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鸡血藤

汉语拼音:Jī Xuè Tén 别名:血风、血藤、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 性味:苦、甘,温。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鸡血藤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国药典》

鸡血藤的功效_鸡血藤的用量和禁忌_鸡血藤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血风、血藤、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

英文名:CAULIS SPATHOLOBI

药材基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汉语拼音:Jī Xuè Tén

性状鉴别:本品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质坚硬。气微,味涩。

性味:苦、甘,温。

用法用量:9~15g。

功效与作用: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归经:归肝、肾经。

性状:本品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质坚硬。气微,味涩。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碎,晒干。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血风藤(《中药志》)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岩豆藤或亮叶岩豆藤等的藤茎。全年可采,或9~10月采收,截成长约40厘米的段,晒干。

化学成分:香花岩豆藤含鸡血藤醇。

汉语拼音:Jī Xuè Ténɡ

原形态:①密花豆,又名:三叶鸡血藤。

性味:苦甘,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两);或浸酒。

功效与作用:治疗闭经:鸡血藤糖浆10~30毫升,日服3次,疗程1~4周。治疗190例,近期有效65例。一般于服药后7~20天通经。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出处:《纲目拾遗》

附方:治放射线引起的白血病:鸡血藤一两。长期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性状:①密花豆的藤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直径2~7厘米。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小形点状皮孔。横切面可见小形的髓,偏向一侧,木质部淡红色,导管呈孔洞状不规则排列,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二者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质坚实,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气微,味涩。

炮制:用水润透,切片,或蒸软后乘热切片,晒干。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血风藤(《中药志》)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岩豆藤或亮叶岩豆藤等的藤茎。全年可采,或9~10月采收,截成长约40厘米的段,晒干。

原形态:①密花豆,又名:三叶鸡血藤。
攀援灌木。茎无毛。小叶3,阔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7~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疏被短硬毛,下面沿脉疏被短硬毛,脉腋间有髯毛。花多数,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花长约10毫米;萼筒状,两面被白色短硬毛,萼齿5,三角形,上面2齿近合生;花冠蝶形,白色;花药2型,5个大,5个稍小;子房密被白色短硬毛。荚果刀状,长8~10.5厘米,宽2.5~3厘米,被绒毛,有网脉,沿腹缝线增厚,仅顶部有一个种子。
生于林中或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②白花油麻藤
藤本。叶为羽状复叶。窄小叶3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6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两面均无毛或疏被毛。侧生小叶较小,基部斜形;叶柄无毛,小叶柄有疏长硬毛;托叶卵形,早落。总状花序腋生,长30~38厘米;具花20~30朵;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合生,有稀疏棕色长硬毛;花冠蝶形。灰白色,长7.5~8.5厘米,旗瓣卵状广椭圆形,长约为龙骨瓣的1/2;雄蕊为9+1的两组,花药2型;子房密生锈色短柔毛,花柱丝状。荚果木质,长矩形,长22~40厘米,宽约3厘米左右,外被棕色短柔毛,两侧有狭翅,种子间有紧缩;种子10余枚,肾形,黑色。花、果期4~9月。
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③香花岩豆藤,又名:山鸡血藤、贯肠血藤、苦藤、猪婆藤、大活血、过山龙、野奶豆。
攀援灌木。幼枝和花序被金黄色绒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楔形,下面疏生短毛或无毛;小托叶锥形。圆锥花序顶生,长达15厘米。萼钟形,密生锈色毛;花蝶形,紫色,长1.2~2厘米;旗瓣椭圆形,基部有短爪,外面白色,密被锈色丝状毛;雄蕊成9+1的两组;雌蕊的子房密被长绒毛。荚果条形,长7~12厘米,宽约2厘米,近木质,密被黄褐色绒毛。种子扁长圆形。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岩豆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④亮叶岩豆藤,又名:血节藤、血藤、血筋藤。
攀援灌木。形态与上种相似,幼枝有平贴丝状细毛,后变光滑。小叶披针形或卵形,长5~8厘米,两面光亮。圆锥花序顶生,长6~10厘米;花长约2厘米;萼钟状,密生绢毛;花冠紫色,旗瓣外面白色,有绢毛,基部有2个胼胝体状附属物。荚果条状矩圆形,长10~14厘米,有绒毛;种子4~5粒.
生溪边、山谷疏林下。分布广东、广西。

