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伸筋草

汉语拼音:Shēn Jīn Cǎo 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 性味:微苦、辛,温。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伸筋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伸筋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国药典》

伸筋草的功效_伸筋草的用量和禁忌_伸筋草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

英文名:HERBA LYCOPODII

药材基源: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汉语拼音:Shēn Jīn Cǎo

性状鉴别:本品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2m,直径1~3mm,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状分枝。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长3~5mm,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易碎断。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无臭,味淡。

性味:微苦、辛,温。

用法用量:3~12g。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归经:归肝、脾、肾经。

性状:本品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2m,直径1~3mm,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状分枝。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长3~5mm,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易碎断。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无臭,味淡。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石松、过山龙、宽筋藤、火炭葛、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狮子毛草、立筋草、舒筋草、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筋骨草、绿毛伸筋、小伸筋、凤尾伸筋、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

英文名:Common Clubmoss Herb, Herb of Common Clubmoss, Herb of Staghorn Clubmoss, Herb of Wolf's Claw Clubmoss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华中石松及灯笼草的全草。

化学成分:石松含生物碱:石松碱(lycopodine),棒石松宁碱(clavolonine),棒石松毒(clavatoxin)及烟碱(nicotine)等;萜类化合物:α-芒柄花醇(α-onocerin),石松三醇(lycoclavanol),石松四醇酮(lycoclavanin),千层塔烯二醇(serratendiol),二表千层塔烯二醇(diepiserratenediol),21-表千层塔烯二醇(21-episerratenediol),16-氧代二表千层塔烯二醇(16-oxodiepiserratenediol) ,16-氧代-21-表千层塔烯二醇(16-oxo-21-episerratenediol),16-氧代千层塔烯二醇(16-oxoserratenediol),棒石松醇(clavatol),石松四醇(lyclaninol),二表石松稳四醇(diepilycocryptol),16-氧代石松三醇(16-oxolycoclavanol)及16-氧代石松五醇(16-oxolyclanitin)等;植物甾醇:β-谷甾醇(β-sitosterol)的,豆甾醇(stigmasterol)的和菜油甾醇(campesterol)的β-D-葡萄糖甙(β-D-glucoside),还含香草酸(vanill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壬二酸(杜鹃花酸 ajelaic acid)和大黄素-甲醚(physcion)。灯笼草含生物碱:垂石松碱(cernuine),羟基垂石松碱(lycocernuine),去氧垂石松碱(deoxocernuine),烟碱等;萜类化合物:21-表千层塔烯二醇,千层塔烯二醇,21-表千层塔烯三醇(21-episerratriol),16-氧代石松三醇,二表千层塔烯二醇,α-芒柄花醇,16-氧代-21-表千层塔烯三醇(16-oxo-21-episerratriol),千层塔三醇(tohogenol),垂石松酸(lycernuic acid)A及B;植物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还含垂石松黄酮甙(cernoside)。

汉语拼音:Shēn Jīn Cǎo

原形态:石松,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直立茎高15-30cm,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3-4mm,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2.5-5cm,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7、8月间孢子成熟。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山的酸性土草地、阔叶林边及马尾松林中。

性状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1%硫酸10-15ml,水浴温热15-30min,滤过。滤液加碘化铋钾试剂,生成棕黄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水浴湿浸30min,滤过。滤液蒸干,加1ml甲醇溶解,点样于中性氧化铝板上,同时点对照品溶液,以氯仿-丙酮(4:1)展开,取出晾干,喷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样品色谱中应有与对照品相对应的黄色斑点。

性味:苦;辛;温;无毒;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与作用: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止咳;解毒。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黄疸;咳嗽;疮疡;疱疹;烫伤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归经:肝;脾;肾经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性状:1.性状鉴别 (1)石松 匍匐茎圆柱形,细长弯曲,长可达2m,多断裂,直径3-5mm,表面黄色或淡棕色,侧枝叶密生,直径约6mm,表面淡棕黄色。匍匐茎下有多数黄白色不定根,二歧分叉。叶密生,线状披针形,常皱缩弯曲,长3-5mm,宽0.3-0.8mm,黄绿色或灰绿色,先端芒状,全缘或有微锯齿,叶脉不明显。枝端有时可见孢子囊穗,直立棒状,多断裂,长2-5cm,直径约5mm。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有白色木心。气微,味淡。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注意:《四川中药志》: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石松(《本草拾遗》),过山龙(《滇南本草》),宽筋藤(《生草药性备要》),火炭葛(《本草求原》),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中药志》),狮子毛草(《中药材手册》),立筋草、舒筋草(《四川中药志》),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重庆草药》),筋骨草(《陕西中药志》),绿毛伸筋、小伸筋、凤尾伸筋(《湖南药物志》),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带根全草。夏季采收,连根拔起,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直立茎高15~30厘米,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3~4毫米,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2.5~5厘米,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7、8月间孢子成熟。
本植物的孢子(石松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资源分布:生于疏林下荫蔽处。分布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及内蒙古、河南等地。主产浙江、湖北、江苏等地,湖南、四川亦产。

