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山莴苣

汉语拼音:Shān Wō Jù 别名:野生菜(《广州植物志》),土莴苣(中山植物园《栽培植物名录》),鸭子食(《东北植物检索表》),苦芥菜、苦菜(《中国药植图鉴》),野莴苣(《杭州药植志》),驴干粮、苦马菜、野大烟(《河南中草药手册》)。 性味:《救荒本草》:味微苦。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山莴苣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山莴苣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辞典》

别名:野生菜(《广州植物志》),土莴苣(中山植物园《栽培植物名录》),鸭子食(《东北植物检索表》),苦芥菜、苦菜(《中国药植图鉴》),野莴苣(《杭州药植志》),驴干粮、苦马菜、野大烟(《河南中草药手册》)。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莴苣的全草。春季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80~150厘米,被柔毛,上部分枝。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1.5~5厘米,不裂,或边缘具齿裂或羽裂;上面绿色,下面白绿色,叶缘略带暗紫色;无柄,基部抱茎;茎上部的叶呈长披针形。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圆锥状;总苞下部膨大,苞片多列,呈覆瓦状排列;舌状花淡黄色,日中正开,傍晚闭合;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纤细,柱头2裂。瘦果卵形而扁,黑色,喙短,喙端有白色冠毛一层。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白龙头)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资源分布:生长于略边、荒野;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性味:《救荒本草》:味微苦。

功效与作用:《中国药植图鉴》:茎、叶煎服,可以解热;粉末涂搽,可除去疣瘤。

出处:《救荒本草》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野生菜(《广州植物志》),土莴苣(中山植物园《栽培植物名录》),鸭子食(《东北植物检索表》),苦芥菜、苦菜(《中国药植图鉴》),野莴苣(《杭州药植志》),驴干粮、苦马菜、野大烟(《河南中草药手册》)。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莴苣的全草。春季采收。

汉语拼音:Shān Wō Jù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80~150厘米,被柔毛,上部分枝。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1.5~5厘米,不裂,或边缘具齿裂或羽裂;上面绿色,下面白绿色,叶缘略带暗紫色;无柄,基部抱茎;茎上部的叶呈长披针形。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圆锥状;总苞下部膨大,苞片多列,呈覆瓦状排列;舌状花淡黄色,日中正开,傍晚闭合;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纤细,柱头2裂。瘦果卵形而扁,黑色,喙短,喙端有白色冠毛一层。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资源分布:生长于略边、荒野;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性味:《救荒本草》:"味微苦。"

功效与作用:《中国药植图鉴》:"茎、叶煎服,可以解热;粉末涂搽,可除去疣瘤。"

出处:《救荒本草》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苦菜、苦马地丁、鸭子食

药材基源:菊科莴苣属植物山莴苣Lactuca indica L.,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开花时采全草,秋后至春夏开花前挖根,除杂质,晒干。

汉语拼音:Shān Wō Jù

性味:苦,寒。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用于阑尾炎,扁桃体炎,子宫颈炎,产后瘀血作痛,崩漏,痔疮下血;外用治疮疖肿毒。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野生菜、土莴苣、鸭子食、白龙头、苦芥菜、苦菜、野莴苣、苦麻、驴干粮、苦马菜、野大烟、苦麻菜、败酱草、苦马地丁、土人参

英文名:Herb of Indian Lettuce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莴苣的全草或根。

化学成分:全草含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α-amyrin,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伪蒲公英甾醇(pserdo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计曼尼醇(germanic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itgmasterol)[1,2]。

汉语拼音:Shān Wō Jù

原形态:山莴苣 二年生草本,高90-120cm,或更高。茎无毛,上部有分枝。叶互生,无柄;叶形多变化,条形、长椭圆状条形或条状披针表,不分裂而基部扩大戟形半抱茎至羽状或倒向羽关深裂或全裂,裂片边缘缺刻状或具锯齿状针刺;上部叶花期枯萎;上部叶变小,条状披针形或条形;全部叶有狭窄膜片状长毛。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宽或窄的圆锥花序;每个头状花序有小花25个,舌状花淡黄色或白色。瘦果黑色,压扁,边缘不明显,内弯,每面仅有1条纵肋,喙短而明显,长约1mm,冠毛白色。花果期9-11月。

资源分布:生田间、路六、灌丛或滨海处。除西北外,几广大布全国各地。

性味:味苦;性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咽喉肿痛;肠痈;疮疖肿毒;子宫颈炎;产后瘀血腥痛;疣瘤;崩漏;痔疮出血

各家论述:《中国药植图鉴》:茎、叶煎服,可以解热;粉末涂搽,可除去疣瘤。

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多自顶部分枝。长5-15cm,直径0.7-1.7cm。顶端有圆盘形的芽或芽痕。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皱纹及机警向点状须根痕;经加工蒸煮者呈黄棕色,半透明状。质坚产,较易折断。折断面近乎平坦,陷约可见不规则的形成层环纹。有时有放射状裂隙。气微臭,味微甜而后苦。茎长条形而帛皱,叶互生,无柄,叶形多变,叶缘不分裂、深裂或全裂,基部扩大戟形半抱茎。有的可见头状花序或果序。果产黑色有灰白色长冠毛。气微,味微甜而后苦。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山莴苣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