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水蛭

汉语拼音:Shuǐ Zhì 别名:蛭蝚、至掌、虮、蚑、马蜞、马蛭、蜞、马蟥、马鳖、红蛭、水琪、蚂蝗蜞、黄蜞、水麻贴、沙塔干、肉钻子、蚂蟥 性味:味咸;苦;性平;有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水蛭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华本草》

水蛭的功效_水蛭的用量和禁忌_水蛭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蛭蝚、至掌、虮、蚑、马蜞、马蛭、蜞、马蟥、马鳖、红蛭、水琪、蚂蝗蜞、黄蜞、水麻贴、沙塔干、肉钻子、蚂蟥

英文名:Leech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医蛭科动物日本医蛭和宽体金线蛭等的全体。

化学成分:日本医蛭和宽体金线蛭含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其酸7种,占总氨基酸含量39%以上。以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 acid)、亮氨酸(leucine)、赖氨酸(lysine)和缬氨酸(valine) 含量较高。氨基酸总含量约占水蛭干重的49%以上。此外,水蛭主要含蛋白质、肝素(heparin)、抗凝血酶(antithrombin),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物质名水蛭素。(hirudin)另外水蛭还含有人体必需常量元素钠、钾、钙、镁等,并且含量较高。还含有铁、锰、锌、硅、铝等共28种微量元素。

汉语拼音:Shuǐ Zhì

原形态:1.日本医蛭,体长30-50mm,宽4-6mm。背面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有5条黄白色的纵纹,但背部和纵纹的色泽变化很大。背中线的一条纵纹延伸至后吸盘上。腹面暗灰色,无斑纹。体环数103。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孔分别位于第31-32、第36-37环沟,两孔相间5球。阴茎露出时呈细线状。眼5对,排列成马蹄形。口内有3个腭,腭背上有1列细齿,后吸盘呈碗状,朝向腹面。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 1.栖息于水田、沟渠中,吸人、畜血液。

性味:味咸;苦;性平;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每次 0.5-1.5g,大剂量每次3g。

功效与作用:破血逐瘀;通经消症。主血瘀经闭;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各家论述:1.《汤液本草》:水蛭,苦走血,咸胜血,仲景抵当汤用虻虫、水蛭,咸苦以泄畜血,故《经》云有故无殒也。

归经:肝经

出处:出自1.《神农本草经》。

附方:抵当汤《伤寒论》:破血逐瘀;抵当丸《伤寒论》:破血逐瘀;桃仁丸《圣惠方》:攻逐破血;地黄通经丸《妇人良方》:破血逐瘀;夺命散《济生方》:破血逐瘀

性状:性状鉴别 (1)日本医蛭扁长圆柱形,由多数环了组成,多弯曲扭转,长2-5cm,宽0.2-0.3cm。背部暗绿色或黑棕色,有5条黄棕色纵线,入水易见;腹面灰绿色。前端稍尖,后瑞钝圆,两端各具一吸盘,后吸盘更显着且较大体轻脆,断面胶质。气微腥。

炮制:1.洗净、闷软,切段、晒干。

注意:体弱血虚、孕妇、妇女月经期及有出血倾向者禁服。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蛭蝚、至掌、虮(《尔雅,),马蜞(陶弘景),马蛭(《唐本草》),蜞、马蟥(《本草图经》),马鳖(《本草衍义》),红蛭(《济生方》),蚂蝗蜞(《医林纂要》),黄蜞(《本草求原》),水麻贴(《河北药材》),沙塔干、肉钻子(《中药材手册》),门尔哥蚂里(朝名)。

药材基源:为水蛭科动物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等的全体。

化学成分:水蛭主要含蛋白质。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物质名水蛭素。

汉语拼音:Shuǐ Zhì

原形态:①日本医蛭,又名:医用蛭。

性味:咸苦,平,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4钱。外用:置病处吮吸;或浸取液滴。

功效与作用:①治疗急性结膜炎

归经:入肝、膀胱经。

出处:《本经》

附方:①治妇人经水不利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金匮要略》抵当汤)

性状:①水蛭

炮制:水蛭:洗净、闷软,切段、晒干。炒水蛭:取滑石粉入锅内炒热,放入切段的水蛭,炒至微微鼓起,取出,筛去滑石粉。油水蛭:取洗净水蛭,置锅内用猪油炸至焦黄色,取出,干燥即成。

注意:体弱血虚,无瘀血停聚及孕妇忌服。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蛭j、至掌、虮(《尔雅,),马蜞(陶弘景),马蛭(《唐本草》),蜞、马蟥(《本草图经》),马鳖(《本草衍义》),红蛭(《济生方》),蚂蝗蜞(《医林纂要》),黄蜞(《本草求原》),水麻贴(《河北药材》),沙塔干、肉钻子(《中药材手册》),门尔哥蚂里(朝名)。

