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小二仙草

汉语拼音:Xiǎo èr Xiān Cǎo 别名:豆瓣草、女儿红、沙生草、水豆瓣、豆瓣菜、蚁塔、砂生草、地茜、白粘草、同丹药、斑鸠窝、船板草、地花椒 性味:味苦;涩;性凉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小二仙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小二仙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华本草》

小二仙草的功效_小二仙草的用量和禁忌_小二仙草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豆瓣草、女儿红、沙生草、水豆瓣、豆瓣菜、蚁塔、砂生草、地茜、白粘草、同丹药、斑鸠窝、船板草、地花椒

英文名:Herb of Smalllfower Seaberry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loragis micrantha (Thunb.) R.Br.ex Sidb. Et Zucc.[Goniocarpus micranthus Thunb.]

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小二仙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汉语拼音:Xiǎo èr Xiān Cǎo

原形态:多年生纤弱草本,丛生,高20-40cm。茎四棱形,带赤褐色,直立,基部匍匐分枝。叶小,具短柄,对生,茎上部叶有时为互生;叶片通常卵形或圆形,长6-10cm,宽4-8mm,先端短尖或钝,边缘有小齿,基部圆形,两面均秃净,淡绿色或紫褐色。圆锥花序顶生,由细的总状花序组成;花小,两性;萼管具棱,裂片4,三角形,宿存;花瓣4,红色;雄蕊8,花药紫红色;雌蕊1;子房下位,具比值棱,花柱4,柱头密生淡红色的毛,核果近球形,长约1mm,秃将而亮,有8棱。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态环境:生于荒山及沙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味苦;涩;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鲜品20-60g;或捣绞汁。外用:适量,干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散。

功效与作用:止咳平喘;清热利湿;调经活血。主咳嗽;哮喘;热淋;便秘;痢疾;月经不调;跌损骨折;疔疮;乳痈;烫伤;毒蛇咬伤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消瘀血。治大小便不通,疗赤痢,并治热淋,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及咳嗽哮喘。
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消肿。

归经:归肺;大肠;膀胱;无毒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豆瓣草、女儿红、沙生草(《四川中药志》),水豆瓣、豆瓣菜(《贵州草药》)。

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小二仙草的全草。开花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纤弱草本,丛生,高20~40厘米。茎四棱形,带赤褐色,直立,基部匍匐分枝。叶小,具短柄,对生,茎上部叶有时互生,叶片通常卵形或圆形,长6~10毫米,宽4~8毫米,先端短尖或钝,边缘有小齿,基部圆形,两面均秃净,淡绿色或紫褐色。圆锥花序顶生,由细的总状花序组成;小花,两性;萼管具棱,裂片4,三角形,宿存;花瓣4,红色;雄蕊8,药紫红色;雌蕊1,子房下位,具纵棱,花柱4条,柱头密生淡红色的毛。核果近球形,长约1毫米,秃净而亮,有8棱。花期夏月。

资源分布:生于荒山及沙地上。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苦辛,平。
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平,味辛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通便,活血,解毒。治二便不通,热淋,赤痢,便秘,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烫伤。
①《四川中药志》:消瘀血。治大小便不通,疗赤痢,并治热淋,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及咳嗽哮喘。
②《贵州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消肿。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附方:①治赤白痢:鲜小二仙草二两,红白糖为引。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血崩:小二仙草二两,金樱子根一两,精肉四两。炖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女子干病:豆瓣草、石枣子、石柑子、石海椒。炖猪肉服。如服后月经已通,可加益母草、对叶草再服。(《四川中药志》)
④消水肿:豆瓣草一两,切细,红糖五钱。蒸服。(《贵州草药》)
⑤治烫伤:豆瓣草适量,研末,加冰片少许,麻油调搽患处.(《贵州草药》)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豆瓣草、蚁塔、砂生草

药材基源:小二仙草科小二仙草属植物小二仙草Halorrhagis micrantha R. Brow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除去泥沙,晒干。

汉语拼音:Xiǎo èr Xiān Cǎo

性味:苦,凉。

用法用量:鲜品1~2两。

功效与作用:止咳平喘,清热利湿,调经活血。用于咳嗽哮喘,痢疾,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豆瓣草、女儿红、沙生草(《四川中药志》),水豆瓣、豆瓣菜(《贵州草药》)。

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小二仙草的全草。开花时采收,晒干。

汉语拼音:Xiǎo èr Xiān Cǎo

原形态:多年生纤弱草本,丛生,高20~40厘米。茎四棱形,带赤褐色,直立,基部匍匐分枝。叶小,具短柄,对生,茎上部叶有时互生,叶片通常卵形或圆形,长6~10毫米,宽4~8毫米,先端短尖或钝,边缘有小齿,基部圆形,两面均秃净,淡绿色或紫褐色。圆锥花序顶生,由细的总状花序组成;小花,两性;萼管具棱,裂片4,三角形,宿存;花瓣4,红色;雄蕊8,药紫红色;雌蕊1,子房下位,具纵棱,花柱4条,柱头密生淡红色的毛。核果近球形,长约1毫米,秃净而亮,有8棱。花期夏月。

资源分布:生于荒山及沙地上。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苦辛,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通便,活血,解毒。治二便不通,热淋,赤痢,便秘,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烫伤。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附方:①治赤白痢:鲜小二仙草二两,红白糖为引。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小二仙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