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刺楸树根

汉语拼音:Cì Qiū Shù Gēn 别名:刺根白皮、鸟不宿根皮、钉木树根、刺五加、刺楸根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刺楸树根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刺楸树根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刺楸树根的功效_刺楸树根的用量和禁忌_刺楸树根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刺根白皮、鸟不宿根皮、钉木树根、刺五加、刺楸根

英文名:Root of Septemlobate Kalopanax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

化学成分:根含多糖[1]。

汉语拼音:Cì Qiū Shù Gēn

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约10m,最高可达30m,胸围达70cm以上。树皮暗灰棕色,小枝圆柱形,淡黄棕色或灰棕色,具鼓钉状皮刺,刺长5-6mm,基部宽6-7mm。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柚细长,长8-50cm,无毛;叶片近圆形或扁圆形,掌状5-7浅裂,裂片三角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不及全叶片的1/2,茁壮枝上的叶片分裂较深,裂片长超过全叶片的1/2;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仅脉上具淡棕色软毛或除基部脉腋外无毛。伞形花序列 聚生为顶生圆锥花序,长15-25cm,直径20-30cm;伞形花序直径1-2.5cm,有花数朵;花萼无毛,边缘有5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mm,白色或淡黄绿色;雄蕊5,长约2.5mm,内曲,花丝较花瓣长1倍以上;子房下位,2室;花盘隆起,花柱2,合生成柱状,柱头离生。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黑色,直径约5mm;宿存花柱长约2mm。种子2,扁平。花期7-10月,果期9-12月。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功效与作用:凉血散瘀;祛风除湿;解毒。主肠风下血;风湿热痹;跌打损伤;骨折;财身浮肿;疮疡肿毒;瘰疬;痔疮

各家论述: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痔疮,清热解毒。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注意:脾胃虚寒及妇慎服。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刺五加(《贵州民间药物》)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夏末秋初采挖,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根含多糖,水解后得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水溶性多糖有葡聚糖和果胶质。

汉语拼音:Cì Qiū Shù Gēn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淋洗。

功效与作用:凉血,散瘀,祛风,除湿。治肠风痔血,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出处:《四川中药志》

附方:①治肠风下血:刺楸树根、漏芦根。炖猪大肠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刺楸树根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