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鸭脚木皮

汉语拼音:Yā Jiǎo Mù Pí 别名: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 性味:苦涩,凉。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鸭脚木皮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鸭脚木皮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鸭脚木皮的功效_鸭脚木皮的用量和禁忌_鸭脚木皮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西加皮、鸭脚皮、鸭脚木、鸭脚罗伞、九节牛、小叶鸭脚木、汉桃树、七叶莲、江木母、脚母树、鸭麻瓜、鸭母有

英文名:Bark of Ivy Tree, Bark of Common Schefflera, Ivy Tree Bark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gyreia obtusifolia Lour.[Convo1vu-lus obtectus Wall.; Rivea obtecta (Wall.) Choisy]

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银背藤的全株。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化学成分:茎皮中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3α-羟基羽扇豆-20(29)-烯-23,28-二酸[3α-hydroxylup-20(29)-ene-23,28-dioic acid][1]。

汉语拼音:Yín Bèi Tén

原形态:银背藤,攀援灌木。少分枝,幼枝密被短柔毛,老枝无毛,淡褐色,具皱纹。单叶互生;叶柄长1.5-3.8cm,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叶面被疏柔毛,背面密被短柔毛,呈灰白色;侧脉7-11对。聚伞花序有花5-8朵,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2-3cm,苞片早落;花两性;萼片5,卵形,外面密被长柔毛;花冠漏斗状,外面疏被柔毛,瓣中带密被长柔毛,冠檐5浅裂;雄蕊5,生于距花冠筒基部7mm处,花丝丝状,基部稍扩大,密被长柔毛,花药长圆形;子房无毛,柱头头状,花柱及雄蕊均内藏。果实圆球形,红色,4室,每室有1颗种子。花期9-11月。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1800m的沟谷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及其沿海岛屿。

性味:苦;辛;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功效与作用:散瘀止血。主内伤吐血;血崩;赤白带下;跌打肿痛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根皮:治酒病,洗烂脚,敷跌打,十蒸九晒,浸酒祛风。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取鸭脚木的树皮半斤,捣烂煎汤服后,再服生油一至二两,可解木薯中毒,亦可解大茶药中毒,解痧毒;洗漆疮。

附方:①接骨方:生鸭脚木皮六两,生犁片木叶四两,生官榕木叶四两,雄鸡一只。共捣烂 ,双酒炒热敷患处,二十四小时去药,再加酒炒热熨患处。(《陆川本草》)②治红白痢疾:鸭脚木皮去外皮,洗净,一蒸一晒,用四两,水煎服。(《岭南草药志》)③治风湿骨痛:鸭脚木皮六两,浸酒一斤。每日服两次,每次五钱至一两。(《广西中草药》)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呈卷筒状或不规则板块状,长30-50cm,厚2-8mm。外表面灰白色或暗灰色,粗糙,常有地衣斑,具类圆形或横向长圆形皮孔。内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具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气微香,味苦、涩以皮薄、均匀、卷筒状者为佳。

注意:《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根皮及树皮。

原形态:鹅掌柴,又名:鸭脚树(《生草药性备要》),鸭脚木(《岭南采药录》),鸭母树、鸭母爪、公母树、伞托木、五指通、鸭掌柴。
乔木或灌木,高2~15米。掌状复叶,小叶5~9,革质,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7~17厘米,宽3~6厘米,几秃净,先端急尖,基部锐至钝,全缘;叶柄长8~25厘米,小叶柄长约2~5厘米;托叶半圆形。花小,白色,芳香,伞形花序;萼有毛,或无毛,边缘有5~6个细齿;花瓣5,肉质,长2~3毫米;雄蕊5;雌蕊1,子房5室,花拄短,长不达1毫米。核果球形,直径3~4毫米。花期冬季。
本植物的根(鸭脚木根)、叶(鸭脚木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资源分布:生长绿阔叶林中或向阳山坡。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台湾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干燥树皮呈长方形块片状,向内方微弯,长3~5.5厘米,阔2.5~3.5厘米,厚0.2~0.3厘米,外面灰暗色有不明显的横向皮孔,内面灰棕色而光滑。质地疏松,木栓易于脱落,有时可见内皮之块片,横切面强纤维性,能层层剥离。气微香。

性味:苦涩,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根皮:味涩,性平。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涩,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酒炒敷或熬水冼。

功效与作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
①《生草药性备要》:根皮:治酒病,洗烂脚,敷跌打,十蒸九晒,浸酒祛风。
②《岭南采药录》:治斑痧毒,以之煎水服。
③《陆川本草》:驳骨止血,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伤积肿痛,刀伤出血。
④《岭南草药志》:除湿舒筋活络,清胃肠酒湿积滞。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治流感发热,咽喉肿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积肿痛。
⑥《广西中草药》:活血祛瘀,清热。治风湿,跌打,烧伤。

出处:《岭南采药录》

附方:①接骨方:生鸭脚木皮六两,生犁片木叶四两,生官榕木叶四两,雄鸡一只。共捣烂,双酒炒热敷患处,二十四小时去药,再加酒炒热熨患处。(《陆川本草》)
②治红白痢疾:鸭脚木皮去外皮,洗净,一蒸一晒,用四两,水煎服。(《岭南草药志》)
③治风湿骨痛:鸭脚木皮六两,浸酒一斤。每日服两次,每次五钱至一两。(《广西中草药》)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根皮及树皮。

化学成分:皮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汉语拼音:Yā Jiǎo Mù Pí

原形态:鹅掌柴,又名:鸭脚树(《生草药性备要》),鸭脚木(《岭南采药录》),鸭母树、鸭母爪、公母树、伞托木、五指通、鸭掌柴。

资源分布:生长绿阔叶林中或向阳山坡。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台湾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苦涩,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酒炒敷或熬水冼。

功效与作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

出处:《岭南采药录》

附方:①接骨方:生鸭脚木皮六两,生犁片木叶四两,生官榕木叶四两,雄鸡一只。共捣烂,双酒炒热敷患处,二十四小时去药,再加酒炒热熨患处。(《陆川本草》)

性状:干燥树皮呈长方形块片状,向内方微弯,长3~5.5厘米,阔2.5~3.5厘米,厚0.2~0.3厘米,外面灰暗色有不明显的横向皮孔,内面灰棕色而光滑。质地疏松,木栓易于脱落,有时可见内皮之块片,横切面强纤维性,能层层剥离。气微香。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鸭脚木皮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