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刘寄奴

汉语拼音:Liú Jì Nú 别名:金寄奴(《日华子本草》),乌藤菜(《通志》),六月雪、九里光(《药材资料汇编》),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湖南药物志》),苦连婆(《闽东本草》)。 性味:苦,温。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刘寄奴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刘寄奴的功效_刘寄奴的用量和禁忌_刘寄奴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金寄奴、乌藤菜、六月雪、九里光、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苦连婆

英文名:Diverse Wormwood Herb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带花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花开时采收,连根拔起,洗净,鲜用,或晒干,打成捆备用,防夜露雨淋变黑。

化学成分:含奇蒿黄酮(arteanoflavone),香豆精(couma-rin),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小麦黄素(tricin),脱肠草素(herniarin),东莨菪素(scopatil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三裂鼠尾草素(salvigenin),喘诺木烯内酯(reynosin),狭叶墨西哥蒿素(armexifolin),去氢母菊内酯酮(de-hydromatricarin),去乙酰基去氢母菊内酯酮(deacetyldehy-dromatricarin),断短舌匹菊内酯(secotanapartholide)A,长叶艾菊内酯异构体(tanaphillin isomet),刘寄奴内酯(artanomaloide),奇蒿内酯(arteanomalactone),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伞形香青酰胺(anabellamide),刘寄奴酰胺(anomalamide),棕榈酸(palmitic acid),反式-邻-羟基桂皮酸(trans-O-hydroxycinnamic acid),反式-邻-羟基对甲氧基桂皮酸(trans-O-hydroxy-p-methoxycinnamic acid)及环已六醇单甲醚(cyclohexanehexol monomethylether)[1-3,挥发油等[4]。

汉语拼音:Liú Jì Nú

原形态:奇蒿 多年生草,高80-150cm。茎直立,中部以上常分枝,上部有花序枝,被微柔毛。下部叶有花期时枯落;中部叶近革质,长圆状或卵状披针形,长7-11cm,宽3-4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短柄,不分裂,边缘有密锯齿,上面被微糙毛,下面色浅,被蛛丝状微毛或的无毛;有5-8对羽状脉。头状花序极多数,无梗,密集于花枝上,在茎端及上部叶腋组成长达25cm的复总状花序;总苞片钟状,无毛,长约3mm;总苞片3-4层,长圆形,边缘宽膜质,事白色;花筒状;外层雌性,内层两性;聚药雄蕊5;雌蕊1。瘦果微小,长圆形,无毛。

资源分布:生于林缘、灌丛中、河岸旁。广布于我国中部至南部各地。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全草长60-90cm,茎圆柱形,直径2-4mm,通常弯折;表面棕黄色棕绿色,被白色毛茸,具细纵棱;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中央具白色而疏松的髓。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展开后,完整叶片呈长卵圆形,长6-10cm,宽3-4cm,叶缘有锯齿,上面棕绿色,下面灰绿色,必被白毛;叶柄短。质脆易破碎或脱落。头状花序集成穗状圆锥花序,枯黄色。气芳香,味淡。
以叶绿,花穗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绿色。气香。①T形毛众多,多碎断,柄易脱落。顶端细胞较平直或弯曲,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用法用量:内他:煎汤,5-10 g;消食积单味可用至15-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感想末掺。

功效与作用:破瘀通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主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症瘕;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风湿痹痛;便血;尿血;痈疮肿毒;烫伤;食积腹痛;泄泻痢疾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破血,下胀。
2.《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
3.《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
4.《本草蒙筌》:消{肿痈毒,灭汤火热疼。
5.《纲目》: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
6.《本草求原》:治心气痛,疳疮出血。
7.《本草经疏》:刘寄奴草,其味苦,其气温,揉之有香气,故应兼辛。苦能降下,辛温通行,血得热则行,故能主破血下胀。然善走之性,又在血分,故多服则令人痢矣。昔人谓为金疮要药,又

用药禁忌: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1.《卫生易简方》:不可过多,令人吐利。
2.《本草经疏》:病人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归经:归心;肝;脾经

出处:出自《唐本草》:刘寄奴,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
1.《蜀本草》:《图经》云,(刘寄奴)叶似菊,高四、五尺,花白实黄白、作穗,蒿之类也。今出越州,夏收苗,日干之。
2.《本草图经》:刘寄奴草,生江南,今河中府、孟州、汉中亦有之。春生苗,茎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三、二尺己来,叶青似柳。四月开碎小黄白花,形如瓦松。七月结实似黍而细,一茎上

