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地血香

汉语拼音:Dì Xuè Xiānɡ 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广西中草药》),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性味:《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微苫辛,温。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地血香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地血香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地血香的功效_地血香的用量和禁忌_地血香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广西中草药》),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根或茎藤。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汉语拼音:Dì Xuè Xiānɡ

原形态:木质大藤本,长6~10米。嫩枝褐色,老茎栓皮层松而厚,内皮红色,清香。叶互生,纸质;卵状椭圆形至阔椭圆形,长8~17厘米,宽3~8.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或稍急尖,全缘或具疏离的小齿;叶柄长5~25毫米。花淡黄色,单生于叶腋;雄花花被11~15片,4~5轮排列,最外面的2~5片长圆状三角形,长1~7毫米,内面的椭圆形至倒卵形,长8~16毫米,最内数片稍退化;雄蕊(35~)50~60枚,6~10轮排列;雌花花被与雄花相似:雌蕊群由30~55枚心皮组成,4~6轮排列;柱头盾状,膜质。聚合果近球形,径2.5~5厘米;成热心皮40~55枚。外果皮肉质。种子长圆形,长5~6毫米。花期5~8月。果期8~12月。

资源分布:多生于林谷中。分布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微苫辛,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附方:治痛经:地血香根、歪叶子兰、胡椒适量,泡酒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吹风散、大钻骨风、绣球香、通血香、风藤、红吹风、南蛇风、冷饭团、大风沙藤、过山龙藤、海风藤、大叶过山龙、大通血香、大红袍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根或藤茎。

化学成分:根中含异安五酸(isoanwuweiaic acid)[1]。茎中含有南五味子内酯(kadsulactone)A,β-谷甾醇(β-sitosterol)[2],新南五味子酸(neokadsuranic acid)A,(24z)-3-氧-8, 24-羊毛甾二烯-26-酸[(24z)-3-oxolanosta-8,24-dien-26-oci acid][3],开环新南五味子酸(seco-neokadsuranic acid)A[4,5],(24z)-3, 4-开环-4(30),8,24-羊毛甾三烯-3,26-二酸〔(24z)-3,4-secolanosta-4(30),8,24-triene-3,26-dioic acid」[5,6],12β-乙酰氧基黑老虎酸(12β acetoxycoccinic acid),12β-羟基黑老虎酸(12β-hydroxycocci-nic acid),12α-乙酰氧基黑老虎酸(12α-acetoxycoccinic acid),12α-羟基黑老虎酸(12α-hydroxycoccinic acid)[7]。另外还分得 5个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异型南五味子素(heteroclitin)A、B、C、D、E,以及南五味子素(kadsurin),内南五味子素(interiorin),4-谷甾烯-3-酮(4-sitosten-3-one)[8]。

汉语拼音:Dì Xuè Xiānɡ

原形态:木质大藤本,长6-10m。老茎有松而厚的栓皮层块状纵裂,内皮红色,清香。叶互生,纸质;叶柄长0.5-2.5cm;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6-15cm,宽3-7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部边缘有疏齿或全缘,侧脉7-11对,网脉明显。花单性,生叶腋,雌雄异株,花被淡黄色,11-15片,排成4-5轮,外轮和内轮较小,中轮较大,椭圆形至倒卵形,长8-16mm,宽5-12mm;雄蕊群球形,先端无附属物,雄蕊50-65,稀35;雌蕊群球形,心皮30-55,柱头盾状。聚合果近球形,直径2.5-scm,小浆果倒卵形,长1-2.2cm。种子2-3,稀4-5,长圆形或肾形,长5-6mm。花期5-8月,果期8-12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000m的山坡林缘或疏林中。

性味:辛;苦;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或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胃痛;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慢性腰腿痛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茎:退热,止渴。治咳嗽,肝肺热。

归经:脾;胃;肝经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性状:性状鉴别 藤茎呈圆柱形,稍弯曲,直径1.5-5cm,老藤栓皮黄白色,柔软而富弹性,厚达7mm,具纵向陷沟和横裂隙,将栓皮分割成条块状,常附有苔类和地衣,栓皮易块状剥落,剥落处呈暗红紫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窄,红褐色,纤维性强,木部宽,浅棕色,导管孔洞状,排列成明显的轮状,髓部小,黑褐色,呈空洞状,具特异香气,味淡而微涩。根呈圆柱形,分枝多,多弯曲,长短不一。表面深棕色或棕黑色,具多数直皱纹和稀疏的明显横向裂横。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栓皮灰白色,间有脱离,皮部较薄,棕红色,粉性小,嚼之有轻微樟香气及粘性感,渣多。皮部与木质部不易剥落,剥离后常有纤维粘于木质部。木质部灰棕色,针孔状导管粗。气微香,微苦。

摘录出处④:

摘录:《辞典》

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广西中草药》),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根或茎藤。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木质大藤本,长6~10米。嫩枝褐色,老茎栓皮层松而厚,内皮红色,清香。叶互生,纸质;卵状椭圆形至阔椭圆形,长8~17厘米,宽3~8.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或稍急尖,全缘或具疏离的小齿;叶柄长5~25毫米。花淡黄色,单生于叶腋;雄花花被11~15片,4~5轮排列,最外面的2~5片长圆状三角形,长1~7毫米,内面的椭圆形至倒卵形,长8~16毫米,最内数片稍退化;雄蕊(35~)50~60枚,6~10轮排列;雌花花被与雄花相似:雌蕊群由30~55枚心皮组成,4~6轮排列;柱头盾状,膜质。聚合果近球形,径2.5~5厘米;成热心皮40~55枚。外果皮肉质。种子长圆形,长5~6毫米。花期5~8月。果期8~12月。

资源分布:多生于林谷中。分布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微苫辛,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①《广西药植名录》:茎:退热,止渴。治咳嗽,肝肺热。
②《广西中草药》: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痛经,产后腹痛.急慢性胃肠炎。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祛风,镇痛,舒筋活血。
④《云南中草药选》):藤茎:治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附方:治痛经:地血香根、歪叶子兰、胡椒适量,泡酒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地血香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