药材基源:为水蛭科动物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等的全体。

原形态:①日本医蛭,又名:医用蛭。
体狭长稍扁,略呈圆柱形,体长3~5厘米,宽4~5毫米(固定)。背面绿中带黑,有黄色纵线5条。腹面子坦,灰绿色,无杂色斑纹。体环数103;环带不显著,占15环。雄生殖孔在31~32环沟间;雌孔在36~37环沟间。眼5对,列成弧形。体前端腹面有一前吸盘。食道纵褶6条,颚3片,半圆形,颚齿发达。后端腹面有一后吸盘,碗状,朝向腹面,肛门在其背侧。
生活于水田及沼泽中。吸人、畜血液。行动敏捷,能作波浪式游泳和尺蠖式移行。春暖时即活跃,6~10月为产卵期,冬季蛰伏。再生力很强,如将其切断饲养,能由断部再生成新体。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②宽体金线蛭
体长大,略呈纺锤形,扁平,长6~13厘米,宽0.8~2厘米。背面通常暗绿色,具6条细密的黄黑色斑点组成的纵线,背中线1条较深。腹面淡黄色,杂有许多不规则的茶绿色斑点。体环数107。环带明显,占15环。雄生殖孔在33~34环沟间;雌孔在38~39环沟间。眼与日本医蛭同。前吸盘小,颚齿不发达。
生活于水田、河流、湖沼中。不吸血,吸食水中浮游生物、小形昆虫、软体动物的幼虫及泥面腐殖质等。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③茶色蛭,又名:牛鳖。
体较宽体金线蛭略小,呈柳叶形,扁平。背部棕绿色,有5条细密的绿黑色斑点组成的纵线;腹面浅黄色,甚平坦,散布不规则的暗绿色斑点。余与宽体金线蛭相似。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鉴别:①水蛭
呈扁长圆柱形,长2~5厘米,宽2~3毫米。腹面稍高,体多弯曲扭转,通常用线穿起,多数密集成团,全体黑棕色。质脆,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气微腥。
②宽水蛭
呈扁平纺锤形,长5~9厘米,宽0.8~2厘米。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背腹相贴呈拘挛状,前端稍尖,后端钝圆。背部黑棕色,体两侧及腹面呈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而有光泽。有土腥气。
③长条水蛭
呈狭长扁平形,或呈线状,长8~12厘米,宽1~5毫米。体两端均细,体表凹凸不平。背腹面均呈黑棕色,因加工时两端穿有小孔,故吸盘不易辨认。质脆,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有土腥气。
以上三种药材,均以整齐、黑棕色,无杂质者为佳。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此外,四川尚产一种水蛭,为水蛭科动物细齿金线蛭的干燥全体。呈扁长条形,长约2~3厘米,宽约3~5毫米。全体绿褐色或黑褐色。背面有黄色条纹明显者,当地习称金边蚂蟥。认为品质最优。

性味:咸苦,平,有毒。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苦,微寒,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4钱。外用:置病处吮吸;或浸取液滴。

功效与作用:破血,逐瘀,通经。治蓄血,Y瘕,积聚,妇女经闭,干血成痨,跌扑损伤,目亦痛,云翳。
①《本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
②《别录》:堕胎。
③《本草拾遗》:人患赤白游疹及痈肿毒肿,取十余枚令啖病处,取皮皱肉白,无不差也。
④《本草衍义》:治伤折。

用药禁忌:体弱血虚,无瘀血停聚及孕妇忌服。
①《日华于本草》:畏石灰。
②《本草衍义》:畏盐。
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归经:入肝、膀胱经。
①《纲目》:肝经血分。
②《要药分剂》:入肝、膀胱二经。

出处:《本经》

附方:①治妇人经水不利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金匮要略》抵当汤)
②治妇人腹内有瘀血,月水不利,或断或来,心腹满急:桃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虻虫四十枚(炒微黄,去翅、足),水蛭四十枚(炒微黄),川大黄三两(锉碎微炒)。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热酒下十五丸。(《圣惠方》桃仁丸)
③治月经不行,或产后恶露,脐腹作痛:熟地黄四两,虻虫(去头、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黄,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地黄通经丸)
④治漏下去血不止:水蛭治下筛,酒服一钱许,日二,恶血消即愈。(《千金方》)
⑤治折伤:水蛭,新瓦上焙干,为细末,热酒调下一钱,食顷,痛可,更一服,痛止。便将折骨药封,以物夹定之。(《经验方》)
⑥治金疮,打损及从高坠下、木石所压,内损瘀血,心腹疼痛,大小便不通,气绝欲死:红蛭(用石灰慢火炒令焦黄色)半两,大黄二两,黑牵牛二两。上各为细末,每服三钱,用热酒调下,如人行四、五里,再用热酒调牵牛末二钱催之,须脏腑转下恶血,成块或成片,恶血尽即愈。(《济生方》夺命散)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国药典》

别名:蚂蝗、马鳖、肉钻子

英文名:HIRUDO

药材基源:本品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 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

汉语拼音:Shuǐ Zhì

性状鉴别:蚂蟥:呈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长4~10cm,宽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腹面平坦,棕黄色。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气微腥。
水蛭:扁长圆柱形,体多弯曲扭转,长2~5cm,宽0.2~0.3cm。
柳叶蚂蟥:狭长而扁,长5~12cm,宽0.1~0.5cm。

性味:咸、苦,平;有小毒。

用法用量:1.5~3g。

功效与作用:破血,逐瘀,通经。用于Y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扑损伤。

用药禁忌:孕妇及无瘀血者禁用。

归经:归肝经。

性状:蚂蟥:呈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长4~10cm,宽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腹面平坦,棕黄色。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着,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气微腥。

炮制:水蛭: 洗净,切段,干燥。

注意:孕妇及无瘀血者禁用。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水蛭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