性状鉴别:干燥匍匐茎细长而弯曲,黄色或黄绿色,长30~120厘米,径粗1~3毫米。质柔韧,不易折断,折断面近白色,内有黄白色木心,常可见近直角生出的黄白色细根,外皮常脱落。直立茎2歧式分枝。鳞叶常皱而弯曲,密生于茎上,线形或线状钻形,黄绿色或黄色,无毛,略有光泽。叶端渐尖呈芒状,全缘,叶脉不明显。质薄,易碎。气无,味淡。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

性味:苦辛,温。
①《本草拾遗》:味苦辛,温,无毒。
②《本草求原):甘涩,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②《滇南本草》: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③《生草药性备要》:消肿,除风湿。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消炎。治关节酸痛,带状疱疹。
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治腰腿酸痛,风湿性关节肿痛,月经不调。

用药禁忌:《四川中药志》: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出处:《分类草药性》

附方:①治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关节酸痛:石松三钱,虎杖根五钱,大血藤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凤尾伸筋草一两,丝瓜络五钱,爬山虎五钱,大活血三钱。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④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⑤消水肿:过山龙五分(研细末),糠瓢一钱五分(火煅存性),槟榔一钱。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泻为度。气实者用,虚者忌。(《滇南本草》)
⑥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石松(《本草拾遗》),过山龙(《滇南本草》),宽筋藤(《生草药性备要》),火炭葛(《本草求原》),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中药志》),狮子毛草(《中药材手册》),立筋草、舒筋草(《四川中药志》),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重庆草药》),筋骨草(《陕西中药志》),绿毛伸筋、小伸筋、凤尾伸筋(《湖南药物志》),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英文名:Common Clubmoss Herb, Herb of Common Clubmoss, Herb of Staghorn Clubmoss, Herb of Wolf's Claw Clubmoss

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带根全草。夏季采收,连根拔起,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全草含石松碱、棒石松碱、棒石松洛宁碱、法氏石松碱、石松灵碱等生物碱,香荚兰酸、阿魏酸、壬二酸等酸性物质(占干品0.08%),芒柄花醇、伸筋草醇石松醇、石松宁、16-氧山芝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汉语拼音:Shēn Jīn Cǎo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直立茎高15~30厘米,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3~4毫米,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2.5~5厘米,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7、8月间孢子成熟。

资源分布:生于疏林下荫蔽处。分布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及内蒙古、河南等地。主产浙江、湖北、江苏等地,湖南、四川亦产。

性状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1%硫酸10-15ml,水浴温热15-30min,滤过。滤液加碘化铋钾试剂,生成棕黄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水浴湿浸30min,滤过。滤液蒸干,加1ml甲醇溶解,点样于中性氧化铝板上,同时点对照品溶液,以氯仿-丙酮(4:1)展开,取出晾干,喷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样品色谱中应有与对照品相对应的黄色斑点。

性味:苦辛,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功效与作用: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出处:《分类草药性》

附方:①治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性状:干燥匍匐茎细长而弯曲,黄色或黄绿色,长30~120厘米,径粗1~3毫米。质柔韧,不易折断,折断面近白色,内有黄白色木心,常可见近直角生出的黄白色细根,外皮常脱落。直立茎2歧式分枝。鳞叶常皱而弯曲,密生于茎上,线形或线状钻形,黄绿色或黄色,无毛,略有光泽。叶端渐尖呈芒状,全缘,叶脉不明显。质薄,易碎。气无,味淡。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

炮制: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切成小段。

注意:《四川中药志》:"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伸筋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