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林背子

汉语拼音:Lín Bèi Zǐ 别名:漆树根(《四川常用中草药》)。 性味:苦,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林背子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林背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林背子的功效_林背子的用量和禁忌_林背子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野漆树根(《四川常用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木蜡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21.35%。树汁含漆酚、漆酶;木材含非瑟素和黄颜木素。叶含野漆树甙,也含鞣质。果实含漆树酸、木蜡树素A和木蜡树素B。种子、壳、种仁含油分别为30.1%,56.36%,9.52%。种子还含蜡,内含廿二烷二酸和廿烷二酸。

汉语拼音:Lín Bèi Zǐ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初平滑后呈纵裂。单数羽状复叶,多聚生于枝顶;小叶9~15,对生,小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长尖,基部稍不对称或楔形,全缘,两面平滑无毛。圆锥花序腋生,长约10厘米;花小,杂性,黄绿色;花萼5裂,裂片卵形;花瓣5,卵状椭圆形;雄蕊5;子房上位,1室。核果扁平而偏斜,中果皮有蜡质,内果皮坚硬,成熟时淡黄色。花期5~6月。果期10月。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山沟、灌木林中。分布西南、华南、华东及河北、河南等地。

性味:苦,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凋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止血,治尿血,血崩,带下,疮癣。

出处:《贵州草药》

附方:①治小便出血:林背子五钱。煨水冲苦竹水五钱服。(《贵州草药》)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野漆树根(《四川常用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木蜡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初平滑后呈纵裂。单数羽状复叶,多聚生于枝顶;小叶9~15,对生,小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长尖,基部稍不对称或楔形,全缘,两面平滑无毛。圆锥花序腋生,长约10厘米;花小,杂性,黄绿色;花萼5裂,裂片卵形;花瓣5,卵状椭圆形;雄蕊5;子房上位,1室。核果扁平而偏斜,中果皮有蜡质,内果皮坚硬,成熟时淡黄色。花期5~6月。果期10月。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山沟、灌木林中。分布西南、华南、华东及河北、河南等地。

性味:苦,寒。
①《贵州草药》:性平,味微酸涩。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寒,味苦,有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凋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止血,治尿血,血崩,带下,疮癣。
①《贵州草药》:清热止血,利水通淋。治小便出血,崩,带。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杀虫,解毒。治湿热疮毒,虫疮,癣癞。

出处:《贵州草药》

附方:①治小便出血:林背子五钱。煨水冲苦竹水五钱服。(《贵州草药》)
②治崩、带:林背子一两。煨甜酒水服。(《贵州草药》)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林背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