性状鉴别:①密花豆的藤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直径2~7厘米。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小形点状皮孔。横切面可见小形的髓,偏向一侧,木质部淡红色,导管呈孔洞状不规则排列,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二者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质坚实,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气微,味涩。
产于广西。
②白花袖麻藤的干燥藤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约40厘米,长径约4.5厘米,短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栓皮剥落处现红棕色,有明显纵沟及横向皮孔,节处微突起,有时具分枝痕。横切面中央有偏心性的小髓(中心性者极罕见),木质部淡红棕色,韧皮部呈赤褐色至棕黑色的圆环,韧皮部外方为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的同心半圆环。新鲜时亦褐色的环状部位有鲜红色液汁流出,形如鸡血。液汁干后凝成亮黑色胶丝状斑点。质坚,折断时片裂状。气微,味涩。以条匀、切面有赤褐色层圃、并有渗出物者为佳。
主产于广西。
③香花岩豆藤的干燥藤茎,又名:丰城鸡血藤。呈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有纵纹。横断面皮部占半径的1/4,密布红棕色胶状斑点,向外渐疏,木质部黄色,导管呈细孔状。质坚实。气微、味微苦涩。以外皮灰褐、内色淡黄、五层圈者为佳。
产江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
④亮叶岩豆藤的干燥藤茎与上种相似。
产广西。
鸡血藤药材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下列几种:
①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产于河南、福建、广东,使用地区较广。参见大血藤条。
②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藤茎。其药材呈圆柱形,直径3~15厘米.表面灰褐色,粗糙,具有纵向的陷沟、横环纹和疣状凸起的皮孔,尚可见瘤状凸起的侧枝痕迹。横切面皮部薄,韧皮部具树脂状分泌物呈棕褐色,本质部灰黄色,导管呈孔洞状,多放射性整齐排列。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层同心性环,髓部细小,射线致密呈放射状。质坚体重,难折断,折断面呈纤维性。气微弱,味涩而微甜。产福建。参见牛马藤条。
③豆科植物昆明鸡血藤的藤茎,产广东、广西、甘肃等地。参见昆明鸡血藤条。

性味:苦甘,温。
①《饮片新参》:苦涩香微甘。
②《本草正义》:温。
③江西《中草药学》:苦温微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两);或浸酒。

功效与作用: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
①《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
②《本草再新》:补中燥胃。
③《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
④《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出处:《纲目拾遗》

附方:治放射线引起的白血病:鸡血藤一两。长期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血风藤、马鹿藤、紫梗藤、猪血藤、九层风、红藤、活血藤、大血藤、血龙藤、过岗龙、五层血。

英文名:Suberect Spatholobus Stem, Stem of Suberect Spatholobu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Butea suberecta (Dunn)Blatter]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茎藤,除去枝叶,锯成段,晒干。或鲜时切片,晒干。

化学成分:藤茎含表无羁萜醇(friedelan-3β-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7-酮基-β-谷甾醇(7-oxo-β-sitosterol),刺芒柄花素(formonone -tin),芒柄花甙(ononin),樱黄素(prunetin),阿佛洛莫生(afrormosin),大豆素(daidzein),3,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醇(3,7-dihydroxy-6-methoxy-dihy-droflavonol),表儿茶精(epicatech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3,4,2’,4’-四羟基查耳酮(3,4,2’,4’-tetrahydroxychalcone),甘草查耳酮(licochalcone)A,苜猪酚(medicagol),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9-甲氧基香豆雌酚(9-methoxycoumestrol),木豆异黄酮(cajanin)。

汉语拼音:Jī Xuè Ténɡ

原形态:密花豆 本质藤本,长达数十米。老茎砍断时可见数圈偏心环,鸡血状汁液从环处渗出。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阔椭圆形,长12-20cm,宽7-15cm,先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疏被短硬毛,背面脉间具黄色短髯毛,侧生小叶基部偏斜,小叶柄长约6mm;小托叶针状。圆锥花序腋生,大型,花多而密,花序轴、花梗被黄色柔毛;花长约10mm;花萼肉质筒状,5齿,上面2齿合生,两面具黄色柔毛;花冠白色,肉质,旗瓣近圆形,具爪,翼瓣与龙骨瓣均长约7mm,具爪及耳;雄蕊10,2组,花药5大5小;子房具白色硬毛。荚果舌形,长8-10cm,有黄色柔毛;种子1颗,生荚果先端。花期6-7月,果期8-12月。0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间、溪边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茎藤呈扁圆柱形,稍弯曲,直径2-7cm。表面灰棕色,有时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小形点状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血藤片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3-10mm。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不规则排列,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并与木部相间排列成3-10个偏心性半圆形或圆形环。髓小,偏于一侧。气微,昧涩。以树脂状分泌物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藤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至数十列,微木化至木化,有的含棕色物。栓内层为2

性味:味苦;微甘;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浸酒。

功效与作用: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
2.《本草再新》:补中燥胃。
3.《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
4.《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用药禁忌:阴虚火亢者慎用。

归经:心;脾经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性状:性状鉴别 茎藤呈扁圆柱形,稍弯曲,直径2-7cm。表面灰棕色,有时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小形点状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血藤片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3-10mm。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不规则排列,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并与木部相间排列成3-10个偏心性半圆形或圆形环。髓小,偏于一侧。气微,昧涩。以树脂状分泌物多者为佳。

炮制:用水润透,切片,或蒸软后乘热切片,晒干。

注意:阴虚火亢者慎用。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鸡血藤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