形、椭圆形至近菱形,长2~8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或稍凹入,基部宽楔形,常偏斜,全缘,一般野生种的小叶较大,栽培种的小叶远较野生种小,页面深绿色有光泽。秋季开花,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大而少,极芳香,直径可达4厘米,萼片5,三角形,长约2毫米,宿存;花瓣5,白色,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2.5厘米,宽7~9毫米;雄蕊10,长短相间,花丝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较旱的疏林中或栽培为绿化树。分布于我国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
性味:辛、苦,微温。
用法用量:根、叶3~5钱(鲜品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功效与作用:麻醉,镇惊,解毒消肿,风活络。主治跌打肿痛,风湿骨痛,胃痛,牙痛,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虫、蛇咬伤,局部麻醉。
附方:1、跌打肿痛:鲜九里香叶、鲜地耳草、鲜水茴香、鲜山d叶各等量,共捣烂,酒炒敷患处。
2、风湿骨痛:九里香、五色梅根、龙须藤各5钱,炖猪骨或浸酒服。
3、胃痛:(1)九里香叶粉、两面针粉各2份,鸡骨香粉、松花粉各1份,和匀,加黏合剂制成水丸如黄豆大。每服10~15丸,每日3次。(2)九里香叶3钱,瓦楞子(煅)1两,共研末,每次服1钱,每日3次。
4、流行性乙型脑炎:鲜九里香叶0.5~1两,鲜刺针草1~3两,水煎,分2~3次服(或用鼻饲)。如高热加大青叶1两,同上药煎服;抽搐频繁痰多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九里香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