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满江红

汉语拼音:Mǎn Jiānɡ Hónɡ 别名:水浮漂、草无根、红浮萍、浮漂、紫i、带子i、三角i、红浮漂、紫萍、红叶草、绿萍 性味:辛;性凉。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满江红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满江红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水浮漂、草无根、红浮萍、浮漂、紫i、带子i、三角i、红浮漂、紫萍、红叶草、绿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Sal-vinia imbricata Roxb.]

药材基源:为满江红科植物满江红的叶。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捞取,晒干。

化学成分:含3,4,5,6,7,-四羟基花色-5-葡萄糖甙(lute-olinidin-5-glucoside),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马栗树皮素(aes-culetin),咖啡酸-3,4-二葡萄糖甙(caffeic acid-3,4-diglucoside),6-(3-葡萄糖基咖啡酰)马栗树皮素[6-(3-glucosylcaffeoyl)aes-culetin],另外含少量的对-香豆酸的葡萄糖酯,咖啡酸和绿原酸的葡萄糖-1,6-二酯。

汉语拼音:Mǎn Jiānɡ Hónɡ

原形态:小形漂浮植物。圆形或三角状,直径约1cm。根茎细弱,横生,羽状分枝,向下生出须根,悬垂于水中。叶小,无柄,互生,成双行覆瓦状排列,卵形或近斜方形,长约1mm,宽约为长的一半,先端圆形或截形,基部与根茎合生,全缘,通常分裂为上下2片;上片绿色,肉质,浮于水面,秋后变为红色,边缘膜质,上面有乳头状突起,下面有一空腔,含胶质,内有固氮蓝藻,念珠藻共生;下裂片膜质,鳞片状,沉没水中。孢子果(荚)成对生于分枝基部的沉水裂片上;大孢子果小,长卵形,内有一个大孢子囊,内含一个大孢子;小孢子果大,球形,内有多数小孢子囊,各含64个小孢子。孢子果9-11月成熟。

生态环境:生于池沼、水沟或水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等地。

性状鉴别:叶小,三角形,密生于细枝上,皱缩成粒片状,直径约4mm,上面黄绿色,下面紫褐色或红褐色;须根多数,泥灰色。质轻,气微。

性味:辛;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热熨;炒存性,研末,调油敷。

功效与作用:解表透疹;祛风胜湿,解毒。。主感冒咳嗽;麻疹不透;风湿疼痛;小便不利;水肿;荨麻疹;皮肤瘙痒;疮疡;丹毒;烫火伤。

各家论述:1.《纲目》:主痈疽,入膏用。
2.《分类草药性》:治红白风丹,皮肤瘙痒,风瘫。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以布包熬水外熨,能发出已收没的麻疹。
4.《四川中药志》:发汗利水,祛风胜湿,治暴热身痒,利小便,止消渴,治风湿顽癣。

归经:肺;膀胱经。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附方:①治风湿病,发汗驱风: 红浮漂四十个。取二十个捣烂焙热,趁热包于风湿痛处,包后用针(先消毒)刺患处周围出气,以免内窜,同时将另二十个红浮漂捣烂,煮甜酸酒内服。 (《贵州民间方药集》)②治胸腹痞块: 红浮萍、桃仁、紫草、茅根各五钱。煨浓汁,冲白酒一两服。③治麻疹不透: 红浮萍三钱,芜萎、椿树皮各二钱。 煨水服;再用药渣擦全身。④治风瘫、麻风癞: 红浮萍、苍耳草各二两。煨水服;另取红浮萍、苍耳草各适量,煨水洗全身。⑤治九子疡: 红浮萍捣绒,调甜酒敷患处。⑥治红崩,白带: 红浮萍二钱。调甜酒吃。(②方以下出《贵

性状:叶小,三角形,密生于细枝上,皱缩成粒片状,直径约4mm,上面黄绿色,下面紫褐色或红褐色;须根多数,泥灰色。质轻,气微。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红浮萍(《分类草药性》),草无根、水浮漂(《开宝本草》),红浮漂(《贵州民间方药集》),浮飘(《四川中药志》)。

