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小血光藤

汉语拼音:Xiǎo Xuè Guānɡ Ténɡ 别名:黑老头、大种黑骨头、黑骨藤 性味:性凉,味苦涩,无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小血光藤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小血光藤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小血光藤的功效_小血光藤的用量和禁忌_小血光藤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黑老头、大种黑骨头、黑骨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rdneria angustifolia Wall.[G.glabra Wall.ex D.Don]

药材基源:为马钱科植物狭叶蓬莱葛的根或茎藤。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汉语拼音:Xiǎo Xuè Guānɡ Ténɡ

原形态:攀援状灌木,长数米。枝条光滑无毛。单叶对生,叶柄长6-10mm;叶片披针形至椭圆形,长约9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无毛,全缘。花1-3朵成聚伞花序,生于新枝叶腋,具总梗,花梗较长;苞片小形;花萼小,5齿裂,宿存;花冠微黄色,长约8mm,略成辐射状,筒极短,5深裂,裂片质厚,在蕾中成镊合状排列,被绒毛或内面近光滑;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丝几无柄,突出;子房2室;花柱圆柱状,柱头2浅裂。浆果球形,红色,直径约8mm。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000m的山地密林下或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广西等地。

性味:苦;涩;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炖肉或浸酒,9-24g。

功效与作用:温肾;祛风湿;壮筋骨。主肾亏小便频数;溃尿;囊湿;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归经:心;肾经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药材基源:为马钱科植物狭叶蓬莱葛的藤茎。

原形态:攀援状大灌木。叶对生,披针形至椭圆形,长约9厘米,宽约2.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无毛;叶柄长6~10毫米。花1~3朵,呈聚伞花序,生于新枝叶腋,具总梗,花梗较长;苞片小形;花萼小,5齿裂,宿存;花冠微黄色,长约8毫米,略成辐状,筒极短,5深裂,裂片质厚,在蕾中成镊合状排列,被绒毛或内面近于光滑;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几无柄,突出;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1,花柱圆柱形,柱头2浅裂。浆果球形,红色,直径约8毫米。花期7月。
本植物的根(黑老头)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资源分布:生于中山地区的半阴处。

性味:性凉,味苦涩,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炖肉,4~8钱;或浸酒。

功效与作用:安五脏,通九窍,除风湿,解寒热。治腰膝疼痛,小便频数,跌损劳伤及耳聋。

出处:《四川中药志》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药材基源:为马钱科植物狭叶蓬莱葛的藤茎。

汉语拼音:Xiǎo Xuè Guānɡ Ténɡ

原形态:攀援状大灌木。叶对生,披针形至椭圆形,长约9厘米,宽约2.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无毛;叶柄长6~10毫米。花1~3朵,呈聚伞花序,生于新枝叶腋,具总梗,花梗较长;苞片小形;花萼小,5齿裂,宿存;花冠微黄色,长约8毫米,略成辐状,筒极短,5深裂,裂片质厚,在蕾中成镊合状排列,被绒毛或内面近于光滑;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几无柄,突出;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1,花柱圆柱形,柱头2浅裂。浆果球形,红色,直径约8毫米。花期7月。

资源分布:生于中山地区的半阴处。

性味:性凉,味苦涩,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炖肉,4~8钱;或浸酒。

功效与作用:安五脏,通九窍,除风湿,解寒热。治腰膝疼痛,小便频数,跌损劳伤及耳聋。

出处:《四川中药志》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小血光藤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