附方:1.刘寄奴汤(《圣济总录》),活血通经,养阴清热,主治产后恶露不尽,脐腹XIU痛,状热憎寒,咽干烦渴。2.紫葳散(《沈氏尊生书》),行血通经,主治经水不来,发热腹胀。3.刘寄奴散(《本事方》),止血止痛,主治创伤出血疼痛。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60-90cm,茎圆柱形,直径2-4mm,通常弯折;表面棕黄色棕绿色,被白色毛茸,具细纵棱;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中央具白色而疏松的髓。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展开后,完整叶片呈长卵圆形,长6-10cm,宽3-4cm,叶缘有锯齿,上面棕绿色,下面灰绿色,必被白毛;叶柄短。质脆易破碎或脱落。头状花序集成穗状圆锥花序,枯黄色。气芳香,味淡。

炮制:1.拣净杂质,去根,用水洗净,稍浸,切段,晒干。

注意: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金寄奴(《日华子本草》),乌藤菜(《通志》),六月雪、九里光(《药材资料汇编》),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湖南药物志》),苦连婆(《闽东本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于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除去根及泥土,打成捆。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茎有明显纵肋,被细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短柄,边缘具锐尖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有蛛丝毛,中脉显著;上部叶小,披针形,长约1.5厘米;下部叶花后雕落。头状花序,钟状,长约3毫米,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总苞片4轮,淡黄色,无毛,覆瓦状排列;外层花雌性,管状,雌蕊1;中央花两性,管状,先端5裂,雄蕊5,聚药,花药先端有三角状附属物,基部有尾,雌蕊1,柱头2裂,呈画笔状。瘦果矩圆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资源分布:野生于山坡、树林下。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广西、广东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性状鉴别:干燥的带花全草,枝茎长60~90厘米,通常已弯折,直径2~4毫米,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茎质坚而硬,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中央白色而疏松。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枝梢带花穗,枯黄色。气芳香,味淡。以叶绿、花穗黄而多、无霉斑及杂质者为佳。

性味:苦,温。
①《唐本草》:味苦,温。
②《日华子本草》: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功效与作用: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Y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肿。
①《唐本草》:主破血,下胀。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Y结,止霍乱水泻。
③《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
④《本草蒙筌》:消{肿痈毒,灭汤火热疼。
⑤《纲目》: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
⑥《本草求原》:治心气痛,疳疮出血。

用药禁忌: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①《卫生易简方》:不可过多,令人吐利。
②《本草经疏》:病人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归经:入心、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脾、膀胱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出处:《唐本草》

附方:①治血气胀满:刘寄奴穗实为末。每服三钱,煎酒服。(《卫生易简方》)
②治产后恶露不尽,脐腹L痛,壮热憎寒。咽干烦渴:刘寄奴、知母(焙)各一两,当归(切,焙)、鬼箭羽各二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一两半。上五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空心食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③治产后百病血运:刘寄奴、甘草。上二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二盏,入药煎至一盏,再入酒一盏,再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④治被打伤破,腹中有瘀血:刘寄奴、延胡索、骨碎补各一两。上三味细切,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复内酒及小便各一合,热温顿服。(《千金方》)
⑤敛金疮口,止疼痛:刘寄奴一味为末,掺金疮口,裹。(《本事方》刘寄奴散)
⑥治风入疮口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圣惠方》)
⑦治汤火疮:刘寄奴为末,先以糯米浆,用鸡翎扫伤著处,后掺药末在上,并不痛,亦无痕。大凡伤著,急用盐末掺之,护肉不坏,然后药敷之。(《本事方》)
⑧治赤白下痢: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加梅,白加姜。(《如宜方》)
⑨治霍乱成痢:刘寄奴草煎汁饮。(《圣济总录》)
⑩治大小便血:刘寄奴为末,茶调,空心服二钱。(《濒湖集简方》)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金寄奴(《日华子本草》),乌藤菜(《通志》),六月雪、九里光(《药材资料汇编》),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湖南药物志》),苦连婆(《闽东本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于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除去根及泥土,打成捆。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0.025%,油显黄色。

汉语拼音:Liú Jì Nú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茎有明显纵肋,被细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短柄,边缘具锐尖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有蛛丝毛,中脉显着;上部叶小,披针形,长约1.5厘米;下部叶花后雕落。头状花序,钟状,长约3毫米,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总苞片4轮,淡黄色,无毛,覆瓦状排列;外层花雌性,管状,雌蕊1;中央花两性,管状,先端5裂,雄蕊5,聚药,花药先端有三角状附属物,基部有尾,雌蕊1,柱头2裂,呈画笔状。瘦果矩圆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资源分布:野生于山坡、树林下。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广西、广东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性味:苦,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功效与作用:①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归经:入心、脾经。

出处:《唐本草》

附方:①治血气胀满:刘寄奴穗实为末。每服三钱,煎酒服。(《卫生易简方》)

性状:干燥的带花全草,枝茎长60~90厘米,通常已弯折,直径2~4毫米,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茎质坚而硬,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中央白色而疏松。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枝梢带花穗,枯黄色。气芳香,味淡。以叶绿、花穗黄而多、无霉斑及杂质者为佳。

炮制:拣净杂质,去根,用水洗净,稍浸,切段,晒干。

注意: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刘寄奴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