药材基源:为满江红科植物满江红的全草。夏季捞取,晒干。

原形态:漂浮植物,略呈三角形。根状茎横走,羽状分枝;须根很多,悬垂水中。叶小形,互生,密生核上,呈二行覆瓦状排列,梨形,斜方形或卵形,无柄;叶片绿色,成熟时红色,上面有多数乳状突起,下面有空腔,内含胶质,有蓝藻共生其中。孢子果有大小两种,成对生于侧枝第一片叶的下面;大孢子果小,长卵形,果内有一大孢子囊,内含1个大孢子;小孢子果大,球形,果内有许多小孢子囊,各含64个小孢子。

资源分布:生于稻田或池沼中。分布我国西南、华南、华中一带。产四川。

性状鉴别:干燥全草,叶小,三角形,密生细枝上,皱缩成粒片状,直径约4毫米,上面黄绿色,下面紫褐色或红褐色;细须根多数,呈泥灰色。质轻,气无。以色红者为佳。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辛,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或热熨。

功效与作用:发汗,祛风,透疹。治风湿疼痛,风瘙瘾疹,麻疹透发不出,癣疮,火伤。
①《纲目》:主痈疽,入膏用。
②《分类草药性》:治红白风丹,皮肤瘙痒,风瘫。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以布包熬水外熨,能发出已收没的麻疹。
④《四川中药志》:发汗利水,祛风胜湿,治暴热身痒,利小便;止消渴,治风湿顽癣。

用药禁忌:表虚自汗者忌服。

出处:《纲目》

附方:①治风湿痛,发汗驱风:红浮漂四十个。取二十个捣烂焙热,趁热包于风湿痛处,包后用针(先消毒)刺患处周围出气,以免内窜,同时将另二十个红浮漂捣烂,煮甜酒内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②治胸腹痞块:红浮萍、桃仁、紫草、茅根各五钱。煨浓汁,冲白酒一两服。
③治麻疹不透:红浮萍三钱。芫荽、椿树皮各二钱。煨水服;再用药渣擦全身。
④治风瘫、麻风癞:红浮萍、苍耳草各二两。煨水服;另取红浮萍、苍耳草各适量,煨水洗全身。
⑤治九子疡:红浮萍捣绒,调甜酒敷患处。
⑥治红崩,白带:红浮萍二钱。煨甜酒吃。(②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⑦治火烧伤:红浮漂,晒干研末,以桐油调敷。(《贵州中医药方验方》)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红浮飘、红浮萍、紫i、三角i

药材基源:蕨类满江红科满江红属植物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 (Roxb.)Nakai,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汉语拼音:Mǎn Jiān Hón

性味:辛,寒。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功效与作用:解表透疹,祛风利湿。用于麻疹不透,风湿关节痛,荨麻疹,皮肤瘙痒,水肿,小便不利。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红浮萍(《分类草药性》),草无根、水浮漂(《开宝本草》),红浮漂(《贵州民间方药集》),浮飘(《四川中药志》)。

药材基源:为满江红科植物满江红的全草。夏季捞取,晒干。

汉语拼音:Mǎn Jiānɡ Hónɡ

原形态:漂浮植物,略呈三角形。根状茎横走,羽状分枝;须根很多,悬垂水中。叶小形,互生,密生核上,呈二行覆瓦状排列,梨形,斜方形或卵形,无柄;叶片绿色,成熟时红色,上面有多数乳状突起,下面有空腔,内含胶质,有蓝藻共生其中。孢子果有大小两种,成对生于侧枝第一片叶的下面;大孢子果小,长卵形,果内有一大孢子囊,内含1个大孢子;小孢子果大,球形,果内有许多小孢子囊,各含64个小孢子。

资源分布:生于稻田或池沼中。分布我国西南、华南、华中一带。产四川。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辛,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或热熨。

功效与作用:发汗,祛风,透疹。治风湿疼痛,风瘙瘾疹,麻疹透发不出,癣疮,火伤。

出处:《纲目》

附方:①治风湿痛,发汗驱风:红浮漂四十个。取二十个捣烂焙热,趁热包于风湿痛处,包后用针(先消毒)刺患处周围出气,以免内窜,同时将另二十个红浮漂捣烂,煮甜酒内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性状:干燥全草,叶小,三角形,密生细枝上,皱缩成粒片状,直径约4毫米,上面黄绿色,下面紫褐色或红褐色;细须根多数,呈泥灰色。质轻,气无。以色红者为佳。

注意:表虚自汗者忌服。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满江红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